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健康!广州求助心理热线的青少年数量增多

广州日报

凌晨1时,广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电话响起,电话刚接通的时候,话筒里传来花季少女特有的轻快声音,与声音所传达的情绪不符的,是来电者咨询的内容:“如果我朋友自杀了,会对房东有影响吗?”这让正在值夜班的谢堃瞬间心里一震:“尽管来电者一直澄清是为他人咨询,但我无法放松警觉,过去的咨询经验告诉我,这个个案可能处于危险状态!”

谢堃是广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中级心理治疗师,同时负责心理援助热线的轮值工作。热线自2007年开通以来,11名专职人员每天24小时轮班接听心理热线电话,帮助众多求助者度过危机。

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来自广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统计数字显示,近3年来,青少年来电数超过总来电数的15%,其中2020年占比15.2%,2021年占比16%,2022年占比18.3%。

(图/@视觉中国)

(图/@视觉中国)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杨婵娟表示,当前,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频发,已引起全球重视。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提醒我们,要通过“社会-学校-家庭-医疗机构”等多方携手合作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共同建设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案例

“厌学”其实是厌倦生活

少女在鼓励下重拾自信

何爱芹是广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中级心理治疗师,打通电话向她求助的孩子中,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

16岁的小月(化名)自从读高中开始就出现了厌学心理,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勉强去上学,但是对学习没有兴趣,终日郁郁寡欢,连吃饭走路都莫名落泪,晚上入睡困难,在课堂上焦虑不安,容易走神,陷入了一种无边的绝望。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大半年,小月被折磨得筋疲力尽。她很清楚自己出了问题,渴望有人能够拉她一把,于是主动寻求心理援助。

在咨询中,何爱芹了解到小月的问题由来已久。父母较为强势,要求小月的学习成绩必须名列前茅。小月也尝试过努力学习,但最终没有考上市重点中学。父母开始给她脸色看,也时不时说出小月让他们很失望的想法,加上高中的学业负担加重,小月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

听完小月的讲述,何爱芹敏锐地感觉到,学习困难只是一个方面,小月更难承受的是内心的压力,是自信、自尊的丧失,所以她本质上不是厌学,而是厌倦生活。

因此,何爱芹让小月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情绪的来源,意识到厌学来源于关系导致的情绪问题,而并非其本身讨厌学习。她还跟小月探讨如何强化自我意识,与父母建立健康的边界关系。

在后续的一个月咨询跟进中,小月的厌学症状逐步减轻,并且能控制住不做任何伤害自己的行为。自从尝试了跟父母沟通真实想法后,小月的被控制感也大大削弱,心情轻松了许多。

15岁的小芳(化名)是一名住校生,正在读初三。最近,两个好朋友和她吵架了,还拉着其他3个舍友一起,不跟她一起玩。小芳很难受,晚上在宿舍根本睡不着,总觉得舍友都在说她坏话,每天都很抑郁,也很害怕,于是主动求助热线。二级心理咨询师林毅接到求助电话后,鼓励小芳鼓起勇气,坦诚面对同学间的摩擦,当被同学故意针对时,她可以及时向老师、家长或热线求助,也可以考虑寻求法律援助,向有校园霸凌苗头的事情说“不”。

建议

注意日常生活里的细节

孩子心理问题可及早发现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提高认识,推动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专业机构有效衔接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共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社区精神科主任周亮介绍,目前,市精神卫生中心和市教育局紧密合作,推动各区教育局、市属各类学校与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签订心理健康服务转介和技术支持协议,建立多级儿童青少年心理诊疗服务转介绿色通道。“如果班主任、科任老师或学校的心理老师发现处于危险中的孩子,就要及时启动绿色通道,尽快给孩子安排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门诊评估,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去急诊。”

杨婵娟介绍,儿童的常见心理问题包括:神经发育障碍、多动与注意缺陷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强迫障碍、社交恐惧等。

如果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如何及早发现?对此,杨婵娟表示,家长要留意孩子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孩子如果跟大部分同龄人相比,出现异常情况,或者跟其自身的既往表现相比有很大差异,家长就要提高警惕,具体表现为:亲子关系或孩子跟同龄人的相处出现问题;孩子学习状态不佳,注意力集中不了,学业没法完成,作业经常拖拉等;孩子在社会活动方面突然出现大的改变,比如本来很喜欢打球的,突然不去打球了;孩子睡眠出现障碍,连续失眠;孩子食欲改变,暴饮暴食或不思饮食;孩子出现各种躯体症状,但各种检查却不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碰到这些情况,就要留意其是否出现了心理问题。

如果孩子出现了一些异常,应该怎么办?“建议还是找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再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干预,是疾病就按病来治疗,如果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心理小问题,就协助孩子解决问题。”杨婵娟说。

周亮还提醒,当前,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频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压力太大。“孩子不是学习机器,他也要有休息、娱乐、运动、社交,家长要关心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其心理健康。”

数字背后

心理援助热线来电者日趋年轻化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社区精神科主任周亮介绍,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目前拥有11名专职人员,每天24小时轮班接听心理热线电话。近几年来,心理援助热线呈现出来电者年轻化的特点。“18岁以下的青少年来电数量,在2020年为2772例,2021年3278例,2022年3755例;从青少年来电数占总来电数百分比来看,2020年占比15.2%,2021年占比16%,2022年占比18.3%。高危来电的男女比例约为1比3。”周亮表示,来电群体越来越年轻化,同时显示出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意识和主动求助意识在增强。

据了解,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自2007年成立至今,始终坚守全天24小时为广大市民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服务。截至2023年6月20日,累计接听 279956例,其中高危来电33809例,多次成功挽救来电者的宝贵生命。

周亮提醒,市民朋友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调适的心理问题,都可拨打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

【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 宋易倩

编辑 张晓晨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