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技有传承!湛江根雕师傅一双巧手让“枯木”逢春

南方+

00:28

湛江95后根雕手艺人:巧手让“枯木”逢春

常言道

“朽木不可雕也”

但偏偏这一块块“朽木”

经过根雕师傅的一双巧手

化身山水、虫鱼、鸟兽……

在眼前活灵活现

对于廉江市“95后根雕技艺传承者莫康鹏来说

每一截平平无奇的树根

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

都能“化腐朽为神奇”

成为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

莫康鹏正在介绍他的根雕作品。

莫康鹏正在介绍他的根雕作品。

根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树身、树瘤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雕刻,创作出人物、动物、花卉等艺术作品。

走进莫康鹏的工作室,院子每个角落都摆放着他平时的工具和收集来的枯根朽木,屋外亭台盆景错落有致,屋内根雕作品各式各样,有独钓寒江雪的老翁、开屏的孔雀、竹节上的蝉……都是他依照着木料的生长走势创作出来的作品,溢自然之美而不失艺术之味。

兴趣 始于父亲的启蒙

小小年纪的莫康鹏(左三),已经很喜欢跟着父亲一起“玩”根雕。受访者供图

小小年纪的莫康鹏(左三),已经很喜欢跟着父亲一起“玩”根雕。受访者供图

莫康鹏的父亲莫俊是一名根雕技艺人,在父亲的影响下,小小年纪的他已经痴迷于雕刻,16岁那年,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决定独自去福建拜师继续精进根雕技艺。

莫康鹏与父亲两人常一起研究根雕技艺。

莫康鹏与父亲两人常一起研究根雕技艺。

经过三年的学习,他的手艺日渐娴熟,也认识了不少雕刻从业者,在他们的肯定和家人的支持下,莫康鹏决定回到家乡安铺镇,与父亲一同创作根雕作品,彼时20岁的他,正式成为一名根雕匠人。

根雕是传统的技艺

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现在从事根雕创作的人越来越少了

像莫康鹏这样的95后更是不多见

在莫康鹏眼里,毫不起眼的“朽木”也可雕。

在莫康鹏眼里,毫不起眼的“朽木”也可雕。

回忆起在外求学的那段日子,莫康鹏说:“那段时间,起早摸黑是他的工作常态。”每天一边拼命练习老师教授的技法,另一边,如果老师赶货给客人,自己还得帮忙,有时候手都抖了还要坚持练习,每一个环节,他都会认真琢磨好久,但是因为自己真的有兴趣,所以再苦再累也坚持了下来。

荔枝木雕刻出来的作品《孔雀开屏》。

荔枝木雕刻出来的作品《孔雀开屏》。

大件根雕作品《漓江山水》。

大件根雕作品《漓江山水》。

回到家乡后的他

喜欢雕刻大件的物料

结合时事热点

他创作了根雕作品《丝绸之路》

曾获2018年湛江大型文化展金奖

这件作品长约2.8米,近1000斤重

现在还在安铺特色展馆展出

《丝绸之路》重现了当年商人和骆驼在岩洞中行走的场景,每只骆驼神态不一,生动逼真,让人不禁回想起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灵感 源于一只掉落的蝉

随着对木性的深入了解

以及雕工的日益锤炼

近几年,莫康鹏开始创作

中小件根雕作品

他的工作室里出现得最多的作品就是

以“蝉”为主题的

提起为什么会专注于“蝉”,莫康鹏笑着说起一段往事:“有时候我们在构思立意的时候也会毫无头绪,那天拿着一块树根发呆了好久,突然有一只蝉落在树根上,我就灵光一现,抓着蝉开始仔细研究……”

每个艺术创作者都需要有一个

自己一生创作的主题

正如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

此后,雕“蝉”便成了

莫康鹏专注创作的主题

经过精雕细琢,又一件作品即将完工。

经过精雕细琢,又一件作品即将完工。

沉浸在创作中的莫康鹏,歪着头,一手拿着工具,一手拿着树根,一刀一刻,伴随着有节奏的打磨声,一件精美的作品雏形显露,名字他早就想好了,就叫《一叶知秋》。

传承 在于继往开来

俗语讲,“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近期刚搬了新工作室的莫康鹏,把这个藏在廉江市横山镇乡间小道旁的院子起名“乡村雅园”。

莫康鹏表示,回归了田园生活,跟大自然的接触就更加零距离了,这里除了种花种草,还辟了一块地专门来种蔬菜,艺术创作的参照物无处不在,他现在和妻子、儿女都搬进了工作室居住,工作之余也是生活。

横山镇有“千年陶乡”之称

缸瓦窑制陶工艺历史悠久

喜爱手工创作的莫康鹏

还特地准备了一个工作间

闲暇之余

四处请教师傅

研究横山镇的制陶工艺

莫康鹏的陶艺工作间一角。

莫康鹏的陶艺工作间一角。

他说:“无论是根雕创作还是制陶工艺,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同为手工艺创作,两者还有可以借鉴互通的地方,有时候还会有不一样的灵感收获。”

莫康鹏正在钻研陶艺。

莫康鹏正在钻研陶艺。

在捏陶艺的过程中,莫康鹏会把自己雕蝉的技艺运用上去,一个个手捏壶的盖子上都会“趴”着一只“蝉”。圆圆的壶和精致的蝉突然就给了他新的灵感:这不很像一个果子上面趴着一只蝉?

结合岭南佳果和蝉

莫康鹏自创了名为“一果一蝉”的

根雕系列作品

他表示,家乡廉江是红橙之乡,又盛产荔枝,自己擅长雕蝉,就想着把两者糅合起来,希望打造成具有家乡特色的文创产品。目前,已经有客商通过网络看中了他这一系列根雕作品,慕名而来洽谈合作事宜。

“根雕的创作过程是辛苦的,日复一日打磨,但出来的每一件根雕作品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莫康鹏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去认识根雕艺术,了解根雕文化,喜爱根雕艺术,让这门古老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可以得到传承。

【撰文/摄影】邓安祺


编辑 李怡茜
校对 罗健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