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校园欺凌事件惊骇舆论场:未成年人施暴为何没有下限?

南方周末
+订阅

成年人由于“脸面”、道德感或“斗而不破”的需要,欺凌可能往往是有限度的;未成年人由于心智不成熟,没有那么多顾忌,一旦施行欺凌,往往没有下限,足以惊骇成年人,令人感觉怎么有些孩子是天生的恶魔。“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另一面可没有那么美好。未成年人从欺凌走向性欺凌、性施暴,正是这一内在逻辑的体现。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陈斌

责任编辑|辛省志

发生在山西大同大成双语学校的未成年人欺凌事件,震惊全国。大家在震惊之余也在追问:难道某些孩子是天生的恶魔吗?

也许,只有我们深入未成年人的世界,才能正确且深刻理解此类事件的发生学。

首先,看似弱小无力的孩子为何会欺凌同伴?

其实,欺凌行为与体力关系不大。欺凌本质上是一种心态、手段,目的是为了在施害者与受害者之间构造与建立一种支配—服从的权力关系,欺凌给施害者带来的精神快感是一种支配快感,没有证据证明体力弱小者比体力强大者追求征服与支配的欲望更弱,反而在某些情形下体力弱小者为了使自己显得强大追求征服感、追求支配别人的诱因更足。

体力弱只是相对而言,总有比TA更弱的。而且,体力弱的人施行欺凌往往有个特征,就是抱团。在有组织的欺凌面前,哪怕被欺凌者体力更强也没有意义。对这些人来说,把体力强的人制服、匍匐于他们的脚下,这种快感是无与伦比的。所以,一群体力上不怎么样的人抱团、有组织欺凌别人时,他们往往还会留下视频,记录自己的所谓成就。

还需说明的是,未成年人施暴与性别无关。在大同事件引发空前的关切之时,实名认证的刑法学教师蔡雅奇收到了投稿:一位女同学被宿舍的其他女同学欺凌,同样有强迫性的涉性行为,施害者还拍下了视频。故而,在未成年人欺凌乃至性欺凌事件中,不要拿体力强弱与性别说事,这会把对欺凌本质与成因的理解走偏,然后得出错误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其次,欺凌是追求征服与支配关系的工具,初生牛犊未必不如虎。

成年人由于“脸面”、道德感或“斗而不破”的需要,欺凌可能往往是有限度的;未成年人由于心智不成熟,没有那么多顾忌,一旦施行欺凌,往往没有下限,足以惊骇成年人,令人感觉怎么有些孩子是天生的恶魔。“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另一面可没有那么美好。未成年人从欺凌走向性欺凌、性施暴,正是这一内在逻辑的体现。

任何一个文明社会在某种程度上都多多少少是建立在性禁忌与性羞耻的基础上的。哪怕现代社会打破了一些,松弛了一些,但也难以改变这一事实。以你最引为私密与羞耻的事情,拿到公开场合当众强迫你、凌辱你,就可以从精神上打垮你、施暴者完成了对你的精神规训,实现了对你的精神支配,你就在精神上成为了施暴者的奴隶。

以上两点,构成了未成年人欺凌乃至性欺凌事件的发生学。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有一些应对与预防之道。

第一,具体到大同校园事件,大家注意到事件发生在学校宿舍内。这么小的孩子离开父母去住校,是很成问题的。当然,由于学校关并数量减少,孩子的分布会越来越稀疏,导致每个孩子上学的平均距离就越来越远,可能到某个阶段不得不住校以节省每天通勤时间。不过,如果孩子只是上小学,还是就近入学为好,确保孩子每日回家,父母也能够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与精神状态,有问题可及早发现。

第二,要明白孩子的世界并不是天真无辜的。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一个有很多人的稳定环境中与两人或多人的固定互动交往中,不可避免会有隐性或显性的等级关系、主导与被主导或影响与被影响关系。这是没法消除的,只要建立在主导者人格魅力与跟随者自愿信从的基础上,那就基本上是无害的。但家长要关注此类关系中有没有涉及强制与施暴,有没有质变为支配—服从关系、施暴—受害关系,如果发现了此类苗头,就一定要及时干预。

无论自己的孩子是施暴者,还是受害者,都应该干预与制止,这才是一个正派与负责家长的做法。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施暴者,就占了便宜,然后既拒绝干预,又在别的家长发现问题后推诿、不负责任。孩子的作为很可能就是被这样的家长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塑造出来的,是把一个家庭的教育失败扩大为对其他人、对社会的伤害。

第三,我们的孩子当务之急所需要的性教育是反强迫、反强奸、反性侵、反猥亵教育,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与小学之前,就要对孩子给与这方面的反复提醒与教育,让孩子树立这样的意识:我的身体是私密的、神圣的,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碰的;有人试图碰自己的身体,应该喝止,并报告老师、父母;我的人格与尊严不容凌辱,我有勇气保卫自己的身体、权利、人格与尊严,敢于对一切欺凌说不。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邓素凡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