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件中外作品获奖!石湾杯青年陶瓷艺术大奖赛名单揭晓

南方+ 记者

10月8日,2023“石湾杯”青年陶瓷艺术大奖赛迎来终评。大赛最终选出36件获奖作品,作品《虑》获一等奖。

大赛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陶瓷产区创意产业委员会指导,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主办。“石湾杯”大赛今年是第十一届,作为一项面向青年群体的全国性赛事,今年的大赛呈现高水平、国际化等特点,其参赛人数、参赛作品数量、作品水平均刷新了历史纪录。

作为2023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创意周的其中一项活动,本次大赛的100件入围作品将于10月20日至12月18日在美陶湾星光荟展出。

大赛既彰显国际化又呈现传统文化底蕴

“石湾杯”青年陶瓷艺术大奖赛源于2009年全国大学生陶艺大赛,是一项针对年轻陶瓷艺术工作者举办的全国性赛事,也是石湾持续举办的重要品牌活动,今年已是第十一届。

今天,大赛主办方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共计6名,新锐奖10名,优秀奖20名。其中一等奖奖金高达18万元,相比上届有了大幅提升。

一等奖作品。

“这次大赛相比以往视野更大、格局更大,更有面向世界的胸怀。”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谭红宇表示,很高兴能看到大赛作品在材料、语言、概念上的开放性,在石湾这个传统文化深厚的地方,不少作品都在传统语境中,加入了当代思考,呈现了融合的美态。

“石湾杯大赛作品既彰显了国际化,又呈现了当地文化的底蕴。”中国台湾水里蛇窑陶艺文化园区第三代传人林国隆说。

“这件雕塑有着非常强的表现力,有着属于自己的陶瓷语言。”针对一等奖作品《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IAC)主席托比恩·科瓦思博点评说。

终评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小平表示,一等奖作品用大块泥巴构建总体结构,强化动物的外轮廓,突显动物扭头的节奏和力量,呈现了一种难以言状的生命张力。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陆斌表示,一等奖作品对于碎片的组合,结构的重新塑造有着独特的手法,整体看似是对釉料的随意泼洒,也呈现了新的视觉景观,对年轻艺术家有新的启迪作用。

参赛选手和作品数量均为历届之最

本届大奖赛以“象外——演绎泥性,多维生成”为主题,面向海内外青年陶艺家、艺术院校师生、陶瓷艺术工作者、艺术家、设计师以及跨界创作者参与创作。大赛以陶瓷雕塑为创作范围,须以陶或瓷作为主创材料,可与其他材料相结合。相比以往,本届大奖赛突破了对作品形式的限制,鼓励具有当代视野的创作者进行陶瓷艺术探索,提倡陶瓷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主张作品与多元文化相结合。

终评现场。

本次大赛参赛选手和作品数量均为历届之最,并且总体呈现出“国际化”特点。本届大赛坚持“走出去”的办赛理念,向全世界陶艺家发出邀约,积极强化国际、区域间的交流与文化交融。自今年4月启动征集以来,大赛受到了国内外陶瓷艺术工作者、艺术院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共征得来自国内外的参赛作品1519件/套,参赛者来自十多个国家、地区。

作为一项面向青年群体的高水平赛事,“石湾杯”的征集主题充满了主办方的思考,沉淀了鲜明的时代性。从2018年的青年陶塑器皿,2019年的人物主题,到2021年的“青春如歌”,以及2022的“美美与共”,再到今年的“象外——演绎泥性,多维生成”,大赛主题的变迁是对石湾陶传承与发展这一永恒时代主题的具体回答,更是广大青年作者在不断触摸和传承深厚中华文化传统意蕴的同时,又不断融入当代文化精神的一次次探索。

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大赛策展人皮道坚表示,今年的“石湾杯”大赛基本呈现了整个中国当代陶艺的高水准,与国际当代陶艺的艺术取向和审美追求也相互呼应。“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陶艺的未来,也看到石湾杯的光明前景。”他说。

南方+记者 李晓莉

通讯员 张桂芝

编辑 陈禧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