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九、十月份开始,广西柑橘的个别果园就会出现这种下图这种病害,特别是雨水多的年份这种现象更严重,这种病叫疫菌褐腐病,有的果农也把它叫做“腐果病”。
病斑可发生在果面的任何位置,初期病斑圆表,淡褐色。病部不断扩展,迅速蔓延至全果,呈褐色水渍状,变软腐烂。在潮温条件下,病部长出柔软稀疏的白色菌丝,紧贴果面,形成薄层。
时下正是此病的高发期,加之这段时间台风雨水多,在此提醒各位果农警惕这个病害的大规模爆发,尽早喷药预防。
“
柑橘霉褐腐病的种类与特性
1、柑橘霉褐腐病病原菌属于卵菌纲—腐霉科—疫菌属,属于低等真菌,易发于柑橘类果树。
2、疫菌褐腐病主要危害柑橘幼嫩梢枝(称为苗疫病)、树干(称为脚腐病或裙腐病)、果实(称为褐腐病或疫腐病)。
1
苗疫病
该病又称嫩梢疫菌褐腐病,主要危害柑橘苗的嫩叶、顶芽和嫩梢,有时也可以侵染已老熟的叶片和枝梢。
苗木顶芽或嫩梢感病后,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随后迅速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病斑,如开水烫伤状,颜色也逐渐转变为灰绿色至黑褐色。
多从小枝、叶柄分杈处变褐色,且向下扩展,直至嫩梢基部,使整条新梢或整株果苗变为褐色而枯死,根部在苗木枯死前无明显腐烂症状,常称为苗疫病。潮湿情况下,病部有少量的白色霉层。
2
脚腐病
该病又叫裙腐病,一般危害主干的根颈部位,初期呈现黄褐色水渍状,基部树皮腐烂,具较强刺鼻酒糟气味,并流出褐色胶液。
气候干燥时,病斑干裂,天气潮湿时,病部扩展快、皮层腐烂,并向根颈四周扩展,当根颈腐烂环割整个树干基部时,引起植株大量异常落叶,严重时树体枯萎死亡。
3
褐腐病
又叫疫腐病,果实发病时,病斑近圆形,褐色水浸状、病部质地坚实,病健部分界限分明,湿度大时迅速扩展到全果,有酒味。
病菌只侵染白皮层,不烂及果肉,以后呈水浸状软腐,果实很快脱落。
“
柑橘霉褐腐病的发病特点
1、园内土壤以及病菌孢子、菌丝都能传染病菌;
2、柑橘果实成熟期发病较重,特别是在果子成熟期遇到连续下雨天后,发病较重而且发病快,造成的落果、乱果现象比较大;
3、在每年的9月-10月份期间,如果遭遇高温多雨季节该病易发生流行;
4、柑橘霉褐腐病极易产生抗药性;
5、对于以前发生过霉褐腐病的柑橘园,如果在果实成熟期间遭遇连续下雨天气时,一般都好发病;
6、柑橘园内湿度过大且易发青苔的,发生柑橘霉褐腐病机率相对就大。
“
柑橘霉褐腐病发病条件
1、天气原因是诱发柑橘霉褐腐病的重要原因,当柑橘果实处于成熟期间,如果遭遇2天的连续下雨时,就会柑橘霉褐腐病的发病以及及蔓延。
2、柑橘果园通风条件不好、土壤板结、粘重以及园内排水不良、长期湿度过大,是引发柑橘霉褐腐病的主要因素。
3、柑橘果园施用氮肥过重、枝叶徒长,下垂枝结果而上部枝都没有挂果的树子发生柑橘霉褐腐病的几率较高。
“
柑橘霉褐腐病的呈现症状
霉褐腐病斑一般以危害果实为主,枝叶的表现并不十分明显。在危害柑橘果实时,霉褐腐病可以发生在果实表皮的任何部位,初期发病时病斑圆形症状,颜色为淡褐色。
随着病害部的不断扩展,肢迅速蔓延至整个果面,颜色呈现为褐色水渍状,后期变软腐烂,自然掉落。如果在园内处于潮湿条件下时,果实表面的病部会长出柔软的稀疏白色病菌丝,且紧贴于果实表面,并形成一道薄膜层。
“
霉褐腐病的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1、在雨季来临前,清理园内围沟及主渠,防止柑橘果园的出现雨后的积水现象,降低或者减轻发生霉褐腐病的可能性。
2、对于以往发生过柑橘霉褐腐病的果园,不宜使用生草种植模式。如果园内已经有生草种植的,要及时进行除草,以降低园内湿度。
3、增加丰菌龙有机肥的施用量,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提高柑橘果树自身的抗病能力。
4、对于挂果量多的下垂结果枝,要用杆子支撑起树枝,让果子远离地面,以减少果实地面水气的接触,可以减少和降低发生霉褐腐病的几率。
5、秋季修剪时要对果园枝条过密的情况进行重剪,做到树体通风透光,这也是为了10月份到来时,减少果子发生霉褐腐病的一个重要措施!
6、每年冬季清园时,使用石灰进行全园措施,减轻土壤酸性,消除各种病源病毒。
二、化学防治
1、在每年进入10月份柑橘果实成熟期,一定要施用保护性杀菌剂加治疗霉褐腐病的药剂,特别是一些地方雨水多,而且又容易淹水的或者排水不良的果园。
2、霉褐腐病的防治应轮换使用杀菌剂,药剂使用还应根据地方区域的不同而有所选择。
如果要进行前期病害预防,可用25%吡唑醚菌酯2000倍+25%苯醚甲环唑1500倍,特别是雨前雨后要及时用药,重点喷施中下部果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