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班车通到家门口,上学看病不用愁”……近年来,四会市依托创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持续推进农村客运,为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创造更舒适的环境,实实在在地将幸福添到群众心坎上。
“农村客运”解决村民出行难题
8月中旬的一天,四会市大沙镇仁马村村民陈姨在村委前的站点等候着农村客运专线班车。不一会儿,一辆车头写着“农村客运”的七座小客车,缓缓地停靠在站点。
“陈姨,今天是您一个人坐车吗?”班车司机吕玉新热情地打着招呼。吕师傅已经有超10年驾龄,连续安全行驶50万公里以上。陈姨一边上车,一边回答道:“是呀,我要到城区看望孙子,和家人吃饭。”
▲大沙镇仁马村村民正在乘坐农村客运班车。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摄
去年10月,大沙镇“镇通村”农村客运线路正式开通,有效地解决了村民“乘车难”“出行难”问题。
据了解,在“镇通村”农村客运线路开通前,仁马村部分村民到圩镇需要坐村内店铺老板的摩托车。
“店铺老板不是专职做,要等他们有空,才顺路再载我们出去。而且来回一趟车费需要近30元。我现在花费不到8元就可以去到镇上,费用比以前大幅减少。”陈姨说。
“现在村里通了客运车,像我们这样的老年人进城赶集就变得非常方便了,自己想什么时候外出都可以,而且这车坐得很舒服,司机的态度也很好,几块钱就可以搭乘了,非常好!”大沙镇仁马村村民区姨这样说。
在大沙镇下属各村,像陈姨、区姨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需要到圩镇或者四会城区,年纪大也不会使用打车软件。
如今,“镇通村”农村客运线路让当地老人晚年生活一下子“活”了起来。“走,一起去趁墟。”“老区,一起去城区喝茶呀。”“儿子,我现在过来看下孙女。”农村客运便捷、安全、价钱实惠不少村民为之连连点赞!
“客货邮”促农村客运破局
当前,农村客运正面临着很多挑战,运营容易陷入窘境。尽管农村客运刚需依旧存在,但频次低、人流少,农村学生、村里老人、留守儿童和其他缺乏开车条件的人群成了“主力乘客”。受多重因素影响,四会市交通实业有限公司去年农村客运班线客流量比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50%。
目前,四会市交通实业有限公司运营农村班线16条,覆盖四会市9个镇,实现107个行政村村村通车。
2021年,该公司与中国邮政四会分公司在石狗镇试验“客货邮”融合,客车可以载客、拉小货、代理邮政服务,并且与京东和顺丰合作相关配送,通过提供代运邮件、包裹、报刊、农产品等小件快运服务,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客运收入,破除农村客运发展僵局,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
此外,不少村民希望班车在墟日能增加运力,以及适当延长运营时间。为此,四会市交通实业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将根据村民意见和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
农村客运便民利民,那么,我们如何掌握农村班车时间呢?小编整理的这份班次时间表快快收藏并转发给亲朋好友吧!
四会农村客运班次时间表
农村客运不能“有客无运”。只要有民生需求在,它就应该“不止不休”。
“四会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交通部门将更加注重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农村道路建设,继续扩大群众出行的“幸福半径”,确保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有发展。”
▲ 四会乡道 徐治彪 摄
农村客运通镇村,更通民心!四会市致力于打通村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让“出了家门上车门、下了车门进家门”的“家门口乘车”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四会市融媒体中心 四会发布编辑部
部分资料来源 | 四会市交通运输局、西江日报
编辑丨肖怡燕
责编丨刘天闻
主编丨黄乃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