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丨一天内夺两金一银!肇庆田径为什么牛?

南方+ 记者

受访者供图

10月3日夜,杭州“大莲花”沸腾了。

当晚最令人期待的比赛,当数最后上演的百米接力比赛,中国田径队包揽4x100米接力赛男女组冠军。男队的严海滨和女队的梁小静均来自肇庆。当晚早些时候举办的女子400米栏决赛,打破赛会纪录、夺下银牌的莫家蝶也来自肇庆。

一天内,肇庆运动员帮助中国队连夺两金一银,广东省体育局向肇庆市人民政府发出贺信,感谢肇庆为国家和广东体育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广东省体育局致肇庆市人民政府贺信。

荣誉来之不易,饱含着肇庆田径运动数十年来的积累,以及许多运动员的拼搏付出。近十年来,肇庆累计向广东省田径队输送了17名优秀运动员,其中,参加此次亚运会田径项目的广东运动员有7人,肇庆占3人,即梁小静、严海滨、莫家蝶,占比近乎一半。

杭州亚运会赛后,肇庆田径队员合照,左起:莫家蝶、严海滨、梁小静。受访者供图

在肇庆田径运动员“高产量”“高质量”的背后,是肇庆培养运动员日益成熟的体系,折射出打造大湾区“运动之城”的雄心壮志。

受访者供图

怀集岗坪镇跑出两名国家级田径运动员

3日晚上,距离亚运赛场千里之外,同样有个地方热闹非凡。

肇庆市怀集县岗坪镇广场空地上架起了大屏幕,镇上居民一起观看杭州亚运会直播。屏幕下悬挂的横幅上写着:“征战亚运,为怀集添彩!小静、家蝶加油!”屏幕里回放着当晚早些时候莫家蝶赛后披着国旗庆祝的画面,现场居民发出一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10月3日晚,肇庆市怀集县岗坪镇居民一起观看杭州亚运会两名岗坪姑娘的赛事。受访者 供图

10月3日晚,肇庆市怀集县岗坪镇居民一起观看杭州亚运会两名岗坪姑娘的赛事。受访者 供图

时间接近晚上10点,莫家蝶家里欢笑不断。莫家蝶父亲莫远根说:“我们和叔伯兄弟一起看了直播,大家都很支持家蝶,我非常高兴她走上国际舞台为国争光!

莫家蝶的母亲、姐姐和妹妹,在10月1日预赛那天就飞赴杭州,到比赛现场支持莫家蝶。

回想起送莫家蝶走上体育生的道路,莫远根经历了纠结、释怀到自豪的过程。

2000年,莫家蝶出生于怀集县岗坪镇,家中排行老三。除了上面有一个大哥,三个姐妹中她的性格最为外向,喜欢到处跑跳,与村里的狗狗追逐,常常在几米高的大树中爬上爬下。“老三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在小学时长期担任班长。”莫远根说。

2011年,岗坪镇中心小学为备战怀集县中小学生运动会,校田径队选中莫家蝶。次年,她不负众望,在1500米项目中夺得第一名,被肇庆市体育学校田径队教练一眼相中,向她抛出进入市队的“橄榄枝”。

岗坪镇中心小学体育教师孔华友回忆说:“莫家蝶自小聪明,技术动作一教就会,而且吃得了苦,具备运动员应有的素质,我当时特别支持她到市队深造。

但是,孔华友的建议起初却遭到班主任和父母的反对。“刚开始我也不支持她去体校,希望她走参加高考上大学的路。但是老三很想去,她从小就有主见,我们拗不过她。”莫远根说。

为了打消顾虑,肇庆市体校教练登门拜访,介绍体校培养政策。“听到不影响读书,我就同意了。”如今,莫家蝶不仅顺利考取了大学本科学位,成为家里学历最高的人,还多次夺得国内外田径项目奖牌,莫远根很庆幸当初的选择

在莫家蝶家里,有一个展示柜放满莫家蝶的奖章。南方+卢舒曼 摄

离莫家蝶家不远,就有一个榜样——同是岗坪镇人的梁小静,更早时间到市体校训练。在师姐在关心照顾下,莫家蝶很快融入队伍,两人一起携手走进省队集训,相继加入国家队。

不为人知的是,梁小静曾经因为家庭原因一度想要放弃训练。

在刚选上省队的时候,梁小静父亲患上鼻咽癌,治病耗尽全家的积蓄并且背负债务。常年在外训练的梁小静压力很大,她想过放弃训练,找一份工作帮补家庭。

父亲在电话里听说后立即表示反对,“你是爸爸和全家人的骄傲,你放心训练,爸爸安心治病,我们一起努力面对

梁小静在亚运会赛场上。资料图

小静哥哥为了让妹妹放心训练,退伍后放弃读书,外出打工帮补家计。后来,肇庆市体校和怀集县委县政府了解到梁小静的家庭情况,减免了她的住宿费、伙食费,还提供一定补贴。

如今,梁小静在国际赛场上夺牌冲金,家里的事情无需操心——老家房子从泥砖房变成石砖房,门前泥泞的杂草路变成平整的水泥路,市县镇三级政府对其家庭关怀备至,父母亲安享晚年,哥嫂姐妹其乐融融。

肇庆市体育学校田径队教练杨金花认为,一个运动员的成功,天赋固然最重要,但是刻苦训练、家人支持、教练引导等等因素也缺一不可

受访者供图

最少的教练员带出最多的冠军

在亚运赛场上,每个人都关注中国队能否顺利冲金,只有教练在关注参赛队员的身体状况。

莫家蝶赛后跟杨金花视频通话时眼圈红了。杨金花知道,这枚银牌非常难得。“她有感冒,身体也不舒服,拿到亚军已经非常不易了。”杨金花向肇庆市文广旅体局领导汇报时说。

当天晚上,杭州下起了小雨,莫家蝶参加的女子400米栏项目上,面临的对手是今年三破亚洲纪录的巴林选手阿德科亚。莫家蝶以0.56秒的微弱差距排名第二,同样打破赛会纪录。

莫家蝶赛后庆祝。南方+杨奇 摄

莫家蝶赛后庆祝。南方+杨奇 摄

大概20分钟后,女子4x100米接力赛举行,中国队顺利夺冠。大家还没从喜悦中反应过来,直播镜头就对准了坐在场边的梁小静,队友韦永丽帮她撕开绑在脚上的胶布。杨金花看到后第一反应是:“小静带伤上阵,她很坚强。

梁小静赛后接受采访印证了杨金花的第六感,“我上场的时候和教练说,我的腿真的绑得快出血了,我真的害怕我跑不下来。”今年以来,梁小静一直有伤在身,状态也曾下滑。但在亚运会的关键比赛中,她还是顶着压力上场,并夺回了上届雅加达亚运会女子4x100米接力赛丢掉的金牌。

10月3日,中国选手韦永丽(左)、梁小静在比赛后。新华社记者 宋彦桦 摄

对于肇庆市体育学校教练员来说,每位从县镇村选拔上来的运动员都是自己的孩子,无论他们走得多远,教练员始终亦师亦友,一直关注他们的成长和烦恼,在训练和生活上无话不谈

田径被誉为“运动之母”,通常有40余个小项,但肇庆市体育学校田径队只有3名教练,在全省而言数量偏少。名义上,三人分工是一人带短跑、一人带中长跑、一人带跳投。事实上,三人是共同参与管理,再根据运动员发展情况,分类制订不同的训练方案

总的来说,活泼好动、刻苦耐劳、天赋异禀,是大部分优秀运动员的共同特征。”杨金花认为,在共同优点之下,还需要细心挖掘他们的特点,按照特长去分项目。例如:梁小静虽然身材不高,但身手灵敏,频率快,适合练习短跑;莫家蝶喜欢挑战难度,对跨栏感兴趣,认定目标就一定要达到;严海滨对待问题认真细致,刻苦钻研,对自己要求很高。

这些发现,需要长年累月的相处与积累才能得出和培养。

每年,各县市区向肇庆市田径队输送的队员众多。最高的一年挑选了200多人集训,最终留下并走得更远的只有寥寥数人。虽然竞技体育很残忍,但不能消磨掉田径教练的付出。

肇庆市体育学校田径队训练。南方+卢逸轩 摄

杨金花说,家长把孩子送到田径队,就是对教练的信任。他们要做的事就是超越班主任和教练的工作,待他们如子女,“晚上12点还留在医院照顾队员,早已习以为常”

教练的耐心与苦心,终将带来回报。

肇庆市体育学校田径队宣传栏。南方+卢舒曼 摄

在肇庆市体校训练场外的宣传栏上,写满了肇庆走出的田径运动员获得的荣誉以及考取的大学名单。梁小静、严海滨、莫家蝶、陈水清、谭秋娇等知名运动员多次为国、为省“出征”,在世锦赛、全运会、大运会等各大赛事上取得佳绩。不少人还考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双一流”高等院校。2019-2021年,肇庆市在广东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团体总分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地级市第一名,肇庆田径运动员实力可见一斑。

怀集县业余体育学校宣传栏上,张贴着怀集县籍的国际级运动健将。南方+卢舒曼 摄

对于收获这些光环,杨金花只是平常心对待。她说:“进了队,我们不能保证他们能取得最优秀的成绩,但一定保证运动员不会学坏,保证他们获得向上、奋斗、团结的精神。

受访者供图

肇庆创新田径人才选拔培养模式

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梁小静的启蒙教练、怀集县业余体育学校田径教练李秋影回忆,在梁小静之前,田径选拔都以身材高大为标准。当时梁小静身高不足一米六,但其步幅大、姿势漂亮,还有不服输的性格,让李秋影对她青睐有加,但是也有教练起初并不看好她,多次错失向上输送机会。

有一次,梁小静参加肇庆市运动会百米赛跑,只取得第五名的成绩,前来选人的市队教练杨金花却慧眼识珠,将她收入市体校田径队。一年时间,梁小静百米成绩从13秒80提高到12秒60,接近国家一级运动员成绩。她参加多个省级赛事,把短跑金牌都收入囊中,获得了省队高级教练钟少婷的赏识,逐步获得青奥会冠军、亚锦赛冠军、东京奥运会第六名、杭州亚运会冠军等好成绩。

有了梁小静作为借鉴,后来肇庆市体校田径选拔人才不再以身高为唯一标准。

莫家蝶在比赛中。资料图

杨金花说:“每年,我们都会下乡选才。有梁小静的先例,我们更倾向于到怀集、封开等山区县走走,不仅因为那里的孩子更加刻苦耐劳,也因为当地政府对体育事业的大力支持。”莫家蝶就是被市队“招揽”的另一例子。

今年,怀集县业余体育学校成功创建新一周期的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21-2024),是除肇庆市体育学校外,唯一一个县区级体校获得此殊荣

怀集县体育场。南方+卢舒曼 摄

怀集县文广旅体局局长文伟欲介绍,怀集县通过创新激励机制,创新选拔机制,发展全民健身运动,举办大型赛事,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畅通向上输送渠道等措施,打造小学、初中、高中相衔接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帮助乡村学生通过体育训练走上更高舞台

“被选送到怀集县体校训练的苗子,就近安置到优质中小学校,保证训练和学习两不误。”文伟欲说,怀集县教师发展中心附属石龙小学、怀集中学今年来接收不少体校的学生。体校与学校以“体教融合、共同培养”的模式,培养体育明日之星。

走在怀集县城内,黄金地段里建起全县规模大、设施先进的体育中心。今年国庆假期,怀集县在这里举办了首届“村超”,促进足球爱好者交流学习。平时,怀集县还会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吸引更多不同职业、年龄的群众参加体育锻炼。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培养兴趣,是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怀集县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只要保证每个学校配足体育老师,开足体育课程,举办充足的体育活动,其他的事,静待花开。”

【撰文】卢舒曼

编辑 唐锦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