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姓氏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家国情怀的精华,代表着宗族的起源和传承,凝聚着族群成员的情感,促进社会和谐,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廖姓是古老的姓氏,属中华姓氏之一,源远流长,距今4000多年。廖叔安,是廖氏宗祖。出生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一带,夏朝时他在蓼国为王,称“蓼”,后人以国为姓,“蓼 ”也作“飂”。春秋时蓼国被楚所灭,其后人以国名飂为氏,在春秋时期伯高把“蓼”字改为“廖”。廖叔安作为开国国君,被尊称中华廖姓始祖。在中国最新姓氏人口排名中廖姓排列第66位,全国廖氏族人达五百万。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曾盛赞廖氏,“自唐至今,英髦迭出,家风远振,传世无穷。”廖氏历史名人众多,东汉廖扶、三国车骑将军廖化、宋朝工部尚书廖刚、明朝郧国公廖永安、明朝大学士廖道南、清朝文学家廖燕、民国政治家廖仲恺、现代外交家廖承志、现代作家廖沫沙、解放军中将廖汉生等。
许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到韶关市南雄市珠玑巷寻根廖姓渊源。在千年古巷中,有许多姓氏的房屋。拐进廖氏小屋,我出示身份证件,热情的廖大叔引导我礼拜廖氏始祖廖叔安的画像,诚恳地说:你到家了。我第一次认识远古的廖家祖先。
中华廖氏文化太博大了,我与老家堂兄廖洪开、廖庚民多年来只在搜索村落历史与附近的廖氏。这里主要寻找的,是来源广东阳春市八甲镇的廖氏宗族。明朝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至1505年),廖道富从福建汀州府上杭县经广东潮州府程乡县(嘉应)迁入肇庆府阳春八甲清湖村。第五代出生九个儿子,其中廖宗福为现在电白区观珠廖氏、茂南区羊角廖氏、电白区林头镇廖氏等共同始祖,可能与广西合浦的廖氏有关联。现八甲村落保留有明代廖宗福的坟墓,重修有供奉廖道富的廖氏祠堂。
在茂名市电白观珠召开廖氏族谱座谈会
我来自广东茂名市的小村庄西埇,村民全为廖氏。母亲所在的白贝岭村从这里分离成村,我的父母皆为廖氏。我们与茂南区羊角镇青山村廖氏、电白区观珠镇和平村廖氏、阳春市八甲镇清湖村廖氏密切相关,明清时期以来血脉信息关联,谱系传承可查可考。但是由于人类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许多谱系断层,许多宗祠建筑、祖先坟墓被毁坏。结合阳春、茂名多地重建的廖氏宗祠、明清祖墓的碑记内容,我专门请教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邱立诚研究员、刘长博士,考究了墓碑及民国族谱的“廖泰四郎”,廖泰原来是廖宗福第四个儿子。根据观珠镇廖氏一世祖婆刘孺人坟墓(清光绪十三年重修),羊角镇廖氏一世祖廖真(世元)衣冠冢,此墓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修,墓碑有“祀男金荣、金富、金贵、金华”字迹,综合印证当代阳春八甲廖氏宗族发展情况,更接近历史真相,我们都来源廖氏“武威堂”。
2023年国庆节假期,我们相约而行,寻访茂名廖姓文化渊源。同行的有廖荣华、廖广清、廖尧华,以及羊角廖氏宗亲廖福通、廖汝权、廖亚尧等,驱车前往电白区观珠镇。
仲秋的阳光,如同粤西观珠廖氏的热情。
在和平村委会办公大楼前,电白观珠廖氏宗亲廖永丰带领大家守候多时,廖立伟、廖国繁、廖伟武等纷纷上前,初次见面,一见如故。从一部泛黄的民国后期编撰的《电白县观珠泮洞廖氏族谱》,开始了我们的思考与核查。比较青山廖氏族谱,也有提及青山始祖来源于电白观珠廖氏第五世。传承的族谱是珍贵的,但近代后人撰写三四百年前历史,难免错漏。
烈日当空,走进泮垌村附近的山坡,此为传说的“虾公地”,只见一座古朴坟茔安于一隅。芳草萋萋,孤寂一片。这是明代后期古墓,青砖结构,墓门为拱形,单层坟手呈莲花状,坐东南向西北。这是廖氏始祖婆刘氏的安息之地,距今已有四百四十多年了。中秋过后,荒芜墓地又迎来众亲的礼拜。当地老哥带来生鲜猪油与矿泉水,认真擦洗墓碑,清除杂草,一群后世子孙小心翼翼地考证古墓。据考证坟墓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在清朝光绪十三年重新修葺。可惜因近年当地电站扩建,损坏了明代的后土墓碑,也不知去向。清代墓碑上记载,刘氏源自阳春三甲的望族,是廖宗福的原配夫人,当年她带领四子廖泰迁来电白此地。相传始祖婆刘氏在明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去世,享年五十一岁。刘氏祖墓修葺后的第二年,公元1888年在深水田村的廖氏一世祖廖真(世元)衣冠冢也重新修葺,或许其中透露古老的秘密,清代族人的重修间接证明观珠廖氏与羊角廖氏的关联。据廖永丰介绍,将在清代遗址上重新建造廖氏宗祠。
跟随永丰兄,我们一行驱车穿越八甲群山,直抵阳春市。
汽车曲折地穿行在八甲山水间,这里风光秀丽,秋高气爽。
我们思考来时的道路。四百多年前,刘氏祖婆带领孩子们,含辛茹苦地徒步翻越茂密群山,蹚过阴森的溪涧,穿过恐怖的丛林,由八甲到观珠最少上百公里山路,这是何等的艰险。或许刘氏的长子廖金荣留守阳春参加明末军队,辗转外地落户。或许二子廖金富(廖建嵩)到达观珠后,重新另谋生计,最后落户青山。或许三子廖金贵(廖本才)流落到羊角望牛岭山麓落户,其坟墓在深水田村。
阳春市八甲镇清湖村廖氏族人合影
见过阳春的廖应培、廖高雄大哥,他们非常好客,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世祖坟茔保护情况。其实他是廖道富的后人,廖道富第五代才出生电白廖氏始祖廖宗福。廖宗福当年贩牛归来不幸溺水而亡,后人就地而葬在清湖村山坡。同是廖家人,阳春客家话与电白客家话异常亲切,八甲客家方言更接近广东梅州的客家话,更相信他们从明朝的程乡县(嘉应)迁来。随行的客家娘子倍觉亲切,不但祖母是韶关客家人,父系祖先原来也是客家人。
我们穿过竹林与河流。到了,在河涌拐弯处,篁竹簇拥,波光潋滟,这是知名的“翠子落潭”。远山连绵拱卫,在清澈潭水的斜坡上,坐落着巨大的粤西式墓园。这就是明朝廖宗福的坟墓。背山面水,前面田畴开阔,涓涓河流绕过。墓顶一字横梁,立双柱为门,双层坟手呈莲花状,气势恢宏。后土庄重精致,方顶双柱。只见半圆拜台因水土流失严重下沉,宗亲们正在思考加固修筑。坟茔在2012年重新建造,清扫开枯叶竹枝,在残断的清代石碑中,依稀可见“光绪壬午八年”字样。
走进不远的清湖村,一座岭南风格的廖氏宗祠巍峨矗立。二进风格,硬山顶。威武的红柱后,是意味深长的门联“武威源衍,润德流芳”,这昭示来源廖氏武威堂。跟随应培兄,我们深入祠堂,统一礼拜阳春八甲始祖廖道富,一列列森严的廖氏祖先牌位,肯定隐藏着许多古老的故事。
由阳春八甲回来,我们思考更远。作为岭南文化研究者,我也热衷宗族文化与古建筑研究。众多廖氏坟茔与族谱说法不一,但终归指向廖宗福先生。
广西合浦县常乐镇廖氏族人合影
我们决定抓住今年国庆假期的尾巴,驱车三百公里寻找遥远的广西合浦县廖氏分支宗亲。到合浦已经中午时分。在广西高速公路公馆收费站,廖清昌、廖仁忠、廖仁传守候在树阴下了。
合浦是两千年的郡县,历史非常厚重。惊喜发现,这里有大量的廖氏族人。走过公馆镇中心的廖氏三世祖墓园,走过壮阔的廖氏开业始祖景文公陵墓,礼拜廖氏先民,为桂东地区宗族文化沉淀而致敬。
深入合浦县常乐镇廖屋村,这里大部分讲客家话,音调雷同电白观珠、阳春八甲。据悉,廖屋村有九百多名廖氏子民。翻开古朴的当地族谱,也记载着“廖泰四郎”。2014年他们数十名廖氏族人到电白寻根问祖。在廖屋村廖氏宗祠,只见对联鲜明:武威世泽长,汝水源流远。这里也昭示来源廖氏武威堂。在整齐的廖氏牌位中,非常遗憾少了五代祖宗的来源。离开廖屋村,大家惊奇地发现古老的屋顶横梁上赫然雕刻“荣华富贵”字体,虽然这是常见建筑吉祥语,但同行族人铭记清代墓碑“荣富贵华”的字迹。
带着广西宗亲的祝福返程,驱车在合浦至茂名的高速公路上。我思考许多,寻找宗族文化另一种体味。其实距离才是美,是因为少了土地纠纷与日常计较。不必太细寻找某代世孙某代祖辈,过于强调宗族血缘就具有排外性。天下廖氏是一家亲,中华一家亲。
慎终追远,我们传承一种岭南文明。
(作者:西粤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研究员。现供职茂名市政府机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