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协作】支教教师吴明月:“授人以渔”方能“助人自渔”

博罗发布
+订阅

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语文教师吴明月,无论身处千里之外的贵州兴仁,还是在自己的大本营龙溪中学,都把满腔热情倾注到学生身上,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自主探索的成就。

10月10日,走进龙溪中学九年级(5)班,吴明月正在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课。她一笔一划地在黑板上写下授课主题,运用精心准备的PPT引导学生如何写好议论文,精彩的课程让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这是她从兴仁支教回来后教的第二届毕业班,经过一年多的支教积累,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均变得更先进成熟。

“吴老师非常严厉,但她讲的课通俗易懂又不失幽默感,经常在课堂上给我们开拓其他知识,在生活上也非常关心我们。”学生柴慕涵开心地说。

龙溪中学学生李亮说道:“她对我们一视同仁,不会因为某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而放弃他。听说她去贵州兴仁支教了,能够不辞辛苦到千里之外支教,我觉得这种甘于奉献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21年8月,在东西部协作国家战略部署的号召下,吴明月积极奔赴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开展教育协作工作。在吴明月的印象中,支教是要吃“苦头”的,然而踏进兴仁八中的那一霎那,却发现这所学校尽管地处乡镇,却有着400米标准跑道、现代化足球场及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等硬件设施设备,颠覆了她对支教学校的认知,而她此前准备的教学材料也一并被“打入冷宫”。

回忆起支教工作,吴明月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发现虽然学校硬件设施提升了,但老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仍比较传统,他们需要吸取创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眼界,所以我以这方面作为支教工作的考虑点。”

通过“摸底”分析后,吴明月发现班里的学生虽淳朴听话,但学习的效果并不好,而这主要与学生羞于表达、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有关,于是,她便制定了“授人以渔,助人自渔”的教育教学计划。针对羞于表达问题,她精心设计了新闻采访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了生动的采访实践课,还开展贯穿全年的“经典润泽人生”诵读活动,鼓励学生“多开口”。为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她引进了“翻转课堂”,除了讲授重点知识外,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用来给学生质疑和练习,并开展为期一年“我手写我心”写作训练,学生通过采访稿、演讲稿、点评稿、诗歌、散文、小说等,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经过一年的相处引导,学生们变得更加自信,纷纷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吴明月向记者说道:“我最开始的目的是希望开拓他们的眼界,让他们认真思考,他们长大后想过怎样的人生。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孩子们的表现基本达到预期效果,这让我非常开心。”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吴明月让学生充分参与诗词微课作品录制,其作品入围了第四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诗教中国”大赛广东省复赛。此外,她与学生共同编制《中华经典润泽人生早读手册》中,发现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到过当地的万峰林并留下文字,为此学生们深感惊讶,也增加了文化自信。

吴明月边向记者展示早读手册边介绍道:“这本早读手册是我和学生、老师共同完成的,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操作,我觉得支教就是利用现有的材料,以最简单的、最划算的方式,去实现教育教学效果。”

凭借出色的表现,吴明月先后获评“兴仁市优秀教师”“黔西南州支教先进个人”、博罗县首届“最美人民教师”等荣誉称号。2022年8月,她结束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告别当地学生,满载教学成果和经验回到博罗“大本营”龙溪中学。应家长们的要求,她接手了支教前带的班级,把该班级学生送上中考考场取得了优异成绩。今年,她又不辞辛苦执教毕业班,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接地气”的教学方法,做学生求学路上的“明月”。

“我做老师以来一直做班主任,而在支教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我不做班主任了,反而发掘并改善了管理班级的一些方法。我回来重新执教后,学生们也觉得我跟以前不一样了,管理班级的方式刚柔并济,看问题的角度也更广阔了,对管理班级很有帮助,在教学方面也真正懂得了‘忠于课本’。”回忆过往,吴明月感慨良多。

教育之路漫长而深远。尽管已在一线教学岗位13年,但吴明月认为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未来,她将继续开拓创新,用百分百的热诚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当好“授渔人”,引导更多学生独立完成“自渔”。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