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丰富多彩的非遗走进群众生活?10月9日,第三届“广东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学术座谈会在珠海举行。来自省政府文史馆、高校的专家学者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围绕“群众文化活动中非遗传承与创新”主题开展交流研讨,为广东文化强省建设提出真知灼见。
座谈会现场
近年来,广东在加强岭南非遗活化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量实践。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通过著书立说、咨政建言及专题调研、专业指导等方式,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水乡文化(东莞)生态保护实验区、瑶族文化(连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广州非遗地铁站建设等项目落地见效。
如何进一步增强非遗传承的群众文化影响力,让非遗出新出彩?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培育和发展了数不胜数、别具一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和研究,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共同探索更科学有效的方式,焕发非遗的时代活力。
“这些年,通过线上线下的教学与交流,我们先后向苏里南中华会馆、丹中文化交流协会、柬埔寨中华商会等海外社团展示、教授传统醒狮技艺,受到侨胞和外国友人欢迎。”座谈会上,佛山市龙狮运动协会副监事长何狄强提到,通过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广东醒狮”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与会专家合影
据悉,“广东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学术座谈会至今已举办三届,逐渐成为省内外专家学者碰撞思想火花、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路径、推动文化遗产“双创”的重要平台。未来,主办方将利用参事馆员的“直通车”优势,将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以文史馆员建议的方式,呈报有关部门供决策咨询。
延伸
点赞 | 这些广东非遗项目,你知道吗?
广东省人民政府的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后,广东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16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则有816项。
一起为家乡的非遗点赞:
广州:迎春花市、广绣、粤剧、天河乞巧习俗、岭南古琴等
深圳:沙头角鱼灯舞、下沙祭祖、大船坑舞麒麟、贾氏点穴疗法等
佛山:咏春拳、广东醒狮、十番音乐、龙舟说唱、八音锣鼓等
东莞:千角灯、木鱼歌、莞香制作、茶园游会等
中山:咸水歌、港口天后诞、小榄菊花会、石岐米酒酿造技艺等
珠海:斗门水上婚嫁习俗、鹤舞、一指禅推拿、中秋对歌会等
江门:蔡李佛拳、新会葵艺、新会陈皮炮制技艺等
肇庆:端砚制作技艺、高要春社、五马巡城舞等
惠州:莫家拳、惠东渔歌、葛洪传说等
汕头:潮阳英歌、蜈蚣舞、澄海灯谜等
潮州:潮州木雕、潮州铁枝木偶戏、工夫茶艺、潮州音乐等
揭阳:普宁英歌、阳美翡翠玉雕、乔林烟花火龙等
汕尾:陆丰皮影戏、白字戏、滚地金龙、河田高景、甲子英歌舞等
湛江:人龙舞、傩舞、雷州石狗、木偶戏等
茂名:化州跳花棚、高州木偶戏、冼夫人信俗等
阳江:漆器髹饰技艺、阳江风筝等
云浮:禅宗祖师传说、禾楼舞、云浮石艺、云安玲珑子母灯等
韶关:香火龙、粤北采茶戏、瑶族刺绣等
清远:瑶族耍歌堂、瑶族长鼓舞、布袋木狮舞等
梅州:客家山歌、广东汉乐、五华提线木偶等
河源:花朝戏、忠信花灯、客家童谣等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南方+记者 孟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