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假期
备受关注的
红树林“课本里的秋天”研学营
带领学员们走进天府之国
入蜀地,登巍峨山川
壮我少年胆
探三星,访古老文明
扬我中国心
……
欢乐多多、收获多多
▲点击阅读《登峨眉金顶、学非遗武术、三星堆考古……国庆研学快乐谁懂!》
6天5晚的研学之旅后半程
学员们在研学老师的带领下
探访千年不倒的水利工程
追寻诗圣杜甫的足迹
凭吊千古武侯的忠魂
感受圣贤英杰的家国情怀
……
更多内容,请往下看——
杜甫草堂里的诗歌课,精彩!
今年暑假
“课本里的夏天”研学营刷屏朋友圈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
莫过于嘉峪关关城里的诗词大会
“课秋研学营会安排
诗词大会的环节吗?”
“如果能在千年古城上一节诗词课
可太酷了!”
来到成都怎能不访古?
相逢草堂如何不吟诗?
大家的热情,团团当然收到了
并且安排得妥妥当当
↓↓↓
由深圳红树林杂志社和
成都市青少年宫联合组织
深蓉青少年齐聚一堂
环境清雅、人文气息浓厚的
杜甫草堂书院成了专属教室
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全国语文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会员
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
刘小芳老师应邀授课
为学员们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诗歌讲座
“同学们现在所处的地方
被称为杜甫草堂
那大家知道它因何得名吗?”
“我知道我知道
因为杜甫曾经在这里住过”
一开课
刘老师就抛出了一个问题
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轻松有趣的互动问答之后
“唤醒诗心·以一个词喊醒自己”
诗歌讲座正式开始
刘老师深入浅出
从小到大、从有形到无形
从具体到抽象
介绍了多维度理解、创作诗歌的方法
学员们陶醉在浓浓的诗意之中
积极与老师互动
并现场创作了许多诗歌
“有没有同学愿意和大家
分享自己的作品?”
自由创作时间结束后
在老师的鼓励下
学员们勇敢地展示自己的原创诗歌
分享自己创作时的心境
“这是从未有过的体验……”
“感觉自己成为了诗人!”
第一次尝试即兴创作诗歌
学员们诗兴大发,文思泉涌
▲参加活动的深圳青少年创作的作品
▲参加活动的成都青少年创作的作品
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很快结束
孩子们意犹未尽
纷纷拿着自己的研学手册
请老师签名
留下美好的回忆
从峨眉山武馆到杜甫草堂
每一节“飞行课堂”都成了“追星现场”
学员们的研学手册上
写满了师长们的寄语和鼓励
漫步“文学圣地”,让《红树林》见证友谊
草堂书院、大雅堂
茅屋、诗史堂、工部祠……
漫步在“中国文学的圣地”
学员们屏气凝神
用心感受一代诗圣的满腹经纶
和诗意传奇
参观中
研学老师向大家介绍
杜甫寓居草堂时创作的诗歌
被称为“草堂诗”
我们熟悉的很多诗歌
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行走在草堂里
感受着一代诗圣的情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
仁爱精神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
忧患意识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在老师的带领下
大家一起诵读着
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学员们时不时相视一笑
在默契中增进了友谊
以诗会友,以文怡情
离别之际
研学营向参加活动的成都青少年
赠送了《红树林》杂志
创刊30年
伴随一代深圳青少年成长的《红树林》
也获得了成都青少年的喜爱
一本杂志承载着深厚的情谊
手不释卷的背后
其实也是对分别的不舍
就让这本《红树林》杂志与杜甫草堂
共同见证这跨越千里的友谊
千古唯一,君臣合祀
“来到成都
离不开的人物不只是诗圣杜甫
还有千古武侯诸葛亮
那同学们知道
他们之间还有着怎样的关系吗?”
还没到武侯祠
研学老师的问题就吊起了学员们的好奇心
通过研学老师的介绍
学员们这才知道
“诸葛大名垂宇宙”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功盖三分国”
这些都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评价
研学老师说道
“《蜀相》《武侯庙》《八阵图》……
杜甫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众多、脍炙人口
共有18首咏孔明的诗篇
在中国诗歌史上绝无仅有”
“原来杜甫是诸葛亮的粉丝!”
一位小学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千秋之下,追思不绝
吊怀君者,言犹在耳
学员们行走在武侯祠中
听研学老师讲解着千古唯一的
君臣合祀的故事
仿佛穿越了历史
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
见到了那位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的诸葛丞相
古色古香的武侯祠里
一副副楹联吸引了学员们的注意
“文章与伊训说命相表里
经济自清心寡欲中得来”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
学员们对三国历史的了解
和对诸葛亮的认识
又深刻了许多
这个秋天,拜水都江堰
当学员们走近都江堰
这个全世界迄今为止
年代最久、唯一留存
仍在一直使用
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正值“双节”,游人如织
天空还下着小雨
学员们身着雨衣
热情不减
研学老师介绍道
都江堰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
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两千多年来
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
站在江边
不由想到余秋雨《都江堰》的原文
▲来源:节选自《“课本里的秋天”研学营研学手册》
身临其境
原本抽象的“深淘滩,低作堰”
变得具体
看着眼前的滔滔江水
听着李冰父子治水的故事
学员们被先人的智慧所折服
一名学员由衷感叹
“二王庙”千年不断的香火里
原来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秘密
看熊猫、吃川菜、观表演……巴适!
来到成都
怎能不去看“国宝”熊猫?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
(又名都江堰“熊猫乐园”)
位处都江堰市青城山镇
北邻道教圣地青城山
南邻川西街子古镇
紧邻大熊猫栖息地世界遗产区域
拥有适宜大熊猫生活的
气候和自然环境
很幸运
熊猫正在积极“营业”
学员们得以一睹真容
或卧或躺或行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收获无数喜爱
“为什么大熊猫是黑白两色?”
“为什么大熊猫会是我国的国宝?”
“大熊猫和小熊猫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大熊猫有哪些生活习性?”
……
学员们边走边问、掌握了很多新知识
可以“吃”的川菜博物馆,有趣又有料
更有意思的是
在川菜博物馆
学员们边做边吃,大快朵颐
除了看和听
还能“鼻闻、口尝、动手做”
看大厨亲自教学宫保鸡丁
自己学做“熊猫糕点”
零距离接触郫县豆瓣酱
学员们体验了不一样的文化之旅
体验到了川菜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
全体学员成功完成了
川菜博物馆的研学任务
获得了大厨的认可
被授予了研学奖章
当夜幕降临
《花重锦官城》的精彩表演开始
采耳、茶馆、熊猫……
成都文化元素以多样形式呈现
90分钟的时间里
学员们跟随演员
进入一场超级游戏中
穿越千年历史、了解名胜古迹
感受汉服之美、体验非遗文化
成都标志性的文化元素
人文元素、烟火气息融为一体
令人印象深刻
访古蜀文化、赏非遗川剧
看国宝熊猫、做川菜达人
这场研学,真的很不一样
千里江山万卷书
跟着课本去旅行
6天5晚的研学之旅
已经画上完美的句号
这场不一样的研学
会以一场怎样的结营仪式结束?
学员、家长、研学老师……
在这次活动中各有收获
想听听他们怎么说吗?
敬请期待“课本里的秋天”研学营
系列推文最后一期
更多精彩活动敬请关注
“青春深圳”
“红树林少年儿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