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炼树的夏天傍晚是最“蒸腾”的时刻。夜幕降临,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回这里,溜进华生超市吹空调、在货架间闲逛聊天;超市外的露天大屏幕吱呀响,人们仰着脖子,剥花生、喝饮料,沉浸在不会完结的电视剧里。
这是时隔十余年仍常闪现在湖南人何龙脑海的一幕。2005年至2011年,他租住在火炼树金树路,而后成为一名公交车司机,以火炼树旁的景湖春天为始发站,一次次驶离、再折返,见证着这个社区的变迁。
火炼树,这个位于东莞“城市之心”的城中村,占地0.6平方公里,曾是上万名“莞漂”的容身之所。前不久,这个全市瞩目的城中村改造项目破土动工,一些工地现已装上大门。即将拔地而起的,将是一个集教育、公园等配套于一体的高端生活中心、特色活力街区。
火炼树社区近期鸟瞰图。
最近,国务院鼓励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作为全国现有的21座特大超大城市之一,东莞城市更新迎来新机遇。旧改“风起”,每一名过往寄居者都有各自的隐秘故事和崭新期待。近日,南方+走进火炼树,记录下这个城中村承载的记忆与希望。
离开的,留下的
9月底的一天,夜晚八点,夜色渐渐笼罩了火炼树。行经金树路南段,只见车流稀少,东边房屋已拆除,西边店铺大多已闭店撤离,竖起蓝色铁皮围挡。
2023年8月,拆迁前夕,不少商家“清仓大甩卖”。
火炼树,是56路公交车司机何龙的必经站。
早上六点,何龙已来到景湖春天公交站。从景湖春天开两站便抵达火炼树站,而后开往终点站榴花公园,再折返,一个来回需要花去他3小时时间。好在每次始发之前,可休息20分钟,何龙觉得上班过程不算疲累。
火炼树是56路公交车必经站。
20分钟总是过得很快。除了冲向700米外的公共厕所,他曾常到金树路买些蔬菜水果。这家曾日日顾客盈门的店铺明码标价——大葱2.5元、莴笋2.5元、油麦2.5元、黑布林3.98元……这天,他买了黑布林、西红柿、扁豆、花了11元2毛钱,他笑称“够自己吃上三天”。
何龙来莞近三十年了。1994年,16岁的他离开家乡湖南株洲。这些年,他进过厂、开过出租车、也经历过网约车“黄金岁月”。2005年到2011年,他把房子租在了火炼树。那是金树路四楼的一个小单间,周围“握手楼”林立,吆喝声此起彼伏,阳光漏不进来,空气中常弥散着油烟味,每月租金200元。
昔日,火炼树房屋密度高,相邻两栋楼里的租客近到可以握手,因此也称为“握手楼”。
彼时,何龙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在那个民工潮正盛的年代里,他每天会去往东莞市汽车客运总站排队拉客,“不少民工租住在火炼树,去转一圈儿不愁拉不到活儿。”
火炼树曾给上万名“莞漂”提供生存空间和打拼梦想的可能性。
坐着一路向南的大巴,提着一个编织袋,宋华2005年从河南来到东莞。第一落脚点是火炼树,第一份差事是离住处不远的嘉荣购物广场东泰店服务台。夜班时间总是格外漫长,她最大的念想便是下班后能吃上华生超市外热腾腾的米粉,“豆腐皮切丝,再煮煮,放上豆角,可好吃了。”宋华喜欢吃菜,每次去都会提醒阿姨“少粉多菜”。
华生购物广场生意常年火爆,曾为来莞务工者提供纳凉场所,成为他们日后常念及的记忆标签。图为拆迁前的华生购物广场。
华生超市在火炼树社区曾远近闻名。因与菜市场隔路相望、紧靠售票点,这家超市成为附近消费市场的“顶流”。宋华记得,超市门口那个米粉摊位阿姨50多岁,爱笑,手脚利索,说着一口粤语发音浓重的普通话。
下班回家路上,租客以美食慰藉工作后的疲惫。
拆迁的消息传来,留在记忆的美食滋味被重新唤醒。她在网上一遍遍刷着与火炼树有关的短视频,在评论区询问米粉摊位的下落,“好多年没吃了,想念这个味道,有谁还记得这个阿姨吗?”
米粉、烤鱼、小面……在火炼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食记忆。一众烟火气中,地处金锡路的贵州花溪牛肉粉人气常年“热气腾腾”。2007年,遵义人刘新带着从老家学到的厨师技能,来此处开店创业,“这里贵州人多,有不少回头客”。十多年过去,刘新从“小刘”变成“老刘”,无名小店变成渐生名气的街坊“小”字号。
随着火炼树旧改不断迎来新进展,刘新夫妻2020年开始“早做打算”,并于2021年元旦将店铺迁至东城街道春天路,那是离原址1公里的地方。每天,火炼树附近的“回头客”还是会来到新店,点上一碗贵州粉,大快朵颐,“对于城市发展的变化,每一个人都需要去适应,只要肯努力。在东莞打拼还是会有希望的。”刘新说。
“这里会变得更繁华,而我在此地住过”
转眼十多年过去,火炼树成为何龙的回忆“集散地”。从这里结识的街坊没有远去,他们成为56路公交车的稳定客源。每次上车,街坊们会和何龙热情打招呼。春节至,何龙也会收到他们的利是,5元、10元不等,他都回一句“身体健康 恭喜发财”。
家人闲坐,其乐融融,不少流动家庭曾在火炼树落脚。
本地街坊来来往往,王雷宇曾是其中一位。如今年逾四十的他,居于莞城。对于王雷宇来说,人生最初的二十年,是在火炼树度过的。那是位于怡丰路南的一栋楼房,共四层,也是祖父母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小时候,周围布满田地。他满村跑,去溪沟玩水,或者溜到池塘边钓鱼。随后一路长大,周围建起公路,高楼从四周拔起,一拨外来人口来了走了、又有新一拨人来了。
如今,项目正式动工,王雷宇希望项目及早建好——环境变好、治安变好、面貌整体改善、生活品质提升,“这将是火炼树的另一轮新生。”
对于何龙来说,拆迁消息是2022年经由同事之口传进他耳朵的。何龙向街坊打听新进展、也在网上搜资料。他心情变得复杂,想知道这个“高密度混居的城市容器”未来会变成什么模样,“时代在变迁,现代城市的发展大潮不可逆转。”
从高处俯瞰火炼树,这个昔日的城中村地处东莞最繁华的鸿福路商圈,比邻东莞第二高楼台商大厦。
在火炼树社区党委书记罗伟传的想象蓝图里,这棵“新火炼树”将成为一座“城市会客厅”,近10万人汇聚于此。年轻人工作日从地铁2号线鸿福路站和1号线新源路站鱼贯而出,周末骑车前往黄旗山城市公园。逢年过节,市民去黄旗山烧香结束,亦可在火炼树夜间经济打卡点落脚餐叙。
“改造后的火炼树肯定更繁华,那时我会想起,以前我也在这里住过。”何龙说。
(宋华、刘新、王雷宇为化名)
【撰文】龚菊 郭文君 欧雅琴
【摄影】龚名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