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历时16天的杭州亚运会闭幕,杭州用一场硬核科技“智能盛会”向世人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钱塘自古繁华,地处东南沿海鱼米之乡的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美誉。历史不仅留给杭州湖光山色,还留下了绵延千年的富庶格局。坐拥“七万亿”本外币存款总量,稳居内地“资金第五城”的杭州,丰沛的民间资本上演着一个又一个资本市场的造富神话,也推动城市产业的一次次迭代升级,成为资本市场上特有的“杭州现象”。
为何杭州的民间资本敢于在风险更大的早期投资里寻找机会?在过往的资本“寒冬”里,是什么让杭州“黑马”们,有足够过冬的“粮草”?在各地国资引导基金遍地“开花”的当下,杭州又有何创新?带着这些问题,调研团队走进杭州,看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如何联手成就“风投之城”。
民间资本:
善于捕捉早期投资机会
9月23日,伴着数字火炬人“弄潮儿”奔跑进会场,杭州亚运会向全世界展现了科技创新带来的酷炫体验。
杭州亚运会不仅是运动健儿的赛场,更是科技企业的炫技舞台。
“只要稍有颠簸,我车上的‘小黑盒’就能立马向道路养护部门发出检修信号,保证亚运期间的杭州道路畅通无阻。”的士师傅老黄满脸骄傲地向记者介绍起车上搭载的“云上坦途”新技术。
台风登陆前期,云途科技团队进行防汛系统开发与测试
这一为亚运会保驾护航的道路智慧治理系统来自杭州本地成立仅五年的云途科技。聊起公司何以在亚运场合大显身手,云途科技创始人储翔最感慨的是:“若非创业初期获得的300万元天使投资,我们恐怕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初创期,云途科技出现了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一笔来自本土投资机构华旦天使投资的股权投资让云途科技的发展迎来了转机。如今的云途科技已成为杭州一颗冉冉升起的企业“明星”——陆续收到了政府引导基金、上市公司、知名市场化基金等机构的多轮投资,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天使投资”是个舶来词。45年前,为纽约百老汇创作演出进行投资的富商们被称为“投资天使”——他们愿意为潜在的巨大发展潜能投下真金白银。
但因为创业早期充满了不确定性,愿意“投早投小”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对初创企业而言极为珍贵且稀缺。
不过,在杭州,我们却听到了一个又一个资本与“独角兽”的故事:凌迪Style3D,先后获得7轮融资,投资方不仅有高瓴创投、鼎晖投资等知名机构,还有联想创投、百度风投等产业资本;捷配科技,投资方包括襄禾资本和深创投;佳量医疗,则获得启明创投、中金资本等机构注资……
不过,在熟悉杭州创投圈的资深人士看来,比起这些豪华的知名投资方,让杭州的“独角兽”“跑”出来的另一股重要力量是本土民间成长起来的市场化风险投资机构。“他们敢于在早期阶段,甚至企业创设阶段就投出资金。”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以上述三家企业为例,凌迪Style3DA轮投资方包括元璟资本、银杏谷资本等;捷配科技的A轮投资方也有元璟资本;佳量医疗的天使轮投资方则是海邦投资。这些机构都是成长于杭州的本土风险投资机构。
“杭州的创投界生态带有深刻的民营经济烙印。”在海邦沣华投资合伙人单迦亮眼里,与北京最初以美元基金为主以及深圳以国资背景起步不同,杭州创投业发展之初即以市场化机构为主,如今也是本地市场化机构占主导地位。
如今以民资为主的杭州投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创投圈一支独特且亮眼的谱系。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杭州共有私募基金管理人1447家,备案基金9185只,资产管理规模8133亿元,家数和管理金额均位居国内城市第四位,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
“相比于其他地方,杭州本地的市场化投资机构非常愿意并善于捕捉早期的投资机会。”杭州市科创集团总经理曾维启指出。
赛智伯乐、银杏谷、天使湾、海邦投资、元璟资本、华睿投资……近年来,一众来自杭州的“民间高手”迎击一个又一个风口,总能在大浪淘沙中捕获“独角兽”。
杭州资本总部国有资本投资大厦
从杭州新诞生的上市企业早期成长背景中,总能看到本地投资“捕手”的身影。例如,2022年在科创板上市的杰华特,天使轮获得华睿投资注资;景业智能pre-A轮获得杭州永炜投资,A轮获得秘银资本投资……
是什么让杭州的市场化投资机构拥有投早、投小的特别胆识?答案藏在杭州的经济底色里。
“浙江是非常典型的藏富于民的省份。发达的民营企业创造了大量财富。”单迦亮说。
作为率先探索发展民营经济的城市,民营经济是杭州的“铁柱钢梁”。杭州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超60%,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已21次蝉联国内城市第一。
发达的民营经济创造了丰沛的民间资本,并带来了产业投资的澎湃动能。2022年,杭州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达50.7%。“和其他地方不同,杭州不少本地的上市公司、高净值人群都愿意将风险投资作为资产配置的方式之一。”单迦亮认为,财富积累给了杭州民间投资机构投资的底气,市场历练成就了他们投资的能力。
国有资本:
在关键时候关键环节出手
7月20日,成立不到一年的高维医药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
“这笔融资对我们非常重要。”高维医药董事长李旭曾公开表示,本轮融资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创新药发现平台及创新药物解决方案的研发投入及申报推进。
值得关注的是,在本轮投资的“天使”中包括由贝达药业成立的贝达生物医药产业基金。
贝达药业研发中心,科研工作者们正在交流项目进展情况
回顾贝达药业成长史,风险投资在公司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贝达药业投资负责人回顾起公司2008年经历过的“至暗时刻”:公司准备启动三期临床研究,急需资金4800万元,但已经欠了银行3000万贷款。为了项目启动,团队成员有的抵押房产,有的出售股票,但公司还是走向了资金链断裂的边缘。彼时恰逢金融危机,又让原来有投资意向的资方改变了决定,项目面临前功尽弃的风险。
好在,贝达药业是幸运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隶属于杭州资本的杭州市科创集团(当时为杭高投)通过高科技担保公司联合当时的杭州银行科技支行为其提供了2000万元的贷款。次年,杭州市科创集团合作的GP(普通合伙人)又领投了贝达药业A轮融资。“债权+股权”的两轮注资,让贝达药业走出了最艰难的时刻。如今贝达药业不仅成为了上市公司、行业龙头,同时还成了杭州民间的“投资天使”。
市场总有失灵的时候。在民间资本活跃的地区,国资如何在市场缺位时补位,同时又不会成为社会资本取代者和挤出者,这是长期困扰创投行业的问题。
面对提问,杭州资本董事长孙刚锋给出答案:“杭州国有资本在整个产投融生态中是赋能者、支持者,要做的是最大限度帮助杭州创投机构从一棵小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
这样的认识与杭州风险投资发展历史有关。
作为国内首批在政府层面开展风险投资探索的城市,1993年,杭州就成立了我国最早的风投公司——浙江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这家由浙江省科技厅成立的国资投资企业,以自有资金对成果转化项目进行股权投资,是浙江在风险投资领域的最早探索。
“到2000年前后,杭州相关部门就逐渐意识到,国有资本在风险投资上存在着天然劣势,并开始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一位当地投资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杭州对发展风险投资重新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两个改革方向:一是引进外资,创办中外合资的风投公司;二是引进民间资本,国有资本以参股的形式参与,待时机成熟之后退出。
随后,杭州鼓励境内外各类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建立创业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点燃了社会资本参与风险投资的热情。
一组2003年的数据,让我们得以窥探思路转变下的杭州风险投资生态变局:当年杭州风险投资的创业资本中,内资企业创业资本占到近53%,而政府所持的创业资本仅占到10%。而同一时期,全国风险投资公司的资本主要都来自于财政资金,政府持股的投资机构占总量的90%以上。
国资“退居”幕后,并不意味着不作为。它们成为市场失灵时的“补位者”——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杭州国资系果断密集出手,帮助了一大批如贝达药业这样的种子企业渡过了难关。同时,他们也是民间市场机构发展的推动者。
“我们就是典型的在国资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本土机构。”单迦亮说,海邦沣华的LP(有限合伙人)中有包括浙江省、杭州市等在内的十余家政府引导基金。
“杭州的政府引导基金对于投资的理解很深刻,稳定性和持续性强。”他说,杭州资本旗下基金除了在投资版图和产业方向上有所限定,在项目选择和最终决策上给予了GP充分的信任。
共创生态:
成就科创新天堂
当前,一级市场募资难成为行业共识。各地国资纷纷出手,百亿级、千亿级政府投资母基金蔚然成风。今年上半年,各级国资成立的基金规模已经超万亿元,政府引导基金已成为了LP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
杭州的国资再次回到聚光灯之下。今年6月,杭州市国资委发布公告,重新整合原市属国有企业的产业基金,打造组建规模超3000亿元“3+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
政府引导基金“遍地开花”,成为各地稳投资的重要抓手之一。但其如何与社会资本良性互动,也一直是市场的热议话题。
杭州有自己的“打法”。孙刚锋认为,政府引导基金必须正确对待自己的角色。“一是政府有进有退,纠正市场失灵;二是明确政府角色,避免政府失灵;三是坚持引导定位,发挥撬动功能。”他说,杭州坚持以市场化理念运营政府引导基金。
具体而言,他们把好前端、管好后端,同时在中间端放手让市场机构管理。
孙刚锋说,把好前端,即主要是制定游戏规则,确定发展战略,备好资金“弹药”,也要通过引导撬动社会化资本“投早、投小”,助力种子期、初创期企业跨越“死亡谷”;放开中间端,要把具体运作交给市场,交给管理公司和基金投委来独立决策,充分尊重GP的专业判断;管好后端,就是要做好服务。
面对政府引导基金经常要兼顾政策导向与经济效益的“既要又要”问题,杭州也有自己定力。
2023中国(杭州)产投融生态峰会上,杭州三大千亿基金正式宣布启航
“政府引导基金投资要有算大账的思维,不能算小账。”孙刚锋说,在考核方式上,杭州资本近年来建立健全符合早期风险投资特征的评价考核体系。特别是针对早期投资风险高、回报期长的特点,打破传统“唯利润”论的评价考核指标,建立一套科学、动态、多维度的科技金融评价考核体系。
“如今的杭州可不仅仅只有电商,国资和社会资本正在联手,推动金融活水流向制造业、硬科技。”上述杭州投行人士,随口就能罗列出一串杭州新兴科技(准)“独角兽”的名字。而这一批批瞄准未来风口的“独角兽”和准“独角兽”,将为杭州奔竞科创浪潮之巅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观广东
充分撬动民间资本力量
实现“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同频共振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千年来,伴着奔流的钱塘潮水,一大批杭州民营企业得风气之先,勇立潮头。走读杭州,调研团队找到了哪些发展的“密码”,粤港澳大湾区又可以借鉴哪些“他山之石”?
民营经济发达,是杭州发展的重要优势。同样经历过从创业小企业成长为龙头企业的浙商们,为地区发展带来了丰沛的民间资本,也对于“投早投小投科技”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培育本土市场化创投力量,以敏锐的触角挖掘地区内更多的好资源好项目至关重要。
大湾区同样也有着民间资本丰厚的优势,应巧用善用这一优势不断培育壮大风投创投整体实力,如大力推动风投创投集聚区建设,培育壮大一批本土风投创投龙头企业,吸引更多国家级母基金、国内外头部风投创投机构落地广州。
而在新形势下,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充分撬动民间资本作用,实现“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同频共振同样关键。当下各地政府引导基金的目标正在逐渐变化为引导投资机构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布局和产业链造链、补链、强链。在此过程中,杭州构建“基金丛林”的经验值得学习。广东可通过国有资本更好发挥杠杆作用,做好“产业组织者”的角色转变,做到有进有退,纠正市场失灵;同时,也要坚持引导定位,发挥撬动功能,在深度和广度上对产业升级、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导向作用。
当前,广东各类政府产业基金也如雨后春笋般设立,可充分参考学习杭州以市场化理念运营政府引导基金的方式,优化引导基金考核方式,更好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地区发展,同时协同区域内各类科创金融力量,为企业从“种子”到“大树”的全生命生长周期提供各类资本所需。
■看样本
杭州资本:
充分发挥基金引导撬动效应
9月26日,杭州市科创集团公布了《杭州科创基金第一批拟合作单位公示》,公示了7家首批拟合作机构。今年,在杭州市政府的主导下,杭州整合组建杭州科创基金、杭州创新基金和杭州并购基金三大母基金,其中,杭州科创基金、杭州创新基金均由杭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运营。
杭州科创基金,即今年最新整合成立的1000亿元规模母基金。记者观察到,与其他多地争相引进外地知名大型GP的策略不同,在公示首批7家拟合作机构中,就包括了杭州万原点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杭州之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杭州立元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3家位于本土的投资机构,充分体现了对本地创投机构的支持。
孙刚锋指出,政府产业基金需要坚持引导定位,发挥撬动功能,通过以“优势产业+母基金+政策支持”的模式,更好地吸引优质GP和项目的落地。
在撬动社会资本方面,杭州资本旗下引导基金的作用正在发挥。数据显示,杭州科创基金已撬动的社会资本比例约为1:6.3,并且通过自身现金流循环来实现滚动投资。此外,杭州科创基金中的创投引导基金,出资上限从20%提高到25%,天使引导基金出资上限从30%提高到40%,有效缓解了当下市场化GP募资难压力。
编者按:如何进一步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回答好的重要课题。当前,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多层次资本市场向纵深发展。对广东而言,能否更好地抓住资本市场改革推动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决定了能否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本分配和资源配置中争取到更多的“燃料”动力。
围绕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南方日报、南方+推出“改革向未来——资本市场深调研·区域观察”系列报道,历时51天,奔赴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合肥等省外资本市场高地,调研企业、机构120家,访问近200位企业家、金融机构负责人、专家学者,寻找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区域样本及改革路径。敬请关注。
【总指挥】王义军 郎国华
【策划】王溪勇 袁佩如
【统筹】陈颖 唐柳雯
【主笔】南方+记者 周美霖 陈颖 袁佩如 发自杭州
【本期调研团】南方+记者 周美霖 陈颖 唐柳雯 张艳 实习生 王伟
【海报设计】张昶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