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万件→1.5万件,凭啥?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订阅

同样是9个月

调解案件的增量能达到多少?

超1/4

这是汕头法院给出的答案

通过构建

前端指导人民调解

中端行业调解提质

后端诉前调解加速的

多层次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体系

今年1-9月

汕头全市法院

共有15443个案件止步于诉前

调解成功率为60.14%

调解成功案件数同比增加3969件

“+”出调成率

“我房子都没入住,交什么物业费。”

“服务那么差,物业费都不知道被你们拿去干嘛用,别想再来讹钱。”

“你们物业费都不交,我们拿什么服务?”

……

不久前,在汕头市濠江区某社区法官工作室内,某小区物管人员和业主僵持不下。

对法官来说,这样的局面却已见怪不怪。“像物管公司批量起诉追讨物管费这类纠纷,问题不大但矛盾不小,解纷关键还在于要跳出核算费用的思维局限,厘清双方的核心诉求,彻底拔除病根。”

于是,在收到案件后,法官第一时间通过区诉前调解中心,联系上最熟悉情况的社区调解员。三方沟通后一拍即合,都认为这批纠纷化解在社区是最佳方案。

调解当天,法官和调解员先稳住了双方的情绪,再找准症结点轮番做起释法说理工作。

一方面,法官主持把法律法规讲解清楚:物管公司已按照约定提供了服务,业主自己不入住,并不能作为拒交物管费的理由。

另一方面,社区调解员从小区综合情况、物管公司平时表现、其他小区对照等方面加以补充,提醒大家共建和谐社区,也指出物管的改进方向,“服务上该更新的更新,该公示的公示,多点沟通,才能少点摩擦。”

最终,在两方的疏导下,物管人员和业主态度回归理智,经协商后敲定了调解协议,9名业主也很快就把拖欠的物管费交上。

高效的调解,正是汕头法院强化“法院+”诉非联动、凝聚专业解纷合力结出的硕果。

近年来,汕头法院持续加强与教育部门、侨联、工商联、金融机构等部门协作,引入多个特色调解组织,打造“法院+侨”“法院+工会”“法院+金融”“法院+知产中心”等多元解纷模式,充分发挥法院和调解组织专业整合优势,实现各行业、各领域诉前解纷提挡升级。

截至目前,全市法院专、兼职人民调解员达224名,今年共解答全市各级调解委员会法律咨询7000余人次,诉前联调10913件,调解成功率64.3%。

“联”出新模式

今年4月,经龙湖区龙华司法所调解员调解,一宗合同纠纷当场达成调解协议。谢先生承诺,将在一个月内分两期支付全部货款。

在此之前,谢先生的欠账表现,让供应商十分忧虑,这也成为调解过程中最大的阻碍。

“你们可以到外砂法庭申请司法确认,被裁定有效的调解协议如果没被履行,也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调解员直接提出解决方案。

供应商应允后,调解员随即联系外砂法庭启动司法确认的绿色通道,由法官立案受理并进行审查。隔天,当事人就领到了裁定书。

外砂法庭组织当事人签订调解协议

“法庭与司法所持续强化诉调对接,联调成功率达97%,这就是‘庭所共建’机制的益处。”外砂法庭庭长许凯坛说,目前,外砂法庭在辖区内街道和司法所均设立了“法庭进驻点”,除日常指导调解、组织培训、提供司法确认绿色通道外,还随时随地联动调解纠纷。

如今,“庭所共建”机制已从外砂法庭走向全市法院。根据汕头中院与市司法局联合印发的通知,区县法院均与司法局签订“庭所共建”协议,并与47家司法所开展联动联调合作。

外砂法庭调解一起劳动纠纷

通过构建“法司联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纠纷同调”的基层解纷新格局,为辖区内多发的租赁、买卖、民间借贷等商事纠纷以及离婚、继承、劳务等民事纠纷,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同时,扎实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官”,共设立133个法官驻村、驻企工作室(站),辐射辖区内69个乡镇(街道)、社区及企业,派出逾百名法官及干警入村入企,深度融入基层网格化治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今年以来,汕头全市法院共指导人民调解2531件,作出司法确认278份。

“鉴”出加速度

“本来就是怕打官司太麻烦,才会想私了,没想到法院调解这么快。”近日,赖先生通过视频确认调解协议后,对法官连声道谢。

今年3月,赖先生被小轿车撞伤,虽然交警认定小轿车司机满先生负全责,但双方在身体损害伤残等级、后续医疗费护理费所需等事上各执己见,无法达成共识,最终对簿公堂。

收到案件时,法官得知赖先生的顾虑——既想拿到应得的赔偿,又不想拖着病体跑法院打官司。于是,法官建议当事人做诉前鉴定,结果出来能调解最好,调不了诉中也能用。

对法官的提议,双方都觉得可行。在法官指导下,赖先生的伤残鉴定在诉前完成,双方在对赔偿项目、金额大小都心里有数后,不约而同表达了和解意愿。

法官得知满先生和保险公司都在外地,便第一时间通过全国法院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诉前调解平台,引导线上调解,很快,便敲定保险公司一次性赔偿赖先生21万元的调解协议。

“思路转变一下,不仅程序走起来快,矛盾解决起来更快。”汕头市金平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郑毅表示。今年以来,金平法院共办结诉前鉴定67件,其中44件在诉前调解成功,实实在在方便了许多当事人。

法官线上调解纠纷

事实上,相似的高效调解,正在汕头两级法院加快铺开。

近年来,汕头法院通过建立推广诉前委托鉴定机制,在道交事故、医疗损害、建设工程合同等纠纷中,及时引导当事人就争议焦点问题进入诉前鉴定,实现纠纷的层层过滤、繁简分流,再以线上解纷平台为支撑,让数据多跑路,有效推动了各领域纠纷化解的增速提级。

“群众有所呼,司法有所应。”汕头中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汕头法院将坚持能动司法理念,做实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抓前端、治未病”,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推动诉源治理迈上新台阶。

【来源:南方日报 汕头中院】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