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一过,意味着久居岭南的暑气将逐渐消退,非常适合到户外采风。到三水来趟乡村之旅,不仅能放松心情,还能通过追忆乡愁,进一步感受传统与现代如何完美融合。
如何在三水区48个行政村中找到心中所想,刚评选出来的第二届“佛山市十大最具乡愁美丽乡村”名单或许能起到指引作用:来自白坭镇的岗头村、芦苞镇的独树岗脱颖而出,成为继白坭镇富景社区、乐平镇新旗村后,三水“乡愁”新代表。
白坭4000年历史古村再现芳华
推出“行运一条龙”优惠月活动,吸引游客30万人次……今年中秋国庆大假,白坭镇以龙舟为媒,通过追忆乡愁赢得外界认可。
但“五人龙舟赛”毕竟只是一个节点,要长时间感受白坭乡愁,就必须到古村落。继去年富景社区成为“佛山市十大最具乡愁美丽乡村”后,岗头村在今年拿到接力棒。
岗头村村容村貌。白坭镇供图
“白坭镇岗头村委会位于佛山市三水区南端,是佛山市‘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重要节点,辖区共有20个自然村,总面积20.9平方公里。”白坭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文化赋能+古村活化”,岗头村在传统与现代共存过程中找到平衡点。
拥有4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岗头村,已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内保留有较大规模的具有明清风格的建筑群落,其中包括民国初期官至内阁总理的梁士诒生祠、墓地及其出资建设的岗头职业学校旧址等。近年来,岗头村通过实施多项古村活化工程,建设了凤果周氏大宗祠、水口梁村学海书舍、进士巷、冈头人民会堂教育博物馆、传统商贸风情街、古村养生栈道等,打响“孝文岗头 教化流芳”品牌,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中共佛山市三水区委十四届五次全会,三水区委将“建设新型储能新高地,打造特色文创专业镇”的新使命交给白坭镇,岗头村今年就创新发展,引入社会资源投建具有浓厚艺术空间气息的甪里粮仓精品民宿酒店,为打造文化旅游发展融合示范区打下基础。
另外作为“全国文明村”的岗头村,立足“祠堂+文化”“订单式服务”,打造出一个集理论宣讲、法治宣传、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等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圈”,绘出一道贤文化薪火相传、孝善文化深入人心、农耕文化触手可及、乡村振兴人人同心的亮丽风景线。如第四批佛山市级非遗项目——醒狮代表性传承人梁启钊,把白坭镇第二小学打造成为广东醒狮传承基地,发扬传承广东醒狮文化。
在传承历史基础上,岗头村还摸索出古村活化之路。始建于1910年的冈头职业学校,将“学归实用”的办学思想留在了岗头村,现如今岗头村委会因地制宜,发展蔬菜种植,形成春种冬瓜一夏种冬瓜、豆角一冬种甘蓝、大白菜的种植模式,发源于岗头村的黑皮冬瓜畅销海内外,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广东省十大名菜。
位于岗头村的冈头职业学校旧址。白坭镇供图
“岗头村建有佛山市现代农业园,共4700亩,现在不仅引入中茂生物科技公司、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就业超1000人,另外园内建有科技小院、博士工作站,开发推广国内先进蔬菜种植技术,赋能蔬菜种植业发展。”该镇相关负责人透露,岗头村已被评为广东省“一村一品 一镇一业”蔬菜专业村。
独树岗讲好“孝善文化”新故事
与白坭镇岗头村历史相比,芦苞镇独树岗没那么久远,但是它与三水区一大金字招牌——中国首个“富裕型”长寿之乡,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崇文尚礼传孝善,敬老宴叟祭春秋。”这是一段有关于芦苞镇独树岗村史的楹联。
据载,独树岗肇迹于元末,早在独树岗开村之初,该村蔡氏始祖蔡秀清就因为好打不平、仗义疏财而奠定了“孝善”之风,目前芦苞镇将“孝善”文化作为打造成为该村美丽文明村居建设的特色品牌。
独树岗村容村貌。芦苞镇供图
如今以蔡氏大宗祠为载体,独树岗建立起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史馆等各式活动阵地,通过聆听孝善故事,学习孝善楷模等多样活动,树立起行善敬老的文明新风尚。
值得关注的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即将来临(10月23日),而过往惯例,每逢重阳节,独树岗的村民便在洪圣广场摆出千叟宴,宴请与慰问村中及周边的长者,表达敬老爱老之情,该民俗活动于2018年被列入佛山市三水区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了讲好“孝善文化”新故事外,独树岗还有其独特的古村韵味。
“建成于明朝万历四十五年的洪圣古庙,已被佛山市列入文物保护单位,1930年建成的秀清公园是三水唯一的村级公园,与蔡氏大宗祠浑然一体。”芦苞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秀清公园里,具有民国特色的公园牌坊依然保存完好,整个公园建筑布局精巧,既保留着岭南特色,又极显欧陆风格。
在中共佛山市三水区委十四届五次全会上,三水区委明确支持芦苞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打造产文旅融合发展专业镇。刚过去的中秋国庆长假,芦苞游客流量已超20万人次,这个成果给独树岗以乡愁撬动文旅市场带来机遇。
“从地图上看,独树岗位于佛山市北部、三水区中部地区,地处芦苞涌黄金旅游经济带边上,东接广州市花都区,离广州白云机场仅半个小时的车程。”芦苞镇相关负责人指出,从该村五分钟可上肇花高速,交通极为方便。
独树岗场景图。芦苞镇供图
南方+记者 尹辅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