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双节聚会,
走亲访友活动较多,
喝酒难免,
但要牢记,
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为全力保障节假日期间广大群众的出行平安,中秋、国庆假期,韶关交警在严查交通违法、保障交通畅通的同时,将一如既往地对涉酒驾驶违法行为进行严查严处!按照“逢车必查、逢违必纠”的工作原则,将对过往车辆进行严格检查,对心存侥幸的酒后驾驶行为予以严厉打击,最大限度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韶关交警严查酒驾不停歇,
全覆盖全时段设卡查酒驾,
从白天到黑夜,不管在哪条路,
都在等着心存侥幸的人。
谨记,
不要酒后开车!
特别是“宿醉”后,
第二天最好不要驾驶机动车,
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以下几大酒驾误区,
值得广大驾驶员和社会公众警醒。
↓↓↓
误区一
酒量大,喝一点不碍事。有的人觉得自己酒量好,休息一会儿即可驾车。事实上,酒驾认定标准与酒量大小没有任何关系,酒量大的人饮酒后即便神志清醒,血液中酒精含量也可能达到酒驾或醉驾标准。
误区二
酒后只需睡一觉就能开车。有人认为,饮酒后只需要休息几个小时即可开车。事实上,睡醒不等于酒醒!宿醉后驾车是否属于涉酒驾驶,重点不在于当晚喝酒后休息了多久,而是以体内血液酒精浓度专业测试结果为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酒后驾车的处罚规定是驾驶人身体内所含有的酒精含量,也就是酒精含量数值是否达到了20mg/100ml及以上。因此,只要体内酒精含量超标,不论距饮酒的时间过去多久,此时驾驶机动车仍属于酒驾(醉驾)。
误区三
多喝水能稀释酒精。一些人认为,喝酒后通过多喝水稀释的方式,可以通过酒驾检查。其实这些方法只能降低口腔内的酒精含量,而呼吸式检测仪检测的是来自肺部的空气。此外,酒精在人体内代谢过程较长,短时间多喝水并不能降低酒精含量。
误区四
药品、保健品引起体内酒精超标不算酒驾。一些人认为,只要没饮酒,服用药品、保健品等引起体内酒精超标不算酒驾。其实不然,只要摄入任何含有酒精的物品,并达到相关标准,都可能危及交通安全,构成酒驾或醉驾。
误区五
酒后骑摩托车不算酒驾。一些人认为,酒后驾驶摩托车不属于酒驾。实际上,摩托车属于机动车,酒后驾驶摩托车仍要受到相应处罚。
误区六
服用醒酒药后即可开车。一些醒酒药号称可短时间内有效降低血液酒精含量,以应对酒驾检查。事实上,醒酒药并不能起到快速降低体内酒精含量的效果,只能缓解酒后症状,并不能以此来躲避酒驾检查。
本来开开心心的假期不要
因为酒驾、醉驾破坏好气氛
醉驾将会付出巨大的违法成本
酒后多久可以开车?
1、每个人体质不同,体内的酒精分解能力也不同。一般来说,饮酒后大约10分钟,酒精就会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1个小时到1个半小时就达到最高峰。
2、人体对酒精的代谢则比吸收要缓慢得多,首先酒精会被血液运送到肝脏,酒精中的乙醇在这里被转化成乙醛,然后再慢慢转化为乙酸,这时才能经过分解变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取决于很多因素,不同的酒类也存在差异。
4、驾驶员如果前一晚喝了酒,第二天应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或者将车辆交由没有喝酒的人来驾驶,切勿抱着侥幸心理触碰酒驾的“高压线”。
来源:韶关民声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