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老街承载着厚重的羊城历史
也沉淀着亲切的老广记忆
十月秋意浓,凉爽悄然至
何不任微风拂面,来越秀老街走走?
发现寻常巷陌里的历史印记
品味当下生活的便捷热闹
每一处角落都充满了故事
每一次转角都遇见新的惊喜
让人感受到时光流转和生活美好
穿过多元老街
来感受繁忙之外的舒适
品味老广生活的无限魅力
本期【壹号见】
漫步新河浦、甜水巷、陶街、潮音街
路过老街、老树,发现旧时情怀和时代印记
寻访一段段关于越秀的“独家记忆”
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
是历史文化名城广州近现代史的缩影
汇聚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为印迹的红色文化
“五大侨园”为典型的华侨文化
百年名校为特色的教育文化
名人学者故居为内涵的名人故事等多元文化
构成广州近代城市发展的独特样本
如今,新河浦街区充盈着潮流文化
时尚展览、精致买手店、私厨咖啡厅
是广州人city walk不可缺少的站点!
红色文化之花在此盛放
1923年,中共三大会议在恤孤院路3号召开
它是迄今中国共产党唯一在广州召开的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全国代表大会
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赓续红色文化
三层的陈列馆里有着丰富的文物和历史资料
漫步红色印记老街,追忆峥嵘红色历史
铭记光辉革命岁月
中西建筑相映成趣
“五大侨园”记录华侨文化
名人学者故居见证漂泊与安定
春园曾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华南区代表简琴石的产业
慎园是美丽牌香烟老板的旧居
逵园由美国华侨马灼文所建
启明二马路2号是散文家秦牧的故居
清水砖墙、水刷石、西洋式廊柱
多元建筑风格并存
定格为广州百年生活的胶片
书声琅琅,书香袅袅
广州市第七中学、培正中学、培正小学
一一矗立,彰显教育文化底蕴
越秀区图书馆、越秀区少年宫等文教机构
也是亲子游的好去处
雄厚的教育实力,丰富的文娱资源
书香气息浸润着四季
新河浦毗邻珠江
形成独特的河涌
是珠江的“毛细血管”
政府大力治理,实现活水循环
改善水体环境,双层碧道赏心悦目
亲水平台清水漪漪,水岸公园碧波荡漾
走累了,坐下来小憩一会儿
幸福感随着河涌之水流淌
历史肌理与城市文脉活化延续
“活态街区”日新月异
创新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机制
推进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改造
这里发展着全域共建共享
历史与现实正在对话
街区交织成全新篇章
感染着每一个人
在兼具历史与美感的洋楼中
应运而生的是文化艺术和时尚潮流
庙前西街是历史文化街区“活化”的代表
艺术空间、文创空间、主题咖啡
形态各异,有机结合
历史街道“流动”起来,与潮流艺术水乳相融
徜徉其中,沉浸其中
收获视觉的盛宴,精神的满足
你会讶异于历史街区的风貌犹存
你会赞叹于潮流街区的新奇前卫
文化保育活动自下而上、有条不紊
街区新兴业态持续协调、生机勃勃
明代建起的甜水井
是甜水巷这个温馨巷名的缘起
甜水巷的生活也如小甜水般
有滋有味,清甜纯净,简单美满
小摊小铺老市场,市集叫卖新街巷
经政府改造优化的甜水巷
小路更加平整洁净,铺头更为整齐简单
让老街持续散发热闹的市井魅力
住在甜水巷里
下楼便能买到生活必需
出门就能遇见熟悉的街坊老友
新鲜的蔬菜瓜果和水产禽肉
富足的粮油和豆制品
美味多样的零嘴熟食
遍布了这条有400米的巷子
甜水巷没有亏待每位街坊行人的味蕾
鲜艳的黄瓜、甜椒、茄子、西红柿
香甜的草莓、葡萄、芒果、水蜜桃
大自然的馈赠和生活的丰盈
都在这品种繁多的新鲜食材里
街坊们可以随时下楼给家中冰箱补货
锅碗瓢盆、衣裤被褥
五彩斑斓实惠多样
在这等待每个有缘人
阿公阿婆在巷口下棋谈天
阿姐在鲜花与金鱼间细心挑选
熟悉的广府话萦绕在欢声笑语间
甜水幼儿园就在巷子里
满族小学、广州市第三中学实验学校也在附近
轻松的上学路程,熟悉的街坊同学
让孩子们节省了时间精力
收获了更多学习与玩耍的快乐时光
行至甜水巷末
光塔街与之交汇,怀圣寺现于眼前
它是中国四大古代清真寺之一
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建筑
怀圣寺离珠江不远
寺内的白塔是灯塔航标
“绝顶五更铃共语,金鸡风转片帆归”
每晚塔顶都亮起导航明灯
指引各国商船来往广州
它见证了丝路的繁荣
来中国贸易的阿拉伯和波斯商人
常聚于光塔街上
他们围寺聚居,经商交流
清中后期,光塔街成为驻粤旗兵的“旗境”
满、汉旗民的后裔多居于此
多样的民族文化在此交融
如今,“圆梦光塔”党建+公益项目
光塔街长者综合服务中心
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
让社区宜居温馨,幸福满满
甜水巷在兴盛的历史里
留下了人间烟火气
为邻里间提供生活便利
也为快节奏的生活送上简单平静的幸福
陶街是一条百年历史老街
也是老广州的缩影
藏着上个世纪的穗城往事
它纪念着历史名人
也延续着商业发展
陶街是一条商业化市集
它热闹地延续着百年岁月
成为老广州历史文化记忆的重要名片
黑胶唱片、电子产品、服装首饰、日用商品
新老皆备,样样俱全
丰富新奇的产品深得民心
一家家小店毗邻而居
从对讲机、小音箱到凤凰单丛、英德红茶
再从紫砂壶、陶瓷杯到花衬衫、
运动裤和帆布鞋
更别提水管和不锈钢零件……
陶街商品的种类之丰富超乎想象
几乎每到一家小店都能有新发现
店主和顾客在嘘寒问暖间达成了交易
生活的褶皱也被妥帖地熨平
熙熙攘攘逛陶街的人中
有追求新潮的年轻人
有寻找舒适实用的中年人
有探索回忆和放松心情的老年人
陶街购物便利,商品丰富有用
它也承载着老广对生活的热爱与探索
对实用“靓嘢”的追求
逛陶街能找到老广的情怀
收获属于广州人的“小确幸”
潮音街被漫长岁月见证与存留
三百年前便有关于它的记忆
最初的潮音街口紧邻江边
未成街巷,仅是滩涂
潮水拍打附近的七星礁
声如洪钟,响彻全城
汛期沓潮
潮音街口可观波涛浩荡
渔民下江捕鱼,收获颇丰
因潮声命名的潮音庵在江边屹立数百年
富丽堂皇的听潮楼高达三十余米
清朝,珠江沿岸商船密布
海上丝绸之路带来了繁荣
潮音庵周围也形成了街巷
街道因潮音响亮而被命名为“潮音街”
商人们从一旁的码头而来
在潮音街里运输货物、售卖产品
男女老少都穿梭于潮音街间
在人潮里相约淘宝
潮音街记录下了秩序井然的人来人往
热闹非凡的商贸历史
如今,在兴贤里居委会的服务与治理下
街道保留着生机活力
走在干净整洁的潮音街上
仍能让人遥想昔日的商贸来往,潮音回响
潮音街里有一间小士多店
经历了沧海桑田,城市翻新
它的经营给街坊们带来便利
也为老街留下乡愁的味道
过去在士多店里打给远方之人的电话
装满玻璃汽水瓶的红色塑料筐
邻里街坊来到士多店
年少的记忆也映于眼前
潮音街外是长堤大马路
它是广州的“外滩”
是见证海上丝绸之路和广州千年商都的窗口
无数商船在长堤的港口往来
作为老广州的市中心
在近现代
银行买办、商贸交易、食肆酒馆
在两旁的骑楼里讲尽无尽繁荣
华侨实业救国,多样商业发展
都在这里一一上演
大同酒家、爱群大厦
继续在长堤书写岭南风情
在广州政府的主持规划下
长堤在2012年有了“广州民间金融街”的新名字
形态多样的民间金融机构在此集合
长堤华侨历史文化示范片区
也正在建设
保护传承着长堤丰富的华侨历史文化资源
《百年长堤 华侨印记》专题展
在海珠广场站落下帷幕
历史文化、休闲旅游、商业金融
皆在当下的长堤大马路延续
让老城焕发新活力
也让更多人看到广州昌盛的前世今生
潮音街沉淀着珠江的变迁
见证了广州的繁华
为当下留下一片祥和温馨
迎接广州的持续兴旺
穿过老街百年历史,读懂它的文化内涵
见证它的改造变迁,参与它的欣欣向荣
无论是路过,亦或是停留
都能寻回岁月记忆
品味街区历史文化
感受城市人文关怀
找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越秀融媒精品创意工作室
撰文:刘思芸、林敏
摄影:黄剑、钟涌
视频:陈萱瑾、王宝龙
编辑、设计:吴乐思
校对:蒋锦彤
责编:刘思铭、姚瑶
编审:詹苹苹
签发:刘荣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