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曾燕华:用心用情护航孩子“求学路”

南方+ 记者

上下学道路安全隐患解除、空旷的校园添新绿、设置校园阅读角、孩子走向更大舞台参赛……这些点滴变化就发生在清城区源潭镇大连村内的中、小学里。

“乡村文化振兴是驻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清城区税务局派驻源潭镇大连村驻村第一书记曾燕华这样说道,“乡村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解决学校学生切实面临的难题是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关键。”

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第一位

在第一次来到大连村时,曾燕华就注意到学校附近路段糟糕的交通情况。这里有一所中学、一所小学,距离学校一百多米处有一条百米长桥,是附近几个村庄的交通要道,也是学生上下学的必经之路,每天近千人流量,但是只有单一车道,人车不分流,时常拥堵,孩子们每天需要从中小心翼翼穿行四次,存在比较大的交通隐患。

如何让孩子上下学更安全,这成了曾燕华一直挂在心上的要事。为此,她多方奔走,跟市、区、镇三级政府多次汇报,申请项目和资金。因为桥的上方还有许多线路穿过,涉及“三线”整治,她又跟三大运营公司沟通,推动成立了“三线”整治工作队,对线路进行埋线优化。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积极协调资金和项目进程,桥的修整工程终于在今年五月审批通过。解决学生上下学的道路安全隐患,曾燕华心里的大石也终于落下。

着眼细微改善孩子求学环境

曾燕华非常关注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并经常到学校里走访,她发现源潭镇大连小学的校园比较空旷,树木不多,好动的孩子们户外活动时要接受太阳的炙烤,夏天漫长,孩子们容易中暑。她跟校长沟通后,决定在校园里种一批树,让孩子们能更好地在树荫下活动。

于是,曾燕华寻求了所在单位清城区税务局的帮助,希望可以改善孩子们的求学环境。

清城区税务局很快同意了她的申请,划拨资金为大连小学种植了一批树木,同时,在教学楼空旷的地方打造了一个阅读角,为学生增配近800册图书,并在树下配置一批长椅,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课余时间阅读交流和读书看报的环境,让孩子们能够更多地接触名著经典,开阔视野。

暖心支持鼓励孩子勇敢飞翔

为了让孩子走上更大的舞台锻炼自己,曾燕华鼓励学校积极参加清城区举办的“童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走出去与优秀的孩子们一起同台竞技。

“参赛学生们面临着许多困难,例如缺乏资金、缺乏培训、家庭原因等等。”学校有关负责人反映。“这个问题我来解决。”曾燕华郑重承诺。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她积极协调各种资源,同时争取所在单位清城区税务局的支持,努力为参赛学生提供帮助。争取资金、协调师资、安排培训、购买服装和道具……在各方的努力下,学生们为参赛积极准备了一个多月,最终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在“童心向党·红色故事我来讲”故事宣讲比赛中荣获乡镇学校小学组一等奖,在“童心向党·童声嘹亮”合唱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孩子们在比赛中赛出了成绩,也赛出了自信,他们自豪地表示,以后一定努力站上更大的舞台,到市里,甚至省里比赛:“让大家看到,我们农村的孩子也很优秀!”

此外,曾燕华还多处筹集资金,为大连小学的优秀学生争取了助学奖学金,关爱支持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成长;牵线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舞狮项目进校园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多次家访,耐心细致协助学校解决家校误会矛盾……曾燕华的努力和付出获得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点赞和感激,为此,源潭镇大连小学还专门给她写了一封感谢信:“在您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大连小学变得更美好,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望。您的工作和奉献一定会成为我们永远难忘的回忆……”

“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曾燕华表示,她会持续关注乡村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用心用情做好各项帮扶工作,全力以赴助力乡村振兴。

南方+记者 黄剑琴

通讯员 麦思婕 袁惠瑜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叶镇祖
校对 张芳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