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一堂科学课,共筑梦想向未来

东莞慧教育
+订阅

STEAM知识科普、模拟机器人体验、车牌识别体验……9月26日,东莞、香港、澳门、新疆(图木舒克市)四地学生迎来科技感满满的同上一堂科学课。课堂上,学生们感受科学的魅力,大呼“过瘾”。

立足实际问题,体验科学智能真谛

如果用电脑指挥汽车停好车?汽车模型的三种底盘各有什么优缺点?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文字识别、车牌识别、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原理是什么?在当天的沙龙课程里,这些都可以找到答案。

“大家好,我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大飞,欢迎所有小朋友来到美丽的松湖莞中。”人工智能课上,在机器人的欢迎声中,同学们纷纷竖起耳朵,仔细倾听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科学教师林泽槟的指导。

课堂刚刚开始,灵动智能的“大飞”就勾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他们纷纷填写自我介绍单,写下自己的姓名、年龄、生活的城市等资料,拿上台给“大飞”使用文字识别技术识别自我介绍单的文字,接着,“大飞”根据识别的结果语音合成专属于每个同学的欢迎话语。借此机会,同学们亲身体验机器人的识别技术,同时进行了一场智能的自我介绍。

随后,组内破冰、技术讲解、制作车牌识别机器人等环节陆续进行,同学们渐渐在脑海中建构起人工智能的概念。他们通过“混搭”的形式组成小组,根据闯关任务单、闯关编程锦囊逐一完成闯关,亲身实践语音唤醒、语音合成、语音评测、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

激发科教热情,交流提升共促成长

体验感“爆棚”的一堂课里,同学们尽情体验和摸索人工智能软件的各种“炫酷”功能,发掘人工智能魅力,激发了解和学习人工智能的兴趣。

而另一旁的“工程实践与人工智能”体验活动则以场地竞速、竞技比赛的方式火热进行中,同样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为了让同学们体会麦克纳姆轮的运用,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教师刘翰林和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教师王卓合作授课,特地将紧张刺激的元素融入课堂。

在EP初体验过后,同学们熟悉了EP机器人结构组成、功能和调用“智能模块”“发射器模块”“云台模块”的使用方法,他们走出课室,在竞速场上一展技能。

“加油,加油!”随着EP机器人绕场地、EP步兵机器人开展“乱斗”,同学们体验到了多功能机器人的魅力,不断拓宽对科学的认知,也在浩瀚神秘的工程和人工智能海洋找到了乐趣。“EP机器人还有许多强大的功能,如果你对其着迷,希望你可以继续探索和挖掘,突破自己,实现梦想。”课后,刘翰林和王卓给同学们留下了结语,鼓励他们继续在科学的世界里勇往直前。

抬头仰望星空,携手合作共向未来

“为什么关于月亮有嫦娥、玉兔、金蟾、吴刚、天狗的神话传说,而没有老鹰、乌龟、骏马等的神话传说?”来自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的黎建智老师的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热烈讨论。

同学们在黎老师的引导下根据月海轮廓找到了月面上的嫦娥、玉兔、吴刚、蟾蜍、天狗等形象,并在松湖莞中天文社团成员的指导下学会了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

感受到同学们的热情,林泽槟表示:“在与他们的互动过程中,我能够真实感受孩子们对技术的热情与对科学的热爱,希望此次课能够在他们心中埋下向往科学、探索科学的种子。”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