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生物样本库正式启用。作为“生物银行”,这一样本库存储容量可达30余万份,将为临床研究提供高质量储存资源和信息数据,并夯实医院高水平平台建设,推进医院临床研究与转化医学的创新高质量发展。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罗东、三级调研员戴莉红、医政医管科科长王惠斌、体制改革科科长叶玉棠,在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蔡立民,党委副书记、院长袁耀钦,党委委员、副院长区彩文,生物样本库主任陈英华等陪同下,为生物样本库揭牌。
今年7月31日,国家科技部公布了中国人类遗传资源行政许可事项2023年第14批审批结果,市人民医院生物样本库顺利通过了保藏审批(国科人遗审字〔2023〕BC0058号),保藏能力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成为东莞本地可保藏多个病种的综合型生物样本库。
生物样本库又称“生物银行”,是指对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等样本进行收集、处理、存储以及样本相关临床、病理、治疗等标准化管理的应用体系。生物样本库作为高水平科研的基础设施,对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临床医学、转化医学和基础研究的资源宝库,在疾病预防、预测及个体化治疗上越来越发挥出重要作用。
东莞市人民医院生物样本库主任陈英华介绍,东莞“双万”城市,建设东莞本地的生物样本库,不仅能够实现对生物样本的规范管理,也有利于针对东莞人群开展相关疾病的医学研究和精准治疗,尤其是针对一些具有地域特点特殊病种的遗传资源保存、研究和防治。
这一生物样本库位于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大楼负一层,占地900平方米,主要分成四个功能区域,分别是样本接收区、样本处理区、样本质控区、样本存储区,可开展各类生物样本的标准化处理及保存,并满足不同类型样本的保存条件,包括-80℃超低温保存、-196℃液氮保存以及常温保存;可存储包括血液、尿液、粪便、组织等多个种类,存储容量可达30余万份,并预留了进一步扩容的空间。
市人民医院生物样本库拥有先进的生物样本管理系统及环境监测系统,配备专业技术团队,制定了标准化的样本处理、存储操作流程以及管理运行机制,有效保证了生物样本的质量。
接下来,市人民医院生物样本库将在国家科技部保藏行政许可获批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保藏技术规范要求,为医院提供标准化、规范化、合法化的生物样本存储服务,并以国内外生物样本库行业建设标准为指引,不断提升标准化技术。
南方+记者 欧雅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