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已进入登革热、红眼病高发期,居家或旅行请做好防护

寮步政法
+订阅

虽然已经到了深秋但天气依然炎热加上充沛的雨量

有没有人觉得忽然一下子就“蚊”山“蚊”海了

蚊子虽然本身不产毒

但是却可以传播很多种病毒

譬如大名鼎鼎的登革病毒

↓↓↓

最近确实很多地方报告了登革热疫情

据 云南瑞丽市卫生健康局消息,2023年9月18日0-24时,瑞丽市登革热病例新增96例(本地感染95例,缅甸输入1例)。目前在治507例,居家观察119例,无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

据央视网9月1日消息,中国台湾 登革热破3000例,恐重演2015年大流行。

据厦门日报消息,记者8月28日从厦门海关获悉,厦门海关所属机场海关近日在入境航班中检出 厦门 口岸今年首例登革热病例

据  越南 卫生部8月29日通报,截至8月23日,越南全国今年累计确诊登革热病例61799例,其中死亡病例14例。

目前我市也进入了登革热疫情的高发期

在我省登革热的传播媒介

主要是白纹伊蚊(习性:喜欢在干净的水里产卵)

居家防蚊

家庭灭蚊可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1.  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

房间可安装纱门、纱窗,在高发期可用滞留喷洒的杀虫剂涂抹纱窗,效果更好。休息时使用蚊帐减少人蚊接触。

2. 正确使用各类卫生杀虫剂。

选用三证(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和产品标准号)齐全的产品。

(1)使用蚊香,按使用说明驱蚊灭蚊,将蚊香放在通风处上风向。

(2)选用家用卫生杀虫剂,如市售有合格证的杀虫气雾剂(含拟除虫菊酯药物)。施药前先关闭门、窗,同时重点喷洒各类柜后、床、台、桌底下、沙发下、墙角线、杂物处。使用时尽量不要朝衣物、床单、家具、皮肤上直接喷洒,喷洒之前要收好食品和餐具,喷洒之后关好门窗,待1小时之后开窗通风,散尽之后再进入房间。

杀虫气雾剂不要让婴幼儿接触,如果不慎将药液喷到皮肤上,要及时清洗。

(3)也可采用市售灭蚊片,按使用说明书使用,点燃后关闭门、窗,0.5~1小时后再打开门、窗通风20分钟后,人方可进入室内。

药物使用安全注意事项

必须选用有农药登记证的卫生用杀虫剂。杀虫气雾剂喷洒过量对人体会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在家中使用杀虫气雾剂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上述推荐的药物都是对人畜毒性较低的卫生杀虫剂,但仍需注意安全,需将药物保持在儿童不易获取的地方,避免儿童触碰或误食。同时接触药物后应洗手。

3. 清除孳生地

家庭防范登革热,光杀灭成蚊只治标不治本,想要彻底解决伊蚊的困扰,最重要是要清除它的孳生地,再结合灭成蚊,才能标本兼治。

(1)居民家庭花瓶和水养植物至少每星期彻底换水一次,要彻底清理饮水机水盘、空调托盘、花盆底碟(托盘儿)积水,有盖子的盖上。每周检查卫生间和厨房的地漏或者更换具有防渗等功能的安全地漏,保持地漏处无积水,并时常喷洒杀虫剂,不给蚊子生存空间,垃圾桶应加盖。

(2)庭院喷水池、假山水池、荷花盆、莲盆等积水无法清除时,可采取养鱼(例如食蚊鱼、斗鱼、金鱼等)等方法,吃掉水中的虫卵和幼虫,杜绝蚊虫孳生。将杀虫缓释剂投放于难以清除或不能清除的积水(如车库积水井等)中,可在一定时期内(约15天)起到持续灭杀蚊卵的作用。

旅行防蚊

1. 到登革热流行区游玩时,尽可能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喷洒蚊虫驱避药物,避免蚊虫叮咬。

2. 早晨和傍晚为伊蚊出没频繁时段,尽量避免在该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玩耍。

3. 入住酒店如有纱门、纱窗等防蚊设备,应保持关闭。

被蚊子叮后怎么办?

被蚊虫叮咬后可用以下几种方法缓解:

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干净;冰袋冰敷在叮咬处;局部涂抹清凉油等止疼止痒药膏。

如果发生局部肿胀、感染,及发热、皮疹等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

这些人要注意

如果过去2周曾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东南亚)或地区(云南)逗留,或自己生活与活动的社区、街道、甚至城市范围内有登革热发生,当出现突起发热(有时可达39°C),同时伴有以下症状之一——明显疲乏、厌食、恶心等,常伴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时,应考虑自己有感染登革热的可能,需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具体的症状及住家周围有人感染登革热的情况。

这类人群还要主动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避免蚊虫叮咬,以防家人和朋友感染。尽量避免外出活动,如外出必须使用驱蚊剂,穿浅颜色的长袖衣裳和长裤;住所要安装纱门和纱窗,避免蚊虫入内。

提醒!红眼病高发!

1

传染性极强

红眼病(医学名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属于丙类传染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的急性病毒性眼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0型(EV-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病毒变异株(CV-A24v)引起,腺病毒也可引起。

2

人群普遍易感

多发于夏秋季,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 可以由不同型别病毒单独感染发病,也可发生两种病毒混合感染

  • 病后免疫持久性差,康复后仍可以被不同病原体感染而再次发病,亦可能在间隔数年后被同一种病毒再次感染而发病。

学校、幼托机构和工厂企业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易发生聚集性传染。

3

感染招数多

急性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以下几种途径也可能会导致感染:

  • 直接接触病人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

  • 与患者握手等身体上的接触

  • 接触患者的生活用具(如毛巾、穿过的衣服、脸盆等),患者摸过的东西(如门把手、公共汽车扶手等)。

  • 接触被污染的水(如池塘水、游泳池水等)。

  • 接触患者用过的眼药水等物品

4

起病急,症状明显

  • 红眼病起病急,刺激症状重。主要症状包括眼内有异物刺激感、眼红、眼部刺痛、畏光、眼部分泌物增多

  • 发病开始时多为单眼,很快传染到另一眼,发病两周内传染性最强。

  • 红眼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一般为7~10天,预后良好,偶有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5

关于治疗

  • 患眼局部用药可用抗病毒眼液,如0.5%病毒灵眼液,5%吗啉双胍眼液,鱼腥草滴眼液,开始时每小时一次,3天后逐渐减少次数,晚间涂更昔洛韦眼膏或抗生素眼膏。

  • 中药金银花、野菊花、板蓝根、桑叶、薄荷等热熏敷或提取液滴眼对缓解症状有一定疗效。

  • 具体建议参考临床医生医嘱和药物使用说明。

预防红眼病“5+3+4”

校园防病“5招”

1.加强学生健康管理

  • 学校、幼托机构应开展晨(午)检制度,晨检中发现有异样状况或疑似病例者应暂停入园或入校

  • 培养学生养成勤洗手、不共用生活用品、不揉眼等良好的爱眼卫生习惯。

2.加强职工健康管理

对职工要开展健康监测,如员工出现相关症状,需尽快调离工作岗位,居家治疗休息

3.保持环境卫生清洁

定期对学习生活环境内的公共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于不适宜用消毒剂消毒的物品可在阳光下暴晒。

4.规范处置病例

  • 在校期间如出现相关症状时,应立即报告校医,并暂停集体活动和他人接触,如症状较重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用药及休息。

  • 经确诊为“红眼病”的患者,隔离管理期为发病7天后,以症状消失为解除隔离的判定条件。

5.理性应对聚集性疫情

  • 报告病例:学校或托幼机构如果发生聚集性疫情,应及时上报辖区疾控中心,按要求开展疫情处置。

  • 做好清洁:保持教室和宿舍良好通风,加强清扫和消毒工作,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特别是要做好校内公共场所、公用物品、校车等物品的消毒工作。

家庭防病“3招”

1.勤通风

居室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勤清洁

定期对孩子的餐具、衣物、玩具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做好家里卫生清洁工作。

3.注意隔离

若家中有人感染红眼病,应做好隔离措施,防止家庭内传播。

个人防病“4招”

1.勤洗手

养成勤洗手、勤剪指甲的好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避免用手揉擦眼睛。

2.不共用

不与家人共用毛巾、脸盆、枕头、眼药水、眼镜等物品,个人物品单独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3.常清洗

经常清洗、更换枕套、床单和毛巾等生活用品。

4.不接触

如眼睛出现不适症状,不要前往游泳池、公共浴室等公共场所,避免与家人直接接触。

来源:东莞疾控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