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广州|鱼灯街,老广州的中秋浪漫

遇见广州
+订阅

02:59

遇见广州|鱼灯街,广州老城区的中秋浪漫

近日,一组光孝路鱼灯图在网络上爆火,光孝路突然多了许多慕名而至的打卡网友。

恰逢中秋国庆将临,光孝路四处张灯结彩,往日主营鲜花、祭祀用品的店面也纷纷开始挂上了各色鱼灯,昔日宽敞闲适的老街顿时热闹了起来。而这里,有一家经营了近30年的手工灯笼店——天就行,就坐落在光孝路中间不起眼的小巷里。

说起鱼灯,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不论是儿时的节庆玩物,或是重要活动的庆典道具,在中国许多传统节庆里,鱼灯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它是由人民创造与传承的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农民们生产劳作的集体记忆。

你也许不知道,鱼灯始于明朝,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鱼灯起源之地,风调雨顺,鱼蟹满舱,就是好年景,就是喜庆之年。鱼与“年年有余”“富足有余”的“余”字谐音,因此,“鱼”在人民心中便成了幸福、美满、吉祥的象征。鱼灯托物寓意,寄托着广大渔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是回忆!鱼灯寄情怀

不仅是今年,往年每逢中秋来临之际,天就行的老板娘英姐就会把提前做好的灯笼拿出来挂到店铺门口。一串串流光溢彩的手工灯笼在微风中摇曳,无数造型各异的鱼灯构成了灯火瀑布,令人叹为观止。游人举起手中的相机,随手拍出的就是古风大片。

根据英姐透露,天就行已经开了将近30年,店铺的日常营生就是制作手工灯笼,谈及开店的初衷,英姐回忆起自己小时候,那时候的孩子没有什么玩具可以玩。但每逢中秋节庆,每家每户都会给自己家里的小孩做手工灯笼。

英姐的父亲以前做的是单车修理生意,闲暇之时便会在档口做手工灯笼给几个子女玩。由于父亲手巧,做出的灯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渐渐受到街坊们的认可和喜爱。

自此,英姐父亲便开始做更多的鱼灯,自己的手工技艺也是在那时候跟着父亲一点一点学会的。鱼灯对英姐来说,既是儿时的情怀,也是子女与父亲之间深深的羁绊。也正因此,英姐一直坚持着天就行的门店经营,光阴飞逝,一晃便是近30年。

有讲究!巧手造鱼灯

鱼灯不但讲究形似,也追求神似。

因此,做一个鱼灯,首先要进行整体的造型设计,这一步可不能马虎。英姐说,开始做新的鱼灯之前,他们会先在网上搜集资料,参考要做的物件的样式,心里有了一个大概的模型之后,才能开始着手进行造型改良。

第二步,就是搭建鱼灯的骨架。以前搭骨架的材料多用细竹,但由于竹子材料制作的手工程度复杂,后来的鱼灯骨架材料也多用铁丝代替。

第三步,就是给鱼灯的骨架上纸。这一步后,鱼灯就基本成型。以莲花灯举例,把造型骨架搭出来后,必须要给它增加果实、花瓣,还要以几片绿色莲叶附在底盘作为点缀,才能做成一个完整的莲花灯。

在鱼灯的材质方面,既有用晶莹剔透的玻璃纸,也有用色彩鲜艳的马拉纸。玻璃纸材质脆弱,制作过程中花的时间也会更多;相比玻璃纸,马拉纸造价更便宜,更结实,据英姐介绍,做马拉鱼灯会更加容易一些,因为马拉纸的造价便宜,用坏了也不心疼。

玻璃纸灯相对来说制作难度会更大,力度的把握最为关键,如果力度不够,纸会变皱,灯笼就不好看了;如果用力过度又会把纸撑破,因此,用玻璃纸做鱼灯非常考验匠人的技术。

可以看到,两种材质的灯做出来的质感有所不同。玻璃纸绚丽夺目,马拉纸典雅古朴。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两种材质的鱼灯各有千秋,都受到顾客的喜爱和追捧。

最后一步,灯身搭建完成之后,可以在灯内燃插蜡烛,或装上小灯泡,夜间舞动,或是提于手中,恍惚间令人有穿越古今之感,别具韵味。

要创新!啥样的都有

临近中秋,店里客人往来如织。忙里偷闲中,英姐热情地向记者介绍着店门口惟妙惟肖的手工灯笼。每年,天就行都会根据当下时兴的样式,在灯笼的款式上做一些创新。英姐说,天就行有一群每年都会来帮衬的熟客,为满足这群“忠实老粉”,天就行不能只卖一成不变的旧款,每年都得进行创新。

像莲花灯、兔子灯也卖得很火。莲花灯又叫荷花灯,寓意着团圆和美,和谐美满;今年又是兔年,兔子灯寓意着突飞猛进,吐气扬眉。

店铺门口挂着英姐新做的恐龙灯、鲨鱼灯、螃蟹灯、海龟灯,还有Hello kitty灯、南瓜车灯等新兴款式,深受小朋友喜爱。新款式一般是小朋友买的比较多,每年既要有“传统经典款”,又要有“时兴潮流款”,做鱼灯也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其他的像金鱼、锦鲤这类传统的鱼形鱼灯,一直以来都是最受欢迎的一款灯笼。“鱼”与“余”同音,寓意着风调雨顺、年年有余,鲤与“利”谐音,生鲜鲤鱼有“好生利”的意头。小小的鱼灯身上,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美好的祈愿。

夜色渐深,光孝路仍旧灯火通明,英姐店里的客人依旧是源源不断、络绎不绝。一盏小小的鱼灯,既化身为人们赏月怀古的节庆氛围神器,也承载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深深祈盼。一期一会,中秋佳节,不妨到光孝路取一盏手工鱼灯,给你的生活添灯增色~

【采写】张晓晨 南方+记者 洪钰敏

【摄影】张晓晨 钟冠婷

【剪辑】钟冠婷

【海报】钟冠婷

编辑 程钰琳
校对 郭晓波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