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丁戈隆东
众所周知,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复杂,一直有“世界火药桶”之称,其中又以积重难返的巴以冲突为最。
当地时间10月7日清晨,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军事分支伊兹·丁·卡萨姆烈士旅向以色列境内发动大规模火箭弹袭击,包括经济重镇特拉维夫在内的以色列南部和中部地区持续拉响防空警报,靠近加沙地带的多个以色列城镇上空传出爆炸声。据以色列医疗部门7日消息,新一轮巴以冲突已造成至少40名以色列人死亡、500多名以色列人受伤。
巴以局势升级!以色列进入战争状态,已致至少6人身亡,200多人受伤
综合各方消息,巴以冲突出现升级态势。一则,这次火箭弹袭击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的“阿克萨洪水”军事行动,“第一轮的打击针对敌方阵地、机场和军事防御工事,发射了超过5000枚导弹和炮弹”;二则,以色列国防军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随即发起针对加沙地带武装组织的“铁剑”军事行动,已出动数十架战机展开空袭,并开始动员数万名预备役士兵,称“哈马斯将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资料图
一段时间以来,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陷入了“冲突—报复—停火—再冲突”的循环暴力升级怪圈。自2005年以色列军队撤出加沙地带后,每隔几年,以色列和控制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哈马斯力量就会爆发冲突,给双方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遗憾的是,受巴勒斯坦内部政治因素影响,以及个别大国对以色列滥用武力的偏袒,巴以始终无法达到停止暴力、走向和解的短期前景,更无法实现和平共处的长远目标。今年以来,巴以地区紧张局势不断加剧,以军与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等地的巴勒斯坦人发生冲突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如今,双方的“新一轮军事行动”也是量变累积的结果。

资料图
近年来,中东局势总体缓和,地区冲突明显降温。特别是在中国的斡旋下,沙特与伊朗实现“世纪和解”,令人倍感振奋,但唯独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关系仍然紧张。在巴以问题上,中国自2013年以来先后提出推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和平解决巴以冲突的“五点和平倡议”、落实“两国方案”的“三点思路”等,致力于劝和促谈。同时,包括联合国、欧盟、阿盟、法国、俄罗斯在内的国际社会和有关国家,也在不同的场合呼吁召开新的多边中东和平会议,但始终无法如愿,充分说明巴以冲突的极端复杂和难以调和。

资料图
实际上,巴以冲突不仅仅表现在武装冲突上,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历史根源,既有领土、宗教、文化、民族等方面的矛盾冲突,也有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可以说,各种因素互相影响、激化,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其中,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根本原因,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则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严重障碍。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巴以冲突就不会停止,中东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和平。

资料图
长远来看,平息巴以冲突的根本出路在于落实“两国方案”,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以色列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占领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国际社会普遍支持的“两国方案”主张建立以1967年战前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实现和平共处。然而,“两国方案”并未得到真正落实,巴以和谈2014年4月中断至今未能重启。国际社会应当增强紧迫感,有影响力的大国更应担起大国责任,采取公正立场,为推动巴以在“两国方案”基础上重启和谈发挥应有作用。

资料图
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加强局势管控。冲突双方应响应国际社会的普遍呼声,保持最大限度冷静克制,避免采取任何加剧局势紧张的行动,所有空袭、地面军事行动、发射火箭弹等都应当停下来,防止局势进一步扩大升级,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