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发生时你在做什么?”
“我开启了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
“你以为自动驾驶不算酒驾吗?”
“啊,我才知道!”
醉驾大家见过了
自动驾驶的醉驾大家见过吗?
案件简介
潘某在酒后寻觅代驾无果,想到自己的汽车有自动驾驶功能,潘某心生侥幸,于是开启自动驾驶回家,不曾想刚上高速行驶了一两公里,就发生了交通事故,所幸未造成严重后果。交警到场处理后做了呼气式酒精检测,检测出潘某构成醉驾,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148.69mg/100ml的结果(血液中的酒精含量≥80mg/100ml属于醉驾)。最终,顺德法院判决潘某犯危险驾驶罪!
法律分析
近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车辆具备“自动驾驶”功能,也给司机提供了便利。目前,国际上将自动驾驶分为L0-L5这6个等级,其中L5才是真正的自动驾驶,即在任何社会道路、任意天气情况都可以真正做到“全自动行驶”,彻底无需人类管理。但是,国内、国外绝大多数“自动驾驶”都只是达到L2(“车道稳定”和“自动跟车巡航”这一层而已)级别。也就是说,在自动驾驶模式下,驾驶行为的主体仍然是人,仍然需要司机全程、全身心地投入到驾驶过程中。
根据我国刑法关于危险驾驶罪的规定,一旦集齐“酒后+启动车辆+汽车发生位移”这三大bug,就可以认定为酒后驾驶,无论是否使用了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除了“酒后可以自动驾驶”这一错误理解外,不少车主对于酒驾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区。
误区1:酒后挪车不算酒驾
汽车发动并发生位移,饮酒后的驾驶人即处于驾驶行为中。即使车速再慢,移动距离再少,驾驶人都会在控制能力和反应能力上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易发生交通事故,对周围人群的安全造成威胁。就像该案中的潘某心存侥幸,以为开启自动驾驶就万无一失,但在高速上车辆突然失控发生事故,因此不论距离远近、车速快慢都不能酒后驾车。
误区2:酒后驾驶摩托车不算酒驾
很多人认为,酒后驾驶摩托车,不算酒驾。但实际上二轮、三轮摩托车都属于机动车,和汽车一样,酒后驾驶摩托车一样要受到相应处罚。此外,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也不得醉酒驾驶。
误区3:喝了酒休息一会儿就能开车
血液里酒精的代谢需要一定的过程,酒精浓度数值的高低与酒后时间长短有关,体质不一样,酒精代谢的速度就不一样。晚上喝酒第二天早上开车,可能会因血液中仍然含有大量酒精而构成酒驾或醉驾,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隔餐醉”或是“隔夜醉”。
酒后自动驾驶≠合法
切勿心存侥幸!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