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姐,是连州市东陂镇一名典型的农村“三有”(有爱心、有经验、有威望)老年妇女,她二十年如一日坚持做志愿,并且带动身边一批“三有”老年妇女为促进东陂镇乡风文明建设、家庭文明建设贡献巾帼力量。
连州“红姐”:将温情与奉献播种在乡村大地上
9月19日,当清晨的阳光透过厨房,身着朴素的“红姐”已在准备早餐,制作茶水、准备配料,不久后,一桌热气腾腾的“炒炒茶”呈现在大家眼前。
“红姐是个热心肠,每当周二、四的早上,她都会请乡镇上的留守儿童及孤寡老人到家里免费享用早餐,这个习惯已经坚持数年。”连州市东陂镇志愿者刘宝红说,周边的群众遇到问题或者生活上有困难,都会想着去寻求红姐的帮助。
刘宝红口中的“红姐”原名李松任,小名叫李卫红,因为她平常老是穿着红衣服奔波,故成为当地群众口中有求必应的“红姐”。即使今年63岁,李松任也还没停下脚步,她每天忙碌于各种活动,带领着一群巾帼志愿者投身到公益事业以及乡村振兴的工作中。
李松任(右一)带队参与东陂镇爱国卫生运动。
让爱心点亮希望之灯
谈及李松任的过往,并不幸运。李松任3岁失去母亲,十多年前,还经历了一段不幸的婚姻,在重新组建家庭后,婆婆起初对她的排斥以及双方四个小孩之间的平衡,让李松任花费了大量时间处理这个大家庭的关系,是李松任日积月累的劳作、包容与温柔,让这个新家变得和睦,充满了温暖及笑声。
在处理好小家的关系后,李松任认为,关爱老人孩子,不仅仅是关爱自家的老人、孩子,还应该把范围扩大,把温暖带给更多的人。1996年,李松任与丈夫开了坚信腊味厂。因经营有方,产品质量保证,销路不错,每年盈利可达10多万元。在生活逐渐宽裕的同时,她与丈夫商量要力所能及去帮助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自此,李松任的家也成为了30多名留守儿童温暖的家。
因为乐善好施,李松任有着“救命恩人”“李妈妈”等称谓。2015年12月,李松任接到镇上廖春冬的电话,得知廖春冬的弟弟廖小龙出了车祸,动手术需准备60万手术费,但手术后也可能会成为植物人。廖春冬希望她能帮助自己生命垂危的弟弟转院回东陂卫生院。知道情况后的李松任,立即联系当时东陂卫生院的主任黄秀凤寻求帮助。李松任还四处为廖小龙打听治疗方法,经过她的牵线,廖小龙在接受针灸、打点滴以及村医独家草药治疗等治疗后,逐步恢复健康。从生命垂危到现如常人,廖小龙家人对李松任感激不尽。
前些年,李松任得知东陂镇白石脚村潘卫莲俩姐妹的父亲病逝,母亲精神失常后,为她们筹集善款,并每个月去看望她们,并送上衣服、水果或现金。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了解到姐妹俩要上网课,李松任又及时为她们送上手机和流量包,并联系志愿者辅导她们学习。“多年以来,李妈妈就像亲妈妈一样关心我们姐妹俩,让我们感到从所未有的温暖。”潘卫莲说,如今姐妹俩也亲切地称李松任为“李妈妈”。
由于多年行善的积累,李松任夫妻俩在笔记本上记着20多位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的名字、地址和电话号码。自2002年以来,每逢过节,李松任都会尽自己所能给他们送去生活用品和慰问金。在大家眼中,李松任是一位细心与热情并存的人,她总是能用和蔼的笑容以及温暖的行动,给予需要帮助的人们无尽的关怀和安慰。
李松任(右一)组织开展关爱老人健康。
把奉献传遍乡村大地
李松任用她的善行义举为很多人带来了温暖与希望。然而,她的奉献远不止于此。
在东陂,有一支赫赫有名的志愿者队伍,名叫“红姐巾帼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志愿服务队),其创始人就是李松任。衔环结草,以报恩德。志愿服务队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如今的一百三十多人,吸引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巾帼”们,她们开展各种活动,积极宣传各种政策法规,密切联系群众,收集社情民意,为建设家乡发挥了积极作用。
李松任带巾帼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018年,志愿服务队被司法局聘请为业余普法宣传队,先后前往连州、东陂、西岸等地开展普法宣传近20场次,涉及宪法、反传销、反暴力等,将法律以更加轻松诙谐的方式传递到千家万户。2019年至今,志愿服务队还被东陂人大聘请为法治宣传队,该队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分布领域广、联系选民面宽、群众信任度高等优势,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带领巾帼志愿者积极宣传政策法规、家风家教宣讲累计达200余场,提升全镇的法律意识。今年,东陂镇“红姐”巾帼志愿服务项目还入选为清远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只要政府需要我们这支队伍的力量,我们就会响应红姐的号召,义不容辞地参加到志愿服务中,这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志愿者雷荣带说。“红姐是我们巾帼志愿者的榜样,她经常自掏腰包办事情,是一位令人信服的领导者。”志愿者刘宝红说。
微小的行动,也能为乡村带来巨大的变化。李松任无私奉献的精神,像一盏明灯点亮了众多人的心房,在她的带领下,镇上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队伍中,大家齐心协力,将这份温情与奉献播种在乡村的土地上,让它生根发芽,传递着爱与希望,不断滋养建设着这片土地。
来源:清远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