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知识局|以“侨”为“桥”,蔡李佛走向世界也回归发源

江门知识局
+订阅

点击图片进入专栏

10月1日,2023侨都江门武术展演暨“侨梦苑”粤港澳武术邀请赛正式开幕。43支来武术(醒狮)代表队,以及来自海内外的武术家、武术体育爱好者共1000多人齐聚江门,为广大市民呈现醒狮耀中华、武术操表演、潮武风采秀、武术集体项目比赛等精彩瞬间。

江门素有“武术之乡”的美誉,各武术流派的海外弟子达千万之众,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蔡李佛拳是广东最早走出国门的武术流派之一,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与发展,弟子门生已超过1000万人,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蔡李佛拳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年南拳蔡李佛,源于新会崖门京梅村。2003年,京梅村首次组织蔡李佛海外弟子“回乡拜祖”。蔡李佛第六代弟子黄振钦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百余名海外弟子从洪圣始祖馆的门口,一直跪拜到蔡李佛始祖陈享公像前敬香参拜。他认为,中国文化中,能跨越种族与国籍,让外国人如此虔诚拜服的,或许只有中国功夫。

蔡李佛文化中心。

蔡李佛文化中心。

武术传承

江门群众习武历史久远,不少武林人物名扬四海——清代有黄玉声、胡惠乾、李友山、陈享、张炎、陈松年等。其中,陈享是驰名中外的蔡李佛拳创始人,其门徒张炎于1856年在江门开设鸿胜武馆,至1949年10月停办,培养了不少武术人才。

陈享雕像。

陈享雕像。

陈享自少爱好武术,7岁随族叔陈远护(少林寺俗家弟子)习技,15岁练得一身武艺,颇有名气。1823 年,经陈远护介绍,陈享先在李友山处学艺,后拜罗浮山蔡福禅师为师。最后,又学于侠士白玉峰,先后在山苦练10载,尽得南拳北腿绝技于一身,还学到佛家养心之法。

回乡后,陈享苦心钻研所学拳术,集蔡福、李友山和陈远护(善用佛门拳术)三家拳法,创造一套独具一格、拥有初、中、高级共49套的拳术套路,称为“蔡李佛拳”。当时,乡中父老邀请他在京梅缘福祖祠设武馆传技,邻乡近邑青壮年,闻风前来学技。

陈远护(左)、李友山(中)、蔡福(右)雕像。

陈远护(左)、李友山(中)、蔡福(右)雕像。

蔡李佛拳气势磅礴,如漂石之水,刚与柔并济,攻与防配合。其动作,迅速疾猛,如折毁之鸷,踢腿、横踩、后盯、单飞,左右开弓,步法多变;其招式,动静结合,如沉稳之山,亦如矫健之兔,发声助威,灵活稳健,舒展大方。

咸丰初年,陈享先后在江门、南海、顺德、中山、东莞等地设馆授徒,弘扬传承“蔡李佛拳”。各地弟子学有所成而显名于世的,有陈显承、陈龙典、陈大指、龙子才、阮骇、张炎等数十人之多。

张炎是新会双水人,青年时拜陈享为师,学得一套“连环闪电铁削掌”绝招,为陈享所器重。

1851年,张炎在江门浮石街工作,听搬运工人诉说武馆教头赵焕霸占“馆口”并欺负工人,于是与赵焕比武,并将其打败。张炎受工人拥戴,遂于江门创设鸿胜馆。1875年,张炎开设佛山鸿胜总馆广招门徒,后来又于广州、香港、澳门等地设立分馆,传授蔡李佛拳精粹。

张炎收徒颇为严格,要求须有正当职业,人品行为端正。武馆还定下“三不教”馆规:官吏不教、土霸不教、流氓不教,并对弟子提出苦练、耐苦、修养等十项要求。1921年前后,他的高徒陈盛在佛山开设3间鸿胜馆,加上其他弟子的共有13间。

以武强族,是蔡李佛立身之本。凡蔡李佛门人,习武不为名利,志在强身健魄,力求抵御外敌。

蔡李佛与时代共进,同民族命运。

蔡李佛与时代共进,同民族命运。

以“侨”为“桥”

以武爱国,是蔡李佛处世之道。蔡李佛拳自新会发轫,以武馆授徒,以医馆济世,一文一武,各有招牌,以“侨”为“桥”,以武为媒,扬名海外,门徒众多。

陈享曾在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处当过幕友。后来,清廷搜捕太平军余党,他逃往香港转赴南洋各地教授“铁箭拳”,称为“蔡李佛长拳”,赢得很高声誉。

当时,美国金山大埠有个恶霸基利士,自称“世界大力士”,横行霸道,欺压华侨,勒收年规。陈享被金山大埠会馆聘请前往与基利士比武,先后两次将其打倒在地,但不继续进攻,且叫人将其扶起,并为其治伤。自此,基利士不再欺负华侨,陈享威名远播海外各埠。

传世近200年,蔡李佛以“侨”为“桥”,既向世界展示武术技艺与中华文化,又推动发源地京梅村文旅融合发展,“武”动乡村振兴一池活水。

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

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

1998年,陈忠杰受托担任蔡李佛始祖馆重修筹委会召集人。陈忠杰来自京梅村,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蔡李佛拳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现任会长兼总教练。

经过近3年的努力,在陈忠杰、陈锡章、陈炳耀、陈伟合、利荣就、黄振钦等人的推动下,恢复“缘福陈公祠”蔡李佛洪圣始祖馆旧址,得到广大村民与干部的支持。社会各界也慷慨资助,其中不乏海外侨胞,共筹得近10万元用于始祖馆重修。

2006年,陈忠杰带领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成员,海内外联动,组织策划了一场大型拜祖活动,数百名海外弟子来到京梅村“认祖归宗”,热闹非凡。

海外弟子向蔡李佛始祖陈享公像敬香参拜。

海外弟子向蔡李佛始祖陈享公像敬香参拜。

“利用海外丰富资源,建立国际武术文化交流的平台和培训基地,这是蔡李佛要走的道路。”陈忠杰认为,“蔡李佛文化走出去,蔡李佛弟子走进来”的方式,既能弘扬蔡李佛传统文化,又可带动京梅村的乡村产业振兴。

凝侨心,聚侨力,画好蔡李佛“同心圆”。近年来,江门新会持续打好“侨牌”擦亮蔡李佛文化品牌,多次策划蔡李佛拳始祖陈享诞辰日、国际狮王争霸赛、蔡李佛武术锦标赛等活动,荟萃海内外蔡李佛弟子、武术爱好者的同时,更为当地乡村振兴攒足人气,带旺文旅全链条产业。

江门新会持续打好“侨牌”,举办各类蔡李佛赛事及活动。杨兴乐 摄

京梅蝶变

2020年国庆前夕,蔡李佛文化中心正式揭牌。彼时,四方游客都慕名来到京梅村,打卡“出神入化巷”。

巷道纵横,每隔五六步就能看到一面以蔡李佛拳十大技法为内容的壁画——虎形拳、龙形拳、豹形拳、鹤形拳、蛇形拳等,墙上的人物招式生动逼真,成为游客凹造型的绝佳地。据了解,游客打卡不同的拳法壁画时,喜欢发出对应标识的“挖”“嘀”“噫”“哈”“卟”等五音,妙趣横生。

妙趣横生的“出神入化巷”。杨兴乐 摄

“村容村貌老旧,民风民情淳朴,是我对京梅村的初印象。如今看到师兄弟们发来出神入化巷、梅花三弄巷等图片及视频,我很想回去感受京梅的新变化。”黄振钦移民美国后,成立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美国分会并出任会长,且始终关注京梅村的乡村蝶变。

早在2018年,当地党委、政府已完成京梅村功夫小镇规划,并投入2000万元,建设道路亮化、公园场地整治等5大项20小项规划内容。同时,充分利用蔡李佛国家级非遗文化品牌,首次提出“一场一中心、两巷三馆四古迹、五活动六服务”建设理念,重点建设京梅村蔡李佛武术文化旅游基地;主动融入新会区全域旅游规划,将村内的古建筑串珠成链,打造具有武术气质的文旅游径。

与此同时,京梅村加快推进蔡李佛武术文化广场及蔡李佛始祖馆周边景观升级。出神入化巷、梅花三弄巷、蔡李佛文化中心、蔡李佛青少年训练馆、康王庙广场、南楼公园等相继建成开放。

蔡李佛青少年训练馆。杨兴乐 摄

2022年,新会京梅功夫侨村景区获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我们盘活原市场铺位,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特产美食一条街。利用闲置的青砖民房开发民宿产业,服务蔡李佛文化交流活动。”指向后山(猪乸山),京梅村党总支书记陈柏兆介绍,已签约盘活260亩山地和闲置的岳典学校,配套旅游住宿、教育培训、亲子活动等打造蔡李佛文化传承基地。同时,利用村口20多亩鱼塘,打造集曲桥流水、荷塘幽香、夜景喷泉多元素的网红拍照主题公园“梅园”。

京上梅花年年开。2023年国庆假期,蔡李佛广场锣鼓喧天,群狮奋舞,游人如织。如今的京梅村以蔡李佛文化带动文旅发展,以文旅发展改善村民生活,探索出共奔小康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新编《新会县志》,1995年10月

[2]《新会县志续编》,1998年5月

【撰文/摄影】黄绍侦(除注明外)

编辑 钟惠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