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强链②|智能机器人:挑起工业发展的大梁

南方+ 记者

编者按:

制造业强不强,产业链、供应链稳不稳,“链主”企业正是一个观察的入口。今年以来,东莞陆续遴选出9条重点产业链条13家“链主”企业。立足新起点,东莞未来将如何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即日起,南方+推出《东莞强链》系列报道,看“链主”企业如何带动“链条”企业在国际产业舞台上办大事。

在不久前,在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聚焦中关村论坛”栏目中,“智能制造城市二十强”揭晓,东莞上榜。这份荣誉得来不易,客观反映城市智能制造水平。

“智能制造城市二十强”发布现场。

“智能制造城市二十强”发布现场。

“智能制造城市二十强”。

“智能制造城市二十强”。

回望8年多的智能制造之路,东莞抓住了机器人这颗“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走出了一条从起步时的模仿到创新再到局部引领的路径,从低端的“代工厂”成长为高端制造的“梦工厂”,跻身“中国机器人产业区域发展潜力城市榜”第3位,托起了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从崛起到腾飞的梦想。

智博会上的机器人。

智博会上的机器人。

构建“一核一环、组团发展”产业空间布局

在“2023第六届中国·天津塑料产业博览会”上,莞企拓斯达携TH650、TM170Ⅱ、TEⅡ160三款注塑机、周边辅助设备以及行业解决方案,展会现场,拓斯达受到现场客商的广泛关注。

“此次展出的注塑装备可广泛应用于家具、医疗、汽车等行业,为制造业提供注塑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拓斯达华北战区总经理吴少剑表示:“拓斯达这几年保持了30%以上的年营业收入增长,关键就是持续升级核心技术。以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条为例,拓斯达已经打通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和下游系统集成,可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拓斯达的生产车间。

拓斯达的生产车间。

拓斯达是东莞智能制造发展的企业代表之一。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三年出台高规格文件,大规模开展“机器换人”,强力推进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智能制造挑起了东莞工业发展的大梁。

随着产业革新逐渐推进,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机器人生态链上的本土生产、集成应用、核心零部件研发等各个环节均在东莞有布局。

当下,全市共有各类机器人生产制造企业主体4689家,智能机器人产量合计159.39万套。在部分领域东莞企业已冲击国内领先水平。例如,机器视觉领域,东莞集聚了100多家相关企业,其中规上企业近21家,营收超50亿元,约占全国相关产业的1/10,涌现出诸如上市公司奥普特、三姆森等一大批优质龙头企业。

拓斯达的产品。

拓斯达的产品。

在智能机器人产业领域,一张宏大画卷正徐徐打开,已构建了“一核一环、组团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

“一核”即以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和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为创新驱动引擎,将松山湖高新区打造成为东莞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的核心区。

“一环”即结合松山湖、大朗、大岭山、万江、长安、东城、寮步、虎门、厚街、常平、横沥、塘厦等镇街园区现有产业基础,构建东莞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聚集发展带。

“组团发展”即重点围绕东莞电子信息、电气机械、汽车模具制造、服装、制鞋、毛织、家具食品等行业对智能装备的需求,构建成了以装备应用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为主体的供需组团。

作为东莞智能装备制造创新高地,松山湖近年来提速构建更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已扎堆聚集超400家机器人公司。仅仅是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从2014年创立以来就培育孵化出超过60家公司,被孵团队存活率高达80%以上,头部公司估值累计已达800亿元,其中15%的公司已成长为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

为赢得新一轮世界的竞争,东莞抢抓发展机遇,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机器人产业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成为全国机器人产业版图上显赫的新势力。

安达智能。

安达智能。

政策红利释放促企业提档升级

随着“机器人+”的竞赛在全国快速推进,东莞未来将如何筑起装备制造产业万亿梦?

面向未来,东莞绘下蓝图,将机器人产业作为首批重点产业链,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创新发展新高地,发力万亿级高端装备产业,并提出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将东莞打造成全省数控机床、激光与增材制造、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的重要基地。

贝迪机器人。

贝迪机器人。

围绕“万亿”目标,东莞做好准备,在近期发布《东莞市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下称“《目录》”),推荐31个场景入选首批目录,强化机器人终端带动、赋能百业的应用优势,形成全面推进机器人应用的浓厚氛围。首批《目录》的发布在全市树立新标杆、新榜样,这将有效开展“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让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被应用于各个行业中,为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更坚实的一步。

政策实施以来,共认定资助了144个装备产品,累计下达资助资金超过2亿元,其中拓斯达公司、大研自动化、鼎泰机器人、爱玛数控、李群自动化等机器人企业产品获认定资助1287.93万元。

李群自动化的产品。

李群自动化的产品。

此外,东莞还拿出“真金白银”帮扶机器人相关企业发展。比如,制定出台了《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资助政策,对认定为市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项目的,按照不超过装备产品年度销售额10%给予财政资助。

东莞制造生产车间。

东莞制造生产车间。

政策实施以来,东莞共认定资助了144个装备产品,累计下达资助资金超过2亿元。 其中拓斯达公司、大研自动化、鼎泰机器人、爱玛数控、李群自动化等机器人企业产品获认定资助1287.93万元。

产业赋能,平台先行。为了把机器人产业高新高端的资源集约起来,东莞组建广东省机器人研究院,由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张国军教授担任院长,建设了一支由国家级人才牵头、专职队伍为主、海外团队充实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围绕工业机器人及高端智能装备、无人自主技术产品,工业大数据等装备及核心部件开展研发和成果转化。

东莞的生产车间都换上了智能装备。

东莞的生产车间都换上了智能装备。

目前东莞建设了广东省3C产业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广东省锂电池自动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全自主无人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同时,在松山湖建设了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由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牵头,按照“政府资助、企业化运作”模式建设,基地引进了包括大疆创新、固高科技、逸动科技、李群自动化等在内的60余支机器人创业团队/公司。

松山智能潜伏顶升式运输机器人。图为展览现场。

松山智能潜伏顶升式运输机器人。图为展览现场。

小豚智能高速、多用途单体无人艇。图为小豚智能的产品。

小豚智能高速、多用途单体无人艇。图为小豚智能的产品。

作为中国机器人应用最佳城市之一,东莞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政策环境,促使企业提档升级,推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策划】郭文君

【统筹】叶永茵

【撰文】叶永茵

【摄影】李家威 陈雅靖

编辑 李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