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灶仙岗烧番塔红火,艺术再添一把火

南方+ 记者

9月29日是中秋节,当晚明月高照,在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仙岗社区,一年一度的仙岗烧番塔民俗活动如约而至。不同于往年的是,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南海·丹灶仙岗古村番塔之光艺术节同步举行,现代艺术与传统非遗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为红火的民俗活动再添一份热度和活力。

9月29日,一年一度的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仙岗烧番塔民俗活动如约而至。林洛峰 摄

9月29日,一年一度的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仙岗烧番塔民俗活动如约而至。林洛峰 摄

烧番塔开始前,仙岗村民砌出一个塔身高约18米,底部直径约3米,顶部直径约1米的圆锥形砖塔,并且先在塔内填满禾秆草、木糠等燃烧辅助材料。当晚8时,仙岗烧番塔正式开始,只见村民游客将番塔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人群之中,仙岗烧番塔非遗传承人陈永锦、陈建强领着10多位年轻村民和小朋友,不断搅动塔内燃烧的辅料,火焰夹带星火向上升腾,寓意来年丰收、吉祥,场面壮观。

艺术作品与烧番塔遥相呼应。林洛峰 摄

艺术作品与烧番塔遥相呼应。林洛峰 摄

当晚,番塔之光艺术节各展陈作品以及猜灯谜、草地音乐会、车尾厢集市、汉服、旗袍游园等环节吸引大量村民游客尤其是年轻人游玩体验,为传统民俗活动增添了一份潮玩元素。

小孩参与到仙岗烧番塔活动中。林洛峰 摄

小孩参与到仙岗烧番塔活动中。林洛峰 摄

中秋“烧番塔”是仙岗村的一项传统民俗庆祝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2012年10月,烧番塔(仙岗)被南海区列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17年7月被列入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村民游客将番塔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林洛峰 摄

村民游客将番塔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林洛峰 摄

有800多年历史的仙岗村,除了有烧番塔、丹灶葛洪炼丹传说等市、区非遗项目,还拥有“蟹眼仙泉”、葛仙庙、粤剧古舞台等历史文化资源。乘着近年乡村振兴的东风,当地不断强化人居环境整治,完善村内主要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重建葛仙祠,活化古舞台,打造以番塔文化为主题的仙子湖广场等,活化非遗项目,走上了一条古村活化升级的特色之路。

仙岗烧番塔活动中,年轻村民和小朋友不断搅动塔内燃烧的辅料,火焰夹带星火向上升腾。林洛峰摄

仙岗烧番塔活动中,年轻村民和小朋友不断搅动塔内燃烧的辅料,火焰夹带星火向上升腾。林洛峰摄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丹灶镇政府与仙岗社区凝聚合力,在2021年引进“文化产业特派员”徐灵枝在仙岗投资打造民宿,有效发挥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社会效益,推动仙岗乡村特色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筑牢基础。

2023年7月,在“信丹灶”志愿服务供需精准对接会上,仙岗社区“牵手”艺术家陈洲,开启以艺术美化乡土风貌、活化古村落的新探索。在2023年中秋节来临之际,仙岗社区联合知名艺术家陈洲和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张晓静,共同策划仙岗古村番塔之光艺术节,结合艺术展览形式,促进乡土文化与现代美学碰撞、融合,让乡村文脉、非遗文化得到创新性传承。

过去两个多月来,陈洲与张晓静深入仙岗,受非遗项目烧番塔启发,他们创作出艺术装置《番塔之光》《番塔之光之二》《有为书屋》等艺术作品,并依托仙子湖,创作出富有诗意的作品《仙舟》,他们还将以往的作品《老窦帮》、超大绘本《大豆腐》带到仙岗展出,进一步丰富艺术节的作品内涵。此次艺术节在9月28日开幕,将持续到10月6日。

创作过程中,陈洲与张晓静践行艺术乡建之道。艺术节筹备过程中,仙岗社区许多村民参与了作品创作,小孩、幼儿园老师接受了艺术熏陶,老工匠参与了艺术装置的建造,还有作品《龙之光》也是由一群乡村孩子舞动一个镂空醒狮头和11个彩色竹篓,共同演绎古代“神兽”狻猊。

“艺术家驻村振兴乡土文化、活化民俗、举办艺术节,为仙岗古村带来全新的活力,最近几天村中民宿还有各个古迹、景点和艺术作品展陈点都人气火爆。”仙岗社区党委书记欧锡康说,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更让仙岗在文化保育、古村活化之路上越走越稳,村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也越来越强,反过来促进村民更加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希望接下来再接再厉,在文化保育、古村活化升级上面取得更大成效。

南方+记者 林洛峰 

通讯员 鲁浩

相关阅读:

「会面」艺术家陈洲:我在丹灶“玩”番塔


编辑 王雪妃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