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早茶、爱煲汤、饮凉茶……广东人如何健康吃?“岭南膳食模式”来了→

广东科普
+订阅

中秋是吃月饼、螃蟹、柿子的时节

长假即将到来

很多人将开启吃吃吃模式

广东美食千千万

科普君在这里要提醒大家

享受美食的同时

也要注意肠胃健康!

广东人该如何健康吃?

广东省营养学会牵头总结

岭南地区居民传统饮食特点

结合现代循证营养健康证据

组织专家制定了

“岭南膳食模式”

岭南膳食模式内容共有8点

1. 食材广博,搭配合理

2. 蔬菜足量,水果丰富

3. 水产充足,肉禽蛋奶适量

4. 杂豆常有,全谷坚果不缺

5. 饮食清鲜,少盐少油

6. 喝茶多,饮酒少

7. 多蒸煮快炒,少煎炸腌制

8. 叹早茶,常煲汤,重食养

岭南膳食模式有哪些亮点?

怎么践行该膳食模式?

中秋时节

饮食有哪些需要格外注意?

亮点一

“叹早茶”

纳入岭南膳食模式

“岭南膳食模式”的八条特征中有两条涉及“喝茶”,“叹早茶”被专家肯定为“特别好的早餐习惯”。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教授朱惠莲表示,广式早茶物种类多样,主食充足,搭配有荤食、蔬菜,符合“早餐要吃好”的健康饮食理念。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陈超刚介绍,“喝茶多”写入模式,是因为岭南地区天气总体闷热,喝茶有利于补充水分,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及茶色素,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肠道菌群等作用。

不过,喝茶建议喝淡茶水,不宜饮用浓茶。此外,茶叶中含有咖啡因,需要注意饮茶的时间和剂量。

亮点二

“常煲汤”获肯定

粤菜文化中有一句“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广东人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食材煲汤,讲究药食同源,将饮食与养生融为一体。汤料中既有丰富的动物性食物,也常用杂豆、根茎类和部分药食同源类植物。

对于“老火汤嘌呤高”的问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副主任王冬亮表示:尿酸高低的关键是代谢问题。正常人体每天可以代谢掉600毫克嘌呤,因此均衡饮食、保持运动才是更应该关注的问题,每天适量喝汤并不会直接导致尿酸高。

当然,痛风急性发作期以及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高危人群,则要严格控制嘌呤的摄入。

如何实践

“岭南膳食模式”?

实践岭南膳食模式,要从一日三餐做起。

首先,食物选材上要新鲜和多样,不能来来回回就是那么几个菜。各大类食物,如粮谷和豆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类,在每一餐或至少在每一天都要有。

其次,在总量控制、吃动平衡的基础上,各大类比例要适宜。

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曾经开展过广东三大菜系(广府菜、客家菜、潮汕菜)膳食结构和营养特点研究,报告指出,对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三大菜系地区居民在吃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广府菜地区:

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多吃杂粮饭。《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

经常在外就餐和点外卖的居民注意荤素合理搭配,吃动平衡。

▍潮汕菜地区:

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摄入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

控制畜禽肉和水产品的摄入量。

▍客家菜地区:

控制畜禽肉的摄入。鱼、禽、蛋、瘦肉的摄入要适量,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0-200克,减少猪肉摄入量。

少吃烟熏和腌制等加工肉制品。

第三,在烹调上,多蒸煮和快炒,少油煎、油炸、烧烤或腌制,少油、少盐、少糖,少加调味品。

比如蒸鱼最后淋上去的豉油,白切鸡搭配的姜油蘸料,这些调料汁让清淡的鸡鱼肉变得更有滋味,同时也增加了盐的摄入。

最后,多喝茶或水,少饮酒、少喝含糖饮料。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ml,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ml。

除了三餐饮食搭配要均衡

这段时间

家家户户会涌现出很多时令美食

也要注意吃得安全

健康吃蟹有哪些要注意?

1不吃生蟹、死蟹

螃蟹中容易携带有寄生虫、细菌等有害生物,生吃很容易感染疾病。

螃蟹死后体内的病菌会迅速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死亡时间越长,体内毒性越大,即便煮熟也不易杀灭,食用后易引起恶心、呕吐、心跳加速等中毒症状。

2不吃肠、鳃、心、胃

蟹肠、蟹鳃、蟹心、蟹胃这4个部位需要去除。

3清洗到位

螃蟹在吃前可以先放水里养一会儿,让它吐出胃里的脏东西,然后戴上手套,用牙刷仔细刷洗螃蟹全身。

4冷水下锅

煮螃蟹一定要冷水下锅,让其随着水温的升高慢慢煮熟。这样做能让腥味散发,另一方面螃蟹不会用力挣扎,蟹腿不容易脱落。

5加对配料

蒸煮螃蟹时加点生姜和紫苏。生姜性味辛温,可以中和螃蟹的寒性,去腥暖胃;紫苏可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另外,黄酒也被认为是螃蟹的绝妙搭档,烹饪时加一点,杀菌、散寒效果也很不错。

吃柿子有哪些禁忌?

1不要空腹吃

空腹吃柿子,柿子当中的鞣酸与胃酸相遇会增加胃部酸度,这会增强对胃黏膜的刺激,甚至会诱发腹痛等问题。

2脾胃虚寒者忌食

柿子性寒,凡脾虚泄泻、便溏、体弱多病、产后及外感风寒者,忌食鲜柿子。脾胃虚寒者可以适当用柿饼代替。

3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柿子的含糖量比较高,而且多为单糖和双糖,如葡萄糖、蔗糖、果糖等,容易引起血糖升高。所以,不建议糖尿病患者吃柿子。

4限量食用

柿子好吃,不能贪多,每天1~2个即可。另外,贫血患者更应少吃,因为鞣酸对于铁的吸收会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缺铁性贫血的患者。

5生柿子尽量不吃

相对而言,柿子皮当中的鞣酸含量很高,没有完全成熟的柿子中鞣酸含量同样不可小觑。

因此,要吃完全成熟的柿子,且不要吃皮。

过完今明两天

就迎来假期了!

你最期待的美食是什么?

来留言区告诉科普君!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