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今晚的‘鼠王’还有‘猫王’!”
最近湛江兴起了一种新型“躲猫猫”游戏,正在年轻人的世界走红,几十人聚在一起选出“猫”和“老鼠”,集体打开手机共享位置,然后开始你找我藏、你追我跑,这就是共享定位“躲猫猫”。
据了解,这种童年时光的游戏,如今有了GPS和北斗卫星的加持。这种新玩法最早大概于今年年初出现在一些大学校园内,如今已在湛江悄然流行。
运动量拉满!
一晚上步数可达上万步
打开抖音、小红书,搜索“湛江躲猫猫”,笔者找到了许多“共享位置躲猫猫”的活动信息,并联系上“好好聚会”社区的主理人碧霞和振锋。
据碧霞介绍,每场活动的参与人数限80人左右,群友在群内接龙报名,基本都能报满。
19点30分左右,大家在南国公园集合,现场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现场可领取矿泉水、荧光棒、手环等物资。
游戏开始前,需要选出10人左右扮演“猫”,剩余的人扮演“老鼠”。“老鼠”手腕上都戴有荧光手环,以便与路人区别,每只“猫”则分配一个海绵荧光棒,海绵荧光棒碰到“老鼠”,则算捉到。
碧霞拿着小喇叭宣布游戏规则,并提醒大家远离湖边、陡坡等危险区域,女生需结伴行动,注意安全。为了进一步保障玩家们的安全,碧霞还替大家购买了人身保险。
20点30分,游戏开始。“老鼠”们开始向公园深处散去。8分钟后,“猫”开始出动,所有人都在高德地图上的一个群组里共享位置,集体换成汤姆猫或者杰瑞鼠的头像。
一开始,扮演“老鼠”的玩家朝着猫的反方向慢跑着,始终和“猫”保持距离。一段时间后,“猫”开始了包抄策略,从几个方向聚拢而来,每抓到一只“老鼠”,这只“老鼠”就需交出一根手环,并加入“猫”阵营抓捕其他“老鼠”。最终赢得荧光手环最多的为“猫王”,躲到最后的则为“鼠王”。
一局玩下来,不少参与活动的小伙伴不知不觉就跑了一万步左右。这群原本素不相识的青年,很快就打成了一片。有些年轻人还约着游戏结束后一起去吃夜宵。
社交属性附加!
在游戏中释放“多巴胺”
共享定位“躲猫猫”为何走红?
为何能成为年轻人的热潮?
笔者在网上查找时发现,共享定位“躲猫猫”游戏组织者一般在社交网络平台找人组队,收取几元至几十元不等的报名费,并提供游戏道具、花露水、矿泉水等物资,游戏活动地点一般分布于南国公园、滨湖公园、银帆公园等。
碧霞告诉笔者,共享定位“躲猫猫”满足了当代年轻人的社交需求。一场童年游戏能给人们提供一个社交契机,帮助年轻人建立起一段新的人际关系,让素不相识的人在游戏中消除拘束感,便于认识更多的朋友。
此外,在公园里你追我赶、你找我藏,“疯跑”一晚上,能燃烧大量的卡路里,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
运动过程中,伴随着多巴胺的分泌,还能给参与者带来愉悦的心情,使得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这个户外游戏。
“我是在小红书上刷到湛江也有这个游戏的,今天是第一次参加,能出汗又能交到新朋友,感觉很棒。”玩家小杰表示,希望能有更多这种活动,让年轻人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
共享定位躲猫猫虽然好玩,但因为要互相追逐,客观上存在着一定安全隐患。对于“共享定位躲猫猫”游戏,一些公园给予开放包容的态度,表示欢迎青年们到公园里游玩、运动,公园需要青年们的活力。但很多公园是开放式的,作为管理方很难强制性干预,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遵守园区的规定,配合园区工作人员的劝导和管理。
【图/文】陈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