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电子烟管理办法》和《电子烟》国家标准等一系列管理政策迎来正式实施1周年。根据新政要求,2022年10月以后,国内市场仅允许销售烟草风味的电子烟产品,产业迈向法制化、规范化。
不过,近段时间以来,不少读者报料称,目前,非法调味电子烟产品仍在东莞、广州等地出现;在社交平台等微商渠道上,非法产品的销售则更加公开。
线下门店:半公开售卖非法产品
依据读者报料调查发现,在位于寮厦村的一家电子烟门店中,店主将花样繁多的非法产品摆放在纸箱中,这些产品均为外文标签,有绿豆、西瓜、可乐等多种风味。店主介绍,此类产品在东莞市场十分流行。
而在东莞中堂镇女人街某电子烟门店内,收银台下方的柜子中,存放了不少调味电子烟产品。记者注意到,这里销售的调味电子烟品牌标称为“VLcod”,外包装上没有中文,也没有标注生产日期,英文标签显示其生产地址在东莞市塘厦镇。
在东莞市中心广场附近的一家电子烟门店内,店主同样将口味繁多的调味电子烟放在纸箱内供顾客选购。据店主介绍,目前销售最好的调味电子烟品牌为“CAMX”,均为出口版本的产品,生产地址在广东省内,因其供货渠道销售稳定、口味繁多,已成为该门店向烟民重点推荐的产品。
线上微商:在社交媒体四处找客
除了一些地区的线下门店,在线上,果味电子烟的销售更加公开。
有深圳的读者向南方+记者报料表示,某微商长期公开在朋友圈推销调味三无电子烟。南方+记者向该微商表示要购买果味电子烟时,销售人员非常谨慎地表示——“外地目前不敢寄,只能寄深圳。”
记者通过简单搜索,又添加了一位自我介绍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永泰元下田村的微商。他表示调味电子烟选择很多,可以通过快递寄送。
同时,南方+记者注意到,在微博、小红书、百度贴吧等社交平台上,一些打着“奶茶杯”“自营水果”“可乐杯”名头的卖家依然在公开寻找用户,售卖果味电子烟。以“水果+雾化”为关键词搜索,可以轻松找到各类销售非法调味电子烟的微商。
在某社交平台上,通过搜索“奶茶杯吧”“WDG奶茶杯吧”等关键词,便能看到此类卖家发布的相关信息。而一些消费者通过这些途径联系上果味电子烟的销售方,但有的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自己“被骗了”——发货信息虚假、货不对板,遭遇钱财损失。
调研数据:非法产品禁而不绝
近期发布的《中国电子烟用户特征及公共健康影响报告(2023)》显示,目前仅40%电子烟用户主要使用符合国标要求的产品,通配水果/薄荷味烟弹占比较高,市场乱象亟待治理。
调研数据显示,有30%的用户国标产品和非合规产品混用;13%主要使用非合规产品;有17% 的用户从未购买过国标电子烟;仅40%电子烟用户日常主要使用国标产品,国内电子烟灰色产业链规模庞大。
在近期使用的非合规产品中,88%为换弹式调味电子烟,9%为一次性调味电子烟,3%为注油式电子烟。而在非合规的换弹式产品中,使用最多的是通配水果/薄荷味烟弹,占比高达37%。
“通配水果味等非法产品通过黑市流通,对消费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研究主持人、上海交大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蔡雨阳表示,“监管机构应遵循《电子烟》国家标准和《电子烟管理办法》,加大电子烟灰色产业链的打击力度,制止非法产品泛滥,防止危害公共健康事件发生。”
专家意见:“三无”产品害身,销售行为违法
专家介绍,非法电子烟普遍存在重金属超标、使用非法添加剂等问题,对消费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据此前媒体报道,在随机抽取的7款非法电子烟产品中,均检测出不同含量的铅、镍等重金属;部分样本分别检测出2.3-丁二酮、肉桂醛,远超出国标对雾化物杂质和污染物的要求。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邓桂芳博士指出,铅具有全身性多脏器毒性,严重危害神经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等。而对于不少消费者在吸食非法三无电子烟后出现的不适反应,专家解释称,头晕、胸闷、恶心等情况主要原因是超范围、超量使用香料,以及部分劣质香精中存在的一些杂质、溶剂所致。
《电子烟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和可自行添加雾化物的电子烟。因此,生产、销售“奶茶杯”“可乐罐”等调味电子烟属于违法行为,若被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查处,将面临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截至目前,生产、销售“奶茶杯”“可乐罐”等调味电子烟主要可能涉及非法经营罪、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贩卖、制造毒品罪。
“无烟草专卖许可证生产、销售电子烟涉嫌非法经营罪;未经许可,在电子烟上冒用他人注册商标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明知是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烟草制品,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生产、销售质量不符合现行《卷烟》国家系列标准的电子烟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上头电子烟”涉嫌制作、贩卖毒品罪。”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陈新潮解析。
蔡雨阳则建议,应支持合规产品提升竞争力,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同时,管理部门可加强对社交媒体平台监督,采用关键词筛选、大数据核查等方式,封控非法产品销售渠道;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对检举非法生产、销售电子烟产品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南方+记者 姚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