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为脉,以创为魂!跟着文创品雷州韵味

南方+

“石狗是雷州民俗中的守护神、吉祥物,具有风雨之神、丰收之神、正义之神等多元信仰内涵……”在雷州市博物馆里,解说员介绍起雷州石狗时如数家珍。

“双节”期间,该博物馆共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以雷州石狗为原型的瓷器、菠萝笔筒等各色文创产品引得游客争相购买。

不同形态的陶瓷石狗。

让非遗文化看得见、带得走

形态多样的石狗雕塑、雷剧形象冰箱贴、南渡窑釉下褐彩瓷器……非遗元素融入文创作品已经不是新鲜事。随着近年来雷州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诞生了越来越多融入生活美学的非遗文创作品。

三元塔文创产品。

“我们不能把非遗文化带走,却能把非遗文化文创产品带走。”游客张小姐说道。文创产品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以恰当的创意提供差异化的精神体验,满足人们高品质、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在雷州市博物馆内的雷州石狗奇观展厅,从民间收集的石狗多达1100多尊。它们有的憨态可掬,有的面目狰狞,有的鼻大耳肥,或坐或蹲或趴,堪称“南方兵马俑”,让游客们大饱眼福。但是游客仅能在博物馆看到,并不能把石狗带回家欣赏,石狗文化得不到广泛传播。

雷州根雕非遗技艺传承人陈国玉了解此情况后便下定决心,要创作出能让游客带回家的石狗文创产品。如今,陈国玉已创作出100多款石狗文创产品,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追求工艺的不断精进,致力打造雷州文化的“移动名片”。

石狗坯子整齐排列,准备进行烧制。

2020年,陈国玉的侄子陈耀贤从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毕业后,与他共同研发雷州窑文创作品。为了烧制出与宋朝时期最接近的釉下褐彩瓷器,叔侄俩花费了将近一年时间研发,支出十多万元才逐渐找到门道,创作了陶瓷石狗、菠萝笔筒等一批批精美文创产品。

融入当地文化元素的产品一经推出,便成为消费者热捧的“抢手货”。现在摆放在雷州市博物馆的石狗文创品游客基本“人手一个”。

让雷州文化更鲜活、更创新

高质量的文创产品,需要以恰当的创意形式,将历史内涵与时代审美相结合,以达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的统一。

雷州属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非常适合草本性植物蒲草的生长,勤劳的雷州人民用灵巧的双手把蒲草编织成各式各样日常用品。

如今,蒲织也走上了文创之路。

在茂德公大观园里,蒲织手艺人陈静静正用蒲草编织粽子形状的香囊。细长的蒲草在陈静静的指间快速地翻飞穿梭,不一会儿,一个粽子形状的挂饰就编织好了。

粽子形状的香囊。

除此之外,茂德公大观园里还有印上雷州文化、雷州地标的T恤和帆布袋,顾客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元素并将其印刷在文创产品上。

文创不仅可以凭借创意方式使已有文化具体化,还可以将具体化的事物产品化。

雷州是广东芒果主产区之一,其中以产自覃斗镇的覃斗芒果闻名遐迩。如何进一步帮助覃斗芒果促进销售和品牌打造?文创或许是另一条“出圈”的道路。

在展厅内,一个个大小不一、形态可萌可甜的“芒果”整齐摆放。“他的名字叫‘丁多多’,我把覃斗芒果和兔子结合起来,做成了卡通形象,想让大家看到‘丁多多’就能想起雷州的覃斗芒果。”陈国玉说道。

覃斗芒果文创产品“丁多多”。

据陈国玉介绍,早在2021年他就开始创作“丁多多”,前前后后共做了20多个版本,一直做不出来想要的效果。在今年的兔年春节,陈国玉的女儿养了两只小兔子,他才受此启发把芒果和兔子结合,最终创作出了“丁多多”。

除了利用“丁多多”传播覃斗芒果品牌形象,黑脸琵鹭文创作品也成了湛江红树林文化传播的载体。

日前,湛江“红树林之城”主题创意产品设计比赛获奖名单揭晓,雷州市百年根艺文化有限公司倾力创作的“黑脸琵鹭”文创作品脱颖而出,成为唯一的金奖得主。

黑脸琵鹭系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全球濒危物种,目前仅存3000余只。爱鸟人士先后在2013年和2016年间,于雷州调风镇九龙山、附城镇附近的湿地和南渡河的水塘里发现过多只黑脸琵鹭混在白鹭群中觅食。

“黑脸琵鹭”文创产品。

“黑脸琵鹭的嘴部扁平如汤匙状,因与中国乐器琵琶相似而得名。另外,黑脸琵鹭的身姿十分优雅,又被人们称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极具大自然的恬静气息和和谐生态美,这些都给了我们创作灵感。”雷州市百年根艺文化有限公司陶瓷部负责人陈耀贤说道。

创意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雷州文化丰厚而独特,非遗和文物一样,不能只作为艺术品被人收藏,还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回归大众的生活。各式各样的优秀文创产品,为传播雷州韵味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图/文】陈文

通讯员 钟魏群

编辑 林日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