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坡园的烂尾楼外墙已经加固修缮,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还改善了生活环境,群众的诉求也得到妥善解决,非常感谢信访局帮我们了结一桩心事……”日前,汕头市潮阳区信访局工作人员到文光街道西门社区开展信访回访工作时,信访人吴某升感激地说道。
这是潮阳区信访局多措并举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潮阳区信访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学习践行“浦江经验”,推动领导、制度、资源、服务“四下沉”,积极落实“1+7+10”机制推动“重复信访事项攻坚化解”行动,在标准建设、制度建设、服务群众中提升信访工作效能,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领导下沉,干群互动零距离
潮阳区信访局严格落实领导接访、下访、包案化解制度,按照“三到位一处理”原则,扎实践行“浦江经验”通过领导下访做好民情研判、民心疏导和民意汇聚,统筹协调化解突出信访问题,切实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推动信访积案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提质量。
如针对吴某升信访事项,该区包案领导、区委副书记带案下访,到西门社区与信访人沟通,查看建筑物情况,并协调指示西门社区垫资聘请专业队伍对该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的外墙进行修缮,保障工程质量。同时,还通过持续开展“千名信访干部千镇行解民忧”活动,详细了解辖区信访积案化解、信访事项办理中存在的困难,有效推动了一批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制度下沉,立足长远提质效
构建长效工作机制,既着眼当前解难题,又立足长远提质效。近年来,潮阳区不断完善“信访维稳”各项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
一方面,在区、镇(街道)二级建立信访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开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重大矛盾纠纷及工作中的紧急任务,对重大风险隐患问题,及时通报预警,信息互通共享,建立工作台账,压实稳控责任,以“实”为先,助推矛盾纠纷化解取得实效。
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信访维稳考核机制,将信访工作纳入镇(街道)干部“一岗双责”工作范畴,领导班子成员切实承担起分管领域、所包片包村工作中的信访稳定责任,打造“一把手”亲自抓、班子成员分片抓、相关干部具体抓的信访工作硬格局。
▍资源下沉,一线疏导解矛盾
为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潮阳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为抓手,统筹协调全区各个职能部门,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情况摸透、问题搞准、政策用好,切实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
如针对吴某升信访事项,潮阳区将群众“上访”变成领导干部“下访”,信访部门牵头,街道、社区、法院、住建等部门联动,及时到现场走访、核实、协调,对信访人的诉求以及各部门现场走访的情况多次会商,研究系统性、根本性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确定修缮方案,努力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同时,还邀请律师、人民调解员、心理咨询师等社会力量参与信访接待,真正将资源下沉到群众身边,用各个部门的“努力指数”换取老百姓的“满意指数”和“幸福指数”。
▍服务下沉,答疑解惑听民声
如何更好地服务好信访群众,让反映信访诉求“最多跑一地”?潮阳区信访局大力推进“信访超市”标准化建设,把“信访超市”打造成整合基层治理资源、服务群众多元诉求的重要平台,该区信访超市被评为广东省县级标杆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
同时,持续深化信访服务内容向一线下沉,在街道一级完善调解机制、培养调解人员,与信访群众面对面交流,有效减少重复信访行为。比如,在吴某升信访事项中,工作人员在调处过程中发现信访人认为外墙虽已铲除,但仍存在建筑主体砖块掉落的安全隐患,要求彻底解决。
为圆满化解该信访事项,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安全,该区信访部门主动提出并协调街道积极向上级有关单位申请专项资金16万元,用于后续维修工作并及时启动修缮直至信访人满意,真正做到事心双解,案结事了。
南方+记者 黄嘉锋
通讯员 郑望凡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