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滴墨,圈地成村”。在惠城区横沥镇东江北岸,坐落着一座古老的村落,名为墨园村。四百年前,墨乡人从福建漳州迁移至此,仍保留着闽南方言,时代辗转间留存了惠城最大的古建筑群。
漫步青灰石板小道间,感受墨园文明村镇蝶变。不禁感慨这里邻里关系和谐,人文历史浓厚,人居环境提档升级,赤膊房美化塑新颜,家家户户推窗见绿,村街巷道植绿扩绿,乡村风貌更绿、更美、更净,焕发乡村文明新面貌。
墨园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以文明村镇创建为载体,努力绘就一幅幅“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的乡村生活画卷。
早在2012年,墨园村就名列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后获评广东省古村落、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旅游名村、广东省粤菜师傅名村、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项省级殊荣。作为市级“百千万工程”示范村,2023年初,墨园村获得“惠州市文明村镇”称号。
墨园村航拍。
美丽庭院改善外在美,积分治理塑造内在美
秋意之初,墨园植下一片新绿,为绿美横沥建设添彩加墨;放眼望去,整治美化后的民房整齐划一,赤膊房披上灰白色调,统一地线,让人眼前一亮;村道干净整洁,门前屋后,庭院错落,乡村风貌明显提升。
“村里环境提升,大家有目共睹,为维护整体环境形象,我们都会自发管理自己的房前屋后。”外来媳妇廖玉荣和记者分享着嫁到墨园村这20年来村里的蝶变。
墨园村石板小路。
村民为何能如此自觉、自愿、自主投入心思打造自家小院?
“墨园村在全区率先试点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制,运用‘粤治美’小程序,实现积分制智能化管理,引导村民自主投入到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社会公益等活动之中。村民可到墨园生活小超市用积分兑换洗衣液、毛巾等生活用品和零食,奖励机制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让‘小积分’兑出文明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墨园村党总支书记刘红兰道出了乡村风貌改善的秘籍。
除此之外,记者了解到,墨园村还以推进农户家庭和房前屋后“洁化、序化、美化、绿化”为抓手,按照家居环境美、文明风尚美、家庭和谐美、勤劳致富美的“四美”标准建设美丽家园。
党员、组织志愿者先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大行动,让党员力量成为村庄治理的“美容师”。起初村民存在观望心态,墨园村党员朱文杰率先带头干起来,自掏腰包将自家庭院改造了一番,把房前屋后清理扫干净,并种上花草点缀,一个“美丽庭院样板”就此诞生了。之后,村民经过时都动了心,纷纷响应,建设起了自家小院。
村里还把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内容写进村规民约,以家庭为单位打造具有一定文化品味、家庭特色的农家小院。如今家家有绿、户户有景,充满古韵特色美。
墨园村村庄道路。
成立墨园村志愿服务队,实名注册达200余人
走在村道上、广场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广告牌、宣传栏,墨园村文明村镇的文明宣传举措随处可见,村规民约也张贴在显眼位置,宣传氛围浓厚。
文明风尚宣传成效显著,得益于实施“党建+志愿者服务”的模式。党员带头,引领村民,走出一条“抓党建,促文明”村镇的“蝶变”之路。
“墨园村是远近闻名的厨师村,村民外出近半,村中老人妇孺多,村干部将村民当家人,邻里守望相助已是常态。”刘红兰说。因此,党建引领村民,联合共建单位和驻村团队、社会组织的党员,一起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探望孤寡老人等活动,使乡村之风更加有爱温馨。
墨园村民宿。
“我们邻里关系很和谐,大家拧成一股绳,互帮互助......”村民朱金环说。为了让村民更凝心聚力,党委支部带头成立了"墨园村志愿服务队",实名注册的志愿者更是达200多人,定期开展家风家训课堂,向村民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召集墨园村教师、暑期在家大学生,为村里小孩开设手工、篮球等暑假公益课堂。
“规范乡风文明,还需将移风易俗融合到乡村振兴战略中一体推进,倡导文明新风,实现古村从外在美向内在美进发。”刘红兰说,为破除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墨园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明确了红白事操办规模、宴席标准。定期开展宣讲活动,向村民们宣传移风易俗相关文件,以及村中红白理事会关于婚事简办、丧事简办等相关制度。
“自从有了红白理事会,村里婚丧嫁娶基本上不会再大操大办了。婚事办得喜庆热闹、丧事办得庄重节俭,人情面子都有了,经济负担也轻了。”朱金环反映。
村企合作,农文旅融合发展富民产业,争创国家3A级景区
“墨园村深入挖掘村史、姓氏文化,将传统节日文化和本地特色民俗相结合,培训历史文化宣讲师,为本地居民、外来游客宣传村史文化、家风家训,既规训后辈的家风,更让外来游客感受墨园的文明规训之风。”刘红兰说。
墨园村大夫第。
而随着墨园村村容村貌的整体提升,社会资本入驻投资建设文旅项目。这些年,墨园村依托深厚的耕读文明底蕴吸引外来游客,“古树庄园”“墨园书香农场”“大夫第”“墨园古井”等热门打卡景点更是招揽了大批游客前来体验“乡村游”。
墨园古井。
墨园村“两委”干部积极作为,借此抓住发展旅游经济的机遇,规划出“古村民俗游览—东江观光—农耕体验”的游览路径,并组织培训了15名导赏员,带领客人参观墨园古建筑,结合自己经历“讲活”古村历史,一改墨园村以往的沉静之美,让墨园村“灵动”起来。
村史文化擦亮文明底色,如今,“历史文化宣讲师”"墨园村志愿服务队"已然成为墨园村重要的文明名片。
“墨园村现在游客多起来了,我们回乡创业也更有信心了。”村民廖龙英说道。村企共建,激发古村活力。盘活资源,探索新发展,墨园正在寻找更多元的形式促发展。据悉,墨园村村企合作总投资约3000万元,占地面积120亩左右的古树庄园吸粉不少,今年新建的旅客中心也将运营起来,村里的农文旅业态也渐渐丰富了起来.....
接下来,墨园村将以申报国家AAA级景区为契机,争取资金进一步完善莲藕塘、粤菜师傅商业美食街等旅游服务设施,结合旅游产业链持续培育观赏旅游、研学旅游、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带动群众发展富民产业。
文字:惠报全媒体记者叶文青 特约通讯员匡赟 通讯员郑惠茹 梁晓婷 张雅
图片:惠报全媒体记者陈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