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与港股公司2023年中报披露期结束。据wind统计,截至6月30日,深国资实控人A股H股企业达35家。这批企业主要分布在哪些行业?过去有哪些重点发展阶段?
深圳国资国企与深圳城市不断创新发展
深圳国资1月16日官方披露,深圳国资全系统拥有上市公司增至37家,资产证券化率达到60.8%。
而据wind数据,截至6月30日,在A股和港股之中,实际控制人为深圳市人民政府或深圳市区两级国资委及旗下国企的上市公司,有35家(一家为深港两地上市,在此合而为一,以下简称“35家公司”),约占A股与港股中公司属性为地方国有企业的上市公司总数(1079家)的3.34%。考虑到信息不完整性,这一数据仅做参考。
深圳国资实控上市公司
回溯历史,20世纪80年代,深圳国资国企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开创“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1983年,深圳国资组建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1987年,深圳成立国有资产专门管理机构——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探索建立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到20世纪90年代,作为深圳产业升级的先导力量,深圳国资国企推动深圳主导产业从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跃迁。进入21世纪初,深圳国资国企完成284家国有企业整体改制,深圳国资国企从一般竞争性领域中有序退出。
而在近些年,深圳国资国企加快推动国资布局结构调整,通过纾困支持,入股英飞拓、科陆电子、怡亚通、铁汉生态等多家民企,帮助民营企业走出流动性危机,并对其中对麦捷科技、怡亚通、英飞拓等实现了实控,并成为万科A、中集集团、荣耀等龙头企业的第一大股东。
35家公司营收占统计企业总营收近四成
据wind统计,截至2023年6月30日,35家公司中有34家在深圳辖区;有32家A股公司,4家港股公司。公司实控人或为深圳市区政府、市区国资委或市属区属国企,其中,29家为深圳市国资委旗下企业。
从行业分布来看,深圳国资实控上市公司分布在10个二级子行业(按证监会分类),其中制造业企业最多达8家,房地产业企业6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6家,之后是批发和零售业企业4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3家。
深国资实控上市公司是深圳国资系公司中的优质资产。南方+记者统计,2023年1-6月,这35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共计1966.88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净利润(非归母净利润)共计121.63亿元。
而根据深圳市国资委官网显示,同期,深圳市国资委财务统计快报企业与区属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共计4982.0亿元,净利润共计358.5亿元。
比较而言,深国资实控上市公司在深圳市国资委财务统计快报企业与区属国有企业的比重分别达39.47%和33.92%。
【撰文/制图】南方+记者 李荣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