“科学与艺术:书艺同行展2023”展览(以下简称“展览”)12日在香港中环开展。展览邀请了香港集古学社著名学者和墨袖斋(香港城市大学书法社),以韩国旅唐学者崔致远和唐朝为主题,从《韩国历代文集丛书》(现藏于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 和刻石中选取诗文佳句,临摹或创作书法作品。
韩国旅唐学者崔致远画像
崔致远,字孤云,号海云,朝鲜半岛新罗王京人,与李奎报和李齐贤被誉为韩国文学史的三大汉诗诗人。他12岁辞别家人,乘船西渡,孤身入唐近18年,曾担任淮南节度使幕府。他写下的《桂苑笔耕集》等代表作品和其他刻石文记录了他在中国各城市的足迹。他为中韩两地的文化交流开辟了一番新天地,被冠以“海东文宗”的称誉。
展览通过书法,跨越时空,将参观者带入1155年前这位来自新罗的留学生的心路历程,展示崔致远与中国友人的交流,也展现了当时韩国人看到的中国风土民情。
石碑活化展品,左一为策展人之一王玮乐。
此外,展览还会展示香港城市大学(城大)翻译及语言学系举办的齐思古诗新解新译奖2023得奖的英语翻译作品。今年比赛的题目是崔致远的七言绝句《兖州留献李员外》。展览希望通过英文翻译让韩国古汉诗打破语言的界限,使更多人可以了解崔致远创作的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崔致远的文学作品也包括遗留在石碑上的铭文。来自城大翻译及语言学系学生郭钟蔚尝试把刻石文言文(节录)转译成现代白话文,让更多人可以理解并欣赏崔致远的文采及其思想。展览策展人之一的王玮乐也以《孤云先生文集》中的《真监和尚碑铭》寻找残碑上风化的文字,尝试临摹碑铭上的书法,力图重新演绎唐朝时期的汉字书法作品。
展览海报
“《真鉴禅师碑铭》以文言文书写,言语艰涩,碑中有诸多儒、释、道的典故,希望这群学生未来可以把碑文翻译成白话文,让更多人理解中、韩两国之间过去千年的人文交流历史。”王玮乐说。
据悉,展览展期为2023年10月12日至11月18日,地点为中环鸭巴甸街35号6-7/F Block B,PMQ,由驻香港韩国文化院、集古学社和墨袖斋主办。
南方+记者 吴彬彬 陈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