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一名男子带着老婆孩子急匆匆跑进惠州六院急诊医学科。
“护士,我老婆心脏病犯了,心跳很快,请帮忙先看看!”男人焦急的说道。
经验丰富的分诊护士卢锦绮立马放下手中的工作,为男人的妻子行心电图检查,同时通知值班医生罗永彪副主任医师查看患者。
罗永彪医生查看了心电图并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经了解,患者张女士今年28岁,4年前突发心跳过快在外院就诊,当时诊断为“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当时予常规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后症状无好转,后来输液用药后才缓解出院。此后4年间总是反反复复发作,每年都会发作2-3次,每次都到医院输液用药才会好转。期间,医生也建议张女士行射频消融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未做该手术。今日午休忽然感觉心跳过速、胸闷,自测脉搏约200次/分,遂急忙到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救治。
罗永彪副主任医师了解该情况后,建议患者采取改良版瓦式动作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夫妇了解后一致同意采取该救治方法。
在罗永彪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急诊医学科护理人员紧密配合,让患者保持半卧位并用嘴对着一只去除了针头的空注射器吹气,患者维持一定量汞柱的压力,像吹气球般将活塞吹起。此时,医务人员瞬间将患者平卧,双腿抬起。这时所有人的目光锁定在监护仪心率显示区,“奇迹”出现了——张女士的心电监护提示转为窦性心律,复查心电图结果正常,胸闷、心悸症状好转,复律成功!张女士的先生亲眼目睹了这一切,既惊喜又惊讶,“以前每次都要打针输液,这里一个动作就解决问题了,遇到你们真好!谢谢你们!”张先生竖起大拇指夸赞道。
▼纠正前心电图:心率191次/分
▼纠正后心电图:心率92次/分
医生有话说
惠州六院急诊医学科主任罗志敏表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也是急诊医学科的常见急症之一,一般完善心电图可以确诊。常规的处理方法是刺激迷走神经、药物治疗、导管射频消融术和同步直流电复律为主。而改良版的瓦式动作对于有适应症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简单易行、效果好、安全性高,在急诊医学科尤其值得推广应用。
关于改良版瓦式动作的相关操作
患者取半卧位,选取去除针头的10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并嘱患者口唇完全包住头端,确认无漏气后 指导其深吸气后,尽力呼气吹动注射器活塞移动[压力约40 mmHg ( 1 mm 11g=0.133Kpa)]。持续用力呼气15 s后迅速平卧,护士迅速抬高患者双下肢45° -90° 维持15s,嘱其再保持半卧位15s,即为一次完整的改良Valsalva动作。[1]
以下这几种情况
不能进行Valsalva动作
1、改良Valsalva动作因为抬高下肢可增加循环静脉血液回流,增加心脏负荷,因此主动脉瓣狭窄、近期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III级以上,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不适用;
2、改良Valsalva动作会增高眼压,青光眼、视网膜病变患者禁忌;
3、改良Valsalva动作要求骤然平卧,会引起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导致回心血量过少、心率减慢、心排量突然减少,从而引起妊娠期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严重时会发生晕厥,因此,妊娠晚期人群不适用。
参考文献:[1]林文风,孙立琴,张小红,程宝珍,张国文.改良瓦氏动作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急诊转复中的应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1,(第9期):1121-1123.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