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汤燕良:高铁助力惠州将城市空间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

南方日报

 点击查看专题报道

9月26日上午,备受广东期待的广汕高铁正式通车运行。惠州作为全线设站最多的城市,“3线9站”的城市高铁站线格局照进现实,全面融入广州、深圳“1小时高铁经济生活圈”,迈入湾区协同发展新篇章。

“广汕高铁的开通是惠州空间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的重要机遇。”惠州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团队专家、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土空间创新所副所长汤燕良直言,高铁的开通将有效释放沿线地区的空间资源潜力,激活站点周边空间流量,带动枢纽地区开发,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带动整个城市发展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纵观整个珠三角地区,平均国土开发强度已经达到18.7%,深圳、东莞更是超过了50%,而惠州现状国土开发强度仅10.9%,仍有较大可拓展空间。汤燕良介绍,根据惠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结果,全市约80%的空间拓展潜力都集中在市域南部,尤以广汕高铁沿线地区居多。

“释放城市空间资源潜力,引导城市发展重心南移,推动惠州从临湖沿江集聚到向海向外发展,进一步拉升城市空间骨架,激活各城市组团活力。”汤燕良认为,高铁将更有力地引导惠州更好更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沿海经济带,打造惠州建设“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主战场。

聚焦随广汕高铁一并开通运行的惠州北联络线和仲恺联络线,实现广汕高铁与既有赣深高铁的接驳互通,惠州北站、惠州南站两个高铁站也将正式从过路经停站晋升为区域枢纽站点。

如何紧抓机遇打造粤东交通枢纽门户城市?汤燕良认为要统筹规划发挥好9个站点的功能,有所区分有所侧重,引导惠州与广州、深圳、汕尾等周边城市的跨区域合作和跨界要素深度融合,发挥惠州北站、惠州南站等高铁枢纽的关键节点作用,推动对应城镇空间组织模式将从“中心—外围”模式转向“枢纽—网络”模式转变。

汤燕良认为,在这一背景下,惠州要走极点带动、轴带串联的空间路径。极点带动,就是以产业为先导,在轨道沿线集中力量打造中韩(惠州)产业园、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惠东新材料产业园、金山新城等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强劲带动能力的发展极,引导土地等资源要素优先向重大平台集聚,打造惠州建设“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主战场。轴带串联,就是依托轨道交通联络线以及“丰”字形交通轴线,实现各产业节点之间的直通直连,为做大做强城市发展区提供网络化支撑,促进城市多向开放发展。

面对湾区城市之间的竞争形势,惠州如何让高铁规避“虹吸”,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在汤燕良看来,高铁格局下的“辐射”和“虹吸”,是一个相辅相成、双向流动的过程。对于惠州而言,关键在于用好高铁的空间串联组织作用,将更多的人口、产业、资本导入惠州、留在惠州,让区域优质高端要素实现更高效率的配置。

惠州要发挥好高铁优势,要不断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服务水平,集聚更多高端要素。汤燕良认为,在湾区协同提速的环境下,惠州要积极参与区域产业竞合,谋划打造高端产业平台,加速现代化产业体系提档升级,与中心城市形成相配套、相衔接的产业分工,带动城市实力整体提升;同时也要立足自身优势,进一步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服务水平,让更多产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抓牢发展机遇,真正让高铁成为城市发展的“助推器”。

南方日报记者 张峰


编辑 糜朝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