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名听障儿童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获新声”

广东健康头条
+订阅

“弟弟,能听见吗?”接受了人工耳蜗手术20天后,4岁的小舒(化名)终于迎来了人工耳蜗的“开机”一刻。

9月27日下午,“听见春天”医疗救助项目医患交流会暨耳鼻喉科义诊活动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举行。项目资助的20名患儿均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现场为部分患儿进行开机调试。

已有20名获助患儿康复出院

今年6月,社会热心企业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学教育基金会捐赠50万元人民币,设立“听见春天”医疗救助项目,用于资助救治失聪和小耳畸形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同时呼吁社会更多热心人士和企业关注和关爱失聪儿童。每个患儿受资助2.5万元,目前已有20名获助患儿顺利康复出院。

“这无疑给我们这个特殊家庭带来爱的希望,帮助我们家减少相当一部分的经济压力,我们一家感激不尽。同时,也祝愿‘听见春天’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现场,小舒的父亲激动地说。

2019年冬天,怀孕七个月的小舒妈妈,因感冒而持续发烧,早产生下了小舒和他的双胞胎姐姐。伴随年龄增长,小舒的父母发现他语言能力低下,连叫“爸爸”“妈妈”都非常模糊,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小舒是双耳重度耳聋,而人工耳蜗可以带他重回有声世界。

为了让孩子重新听见声音,一家人四处筹借资金,但未筹齐手术费用。后来,家属了解到“听见春天”医疗救助项目,成功申请到了资助。

在“听见春天”的帮助下,小舒在今年9月成功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术。

今天,四岁的小舒终于迎来了人工耳蜗开机,“重获新声”。现场,耳鼻喉科团队为患儿们进行复诊检查,调试听力,叮嘱各项术后注意事项。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黄晓明介绍,在项目中为部分患儿植入的植入式听觉设备,可佩戴终身。“很多耳聋家庭因为经济的原因无法进行相关手术,仍是在无声的世界里。如今有基金会的资助,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可以更好为患者服务。”黄晓明说。

我国听力残疾者近3000万人

医患交流会结束后,耳鼻喉科还在院内举行“国际聋人日”——逸仙听力专家义诊活动。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杨海弟介绍,我国听力残疾人数量居视力残疾、肢残、智残等五大残疾人群之首,目前我国听力残疾者近3000万人,每2000万新生儿中就有3万余名听力损害的婴儿诞生,生活中亦有大量语后聋患者。“听力损失不进行治疗的话会导致难以恢复,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交。”杨海弟说。

他表示,“听见春天”项目资助的20名患儿均得到及时有效治疗,预后及康复效果较好。其中,2例双侧中外耳畸形引起双侧听力缺陷患儿分别接受了骨导听觉植入装置和骨桥植入,剩余的18例双侧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则接受人工耳蜗植入。

“目前还有非常多需要帮助的听障人群,希望有更多社会企业和热心人士加入,让更多孩子听到世界的美好。”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基金会理事长古小红说,“守望相助、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未来我们基金会将继续秉承这一理念,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帮助医疗事业的发展,让更多患者受益。”

广东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学教育基金会是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发起,于2023年3月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复注册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基金会致力于促进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医学人才,推进医疗卫生领域的公益慈善服务。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作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广东省规模最大及业务量最大的耳鼻咽喉科疾病诊疗中心,该院耳鼻喉科以人工耳蜗为代表的听觉植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自1998年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技术以来,至今已累计完成手术3000余例。

南方+见习记者 吴雅楠 记者 钟哲

通讯员 黄睿 杨奕帆 刘文琴

编辑 邓素凡
校对 郭晓波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