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是郎平,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01:58

(郎平到访北师大珠海校区,时长共1分58秒)

郎平到访北师大珠海校区

10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高海拔”人群集中涌现。这天,中国女排前主教练郎平到珠海校区开讲“世界冠军讲坛”本科生通识课程,为学校高水平女排提供技术指导。

“郎指导、郎老师,我们期待您的课很久了!”学生们很兴奋,女排队员们更是“摩拳擦掌”。

就在前一晚,中国女排以3:0战胜日本队,成功摘得第九个亚运会冠军。对于此前没有拿到巴黎奥运资格的女排队来说,此次夺冠恰逢其时、意义非凡。“在‘家门口’夺冠义不容辞,球队发挥得非常好。”依然十分关注着女排赛场的郎平“点评”道。

2013年以来,郎平执教中国女排8年,共夺得3次冠军、1次亚军、1次铜牌。回归母校北师大任教后,她更是投入到体育文化与政策研究和排球推广工作中,把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带给了更多学生。

“要专注脚下的赛场”

“啪——砰——”8日下午1时许,在北师大珠海校区的体育馆内,学校高水平女排队员们已经投入训练,在教练的短哨声中快速折返跑、锻炼体能,又在一个接一个的抛球中练习扣球、救球。队员们的脚步声、倒地声,排球的接连落地声,在体育馆内此起彼伏。

北师大高水平女排在珠海校区训练现场。

北师大高水平女排在珠海校区训练现场。

郎平就站在球场边,时而点头,时而上前捡起落到附近的球,眼神始终紧盯着场上的姑娘们。短短一会儿时间,郎平就记住了场上不同队员的个性特征,并为她们逐个点评、提出建议。

“要想打得快,首先脚得快,然后才到手快,动作幅度还要小。”说完,郎平亲自上场,为学生们示范怎么更好地接发球、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身体优势,以及怎样把握节奏、和队员快速形成默契。

在当天上午的“世界冠军讲坛”上,郎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学生分享中国女排的故事与精神。

“我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也在学校打球,但条件简陋得多,春夏秋冬都在室外。”郎平鼓励学生们,每个人特点不同,不要相互攀比,而要尽最大努力做好自己,才能成就一支好球队。

郎平在北师大珠海校区开讲“世界冠军讲坛”本科生通识课程。

郎平在北师大珠海校区开讲“世界冠军讲坛”本科生通识课程。

有热爱,也有从容,是郎平一贯的风格。

44年前,以郎平为主力的中国女排终于冲出亚洲——首次斩获亚运会冠军,拿到了世界舞台的“入场券”。紧接着,在1981年举行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赛上,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也是中国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在世界赛场上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

如今,回忆起这段传颂至今的“女排神话”,郎平却坦诚地说,女排队当时还没有世界赛场经历,到底能不能战胜所有对手,她们心里仍有担忧。

“历经多年艰辛训练,我们都非常希望能在这场比赛中有所突破,但自认为可以赢的同时,又清楚还没有实现,那种心情很复杂。”她说。

1982年在秘鲁利马将第一个世锦赛冠军收入囊中、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首夺奥运金牌、1985年卫冕世界杯冠军以及1986年卫冕世锦赛冠军……一炮打响之后,中国女排在从容之中佳绩连连,“五连冠”神话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至今振奋人心。

郎平指导北师大高水平女排队员。

郎平指导北师大高水平女排队员。

但郎平却告诉讲坛下的学生们,“具备世界冠军的水平,不意味着一定能拿到世界冠军”——影响比赛输赢的,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不要想那么多”,而要专注脚下的赛场。

“要足够努力才能轻松上阵”

让多数排球队队员“闻风丧胆”的,是训练场上的单兵防守。郎平也不例外。在讲课时,郎平回忆起了40多年前自己在福建漳州的训练基地被教练罚单兵防守的经历。

教练站在架子上往下扔球,球往哪儿扔,郎平就奔向球的方向去防。面对时高时低、时近时远的球,她只能“硬扛”,就算摔倒了也要马上爬起来去防下一个球,“完全没有喘息的时间”。

当时的基地由竹子搭建而成,人摔在地上特别疼,循环往复,练的正是运动员的极限。但正是在这样的“魔鬼训练”当中,郎平咬牙坚持,练出了一身韧劲,拥有了更加顽强的意志力。

“当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就会从方方面面想办法去进步,努力解决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但更多是需要坚定的决心和坚持的毅力。”说起这段经历,郎平深有感触,她鼓励这些还在“象牙塔”里的排球队员们,只要把训练过程做好了,胜利的结果“是必然的”。

 郎平指导北师大高水平女排队员。

郎平指导北师大高水平女排队员。

“面对如此重大的赛事,运动员怎样才能做到‘轻松上阵’?”在提问环节,有学生问郎平。

郎平的回答并不复杂:好心态就是制胜法宝。

曾经,她口袋里揣着100美元就出国留学去了,让不少人惊讶不已。“该勤工俭学就勤工俭学”,看似大大咧咧的郎平,其实心里有数,主打一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郎平开玩笑说,遇到困难或不如意,“来几瓶啤酒的确可以短暂潇洒一下”,但如果能当成一种锻炼和磨炼,其实能让自己变得更好、成长更快。

她说,在赛场上,正是因为运动员在背后做了足够多的努力,才能“轻装上阵”,“希望同学们做任何事情都能拥有一个好心态”。

外界一直好奇,为何她会回到母校执教。郎平说,传承中国女排精神是她回归校园任教的最重要初衷。她理解的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

 2023年“郎平杯”排球联赛闭幕式合影。

2023年“郎平杯”排球联赛闭幕式合影。

在课上,郎平还告诉学生们,讲女排精神,也是在讲团队精神。

“我的成长离不开教练和队员的帮助,团队精神就是排球队的基因,应该继续传承下去。”郎平说,在中国女排这支队伍里,每个人都肩负着团队的使命,大家必须足够努力和坚强,才能汇聚成强大的团队力量,在世界赛场上占据重要一席。

郎平还透露,接下来,将在北师大郎平体育文化与政策研究中心深入开展更多体育文化与政策研究,为学校带出一支高水平的女排队伍,并面向“优师计划”师范生开展第二课堂,为将来学生们奔赴乡村一线发展教育事业做好准备。

【文字】南方+记者 姚昱旸

【摄影】南方+记者 张冠军 见习记者 钟志辉

【剪辑】南方+记者 金镝

编辑 童慧 王瑾
校对 蓝淑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