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我家老旧小区遇上前段时间的暴雨,漏水越来越严重了,墙壁都发霉了。你之前是不是说过可以自己买材料来补漏水的地方?
是呀,我就是自己网购的聚氨酯防水材料,比请师傅来修能省不少钱呢!
聚氨酯防水材料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可不能自己随意操作哦!
各位打工人~
鹿小福科普小课堂开课啦~
什么是聚氨酯防水材料?
▽
聚氨酯防水材料具有施工简便、防水性能好、粘结力强等特点,是在建筑装修领域广泛应用的防水材料。可以起堵漏、防渗、加固作用, 广泛应用于屋面、厕浴间、地下室、蓄水池、隧道的防水、防渗、防潮工程。
聚氨酯灌浆材料
聚氨酯防水材料商品宣传图片
以下图片容易引起不适
防水施工现场
防水注浆堵漏工艺流程
▽
温馨提示:以下图片未作个人防护,请勿模仿。
第一步:基面处理,把裂缝/漏水点周围处理干净。
第二步:用电钻打孔。
第三步:放置止水针头于孔中。
第四步:把两种单组份聚氨酯灌浆材料倒入注浆机容器里搅拌。
第五步:连接高压管与止水针头,启动注浆机电机,开启高压管开关阀门进行高压注浆。
第六步:待注浆区域冒浆料饱和时停止,依次对所有孔注浆。
第七步:注浆结束24小时后,取出止水针头。
第八步:对注浆口进行封口抹平,进行后续施工步骤。
恭喜您喜提“防水堵漏”技能!
但根据近年来多起由聚氨酯防水材料引起的职业中毒事件的有机溶剂挥发性有机组分定性分析结果显示,一些劣质的聚氨酯防水材料含有苯、甲苯、1,2-二氯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等多种有毒有害成分。
苯的危害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今天想介绍大家认识一位“隐藏大佬”——1,2-二氯乙烷。
毒物小科普:什么是1,2-二氯乙烷?
▽
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DCE),化学式C2H4Cl2,属高毒化学物,常用作化学合成原料、工业溶剂、脱脂剂、金属清洗剂和黏合剂。
1,2-二氯乙烷化学结构图
接触较大量1,2-二氯乙烷,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伴恶心、呕吐或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重度意识障碍、脑水肿、肝肾损伤、小脑性共济失调等。
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的颅脑CT表现为双侧脑白质对称性密度减低,脑白质弥漫性、对称性肿胀。脑水肿可持续2周左右,严重可达1个月以上,且可反复或突然加重。
亚急性中毒是近年国内报道的主要发病形式,见于较长时间吸入较高浓度者,潜伏期较长,多为数天至十余天,起病隐匿,病情可突然恶化,部分病例甚至脱离岗位几天后仍可突然发病,易被误诊而延误抢救时间。
发现中毒患者怎么办?
▽
施救者应在保障自己的安全情况(佩戴有效防护)下迅速将患者从中毒现场转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
皮肤污染者,立即脱去污染衣物,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皮肤,要特别注意冲洗头发及皮肤皱褶处。
眼睛接触者,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睛15分钟以上。经现场紧急处理后,症状仍不缓解者,应尽快送医院进一步救治。
出现长期健康影响表现者,应立即脱离防水涂料作业,症状明显者到职业病防治机构进一步诊治。
治疗原则
▽
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并积极进行高压氧治疗,防治中毒性脑病。积极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注意脑疝发生及脑水肿反复。注意控制抽搐,可用抗癫痛药或安定剂,必要时可用超短时效的麻醉药以及其他对症与支持治疗。短期接触较大量 1,2-二氯乙烷者应密切观察 72 h,并给予必要的检查及对症处理。
高压氧治疗(示意图)
用人单位应该怎么预防中毒事件发生?
▽
1.用人单位应当尽到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建立完整的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尽量在原材料选择上应遵循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的原则。不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无任何标记的产品,未用完的物料须放置在标签完整的容器中。
2.如果在工厂或者长期作业的场所,用人单位应该设置局部排风设施或保持良好的全面通风环境。尤其夏季高温环境中,有机溶剂的挥发性增强,密闭空间通风不良,易发生防水材料中毒事件。
3.对于长期从事防水工作的工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为工人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落实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体检。
4.对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和在岗培训,并为之配备合适且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
打工人个体防护怎么做?
▽
即便是专业的防水工人,也不能在无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聚氨酯防水材料,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或气溶胶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进入人体引发一系列中毒反应和局部刺激反应。因此打工人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规范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和过滤元件进行施工作业。如佩戴防毒半面罩、全面罩,根据现场浓度和使用时间更换滤毒盒。接触有机溶剂,除了呼吸防护还应该注意眼睛和皮肤防护。
防毒半面罩
防毒全面罩
防护有机气体的滤毒盒
(按照GB 2890以及产品说明书选择适当的过滤元件)
鹿小福老师给你示范
喷涂有机溶剂作业人员标准个体防护
▽
做好个人防护如同得到
人造人17号的最强防御力
原来如此,这些防水材料还真不是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随意使用的。专业人士也必须做好个人防护才能施工。
我没中毒真是命大,以后再也不敢自己操作了。
一家人,最紧要是健健康康、齐齐整整 !
有机溶剂知识GET!
化学中毒PROTECT!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健康科普]警惕防水材料里的“隐藏大佬”让你脑肿入“舱”
供稿:健康福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