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专辑#县委书记打擂台#
蕉岭打造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综合示范窗口|县委书记打擂台·第三季
蕉岭,地处广东省东北部、粤闽赣三省交界,是世界长寿乡、中国生态文明县、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县。当前,蕉岭举全县之力打造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综合示范窗口。
建设中的广福园区,正是蕉岭融湾入海的主平台。一个多月后,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蕉岭分会场将在这里举行项目签约动工仪式,一座产城融合的工业新城即将拔地而起。
如今,拥有老区苏区振兴、“百千万工程”、融湾入海三大政策叠加发展机遇的蕉岭,如何全力开辟新赛道,构建绿色建材、资源经济“双百亿产业”,争创省“百千万工程”示范县?
本期主持人是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彭琳,邀请的嘉宾分别是:
梅州市蕉岭县委书记 刘鸿涛
梅州市蕉岭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钟光庆
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党委书记 罗伟春
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何坤皇
广东健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严兰明
广东省建筑材料行业协会碳酸钙镁分会秘书长 刘平
锚定目标,上半年全县GDP比增6.8%
主持人:今年年初,蕉岭定下的GDP增长目标是6.5%。大半年过去了,经济数据如何?
刘鸿涛:今年以来,蕉岭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排名全市前列。上半年,全县GDP比增6.8%,固定资产投资比增57.2%,增速居全市第一,其中工业投资比增67.6%,增速居全市第二。我们有信心,全力以赴完成年初定下的目标。
蕉岭正在举全县之力打造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综合示范窗口。徐志宝 摄
主持人:蕉岭正在举全县之力打造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综合示范窗口,优势在哪里?
刘鸿涛:蕉岭是一个“三区”叠加之地——原中央苏区、生态发展区和省际边界地区,如今拥有老区苏区振兴、“百千万工程”、融湾入海三大政策叠加的发展机遇。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有“左右逢源”的区位。蕉岭是“交界变交会、边沿变前沿”,产业发展空间大,消费市场需求多。
第二,有承接转移的空间。我们拥有两个园区,蕉华园区和广福园区,是梅州收储并连片开发利用产业平台国有土地最多的县。
第三,有再造资源的优势。蕉岭是广东重要的水泥和新型建材生产基地,同时拥有优质的生态资源,森林覆盖率达79.04%,还是世界长寿乡,水土富硒元素含量非常高。
第四,有改革创新的特质。蕉岭历来是改革探索的“摇篮”和“试验田”,近年来承担了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全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全省城乡融合发展试点等重大改革任务。
广福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汪敬淼 摄
主持人:听说书记刚刚从上海培训出差回来,有什么收获?
刘鸿涛:最深的感受是,江浙沪千帆竞发、勇立潮头。广东特别是梅州、蕉岭,要发扬广东改革精神,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担当,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克难攻坚,才能真正走在前列。
工业立县,推进“三驾马车”协同并进
主持人:今年,广东提出制造业当家。蕉岭一直以工业立县,接下来怎么进一步壮大工业?
刘鸿涛:县域经济的根基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工业是蕉岭的传统支柱产业,占三次产业比重长期超40%,稳居全市第一。
但是,我们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短板依然是发展的最大痛点,为此,我们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立足优势而不满足于优势,推进工业立县、工业强县,构建绿色建材、资源经济“双百亿产业”+大健康产业,“三驾马车”协同并进的产业布局,走好旧动能提升与新链条塑造之路。
蕉岭拥有连片毛竹林面积15万亩。汪敬淼 摄
主持人:“三驾马车”如何并驾齐驱?蕉岭的“打法”是什么?
刘鸿涛:蕉岭县的做法概括起来就是6个字,“焕新”“再造”和“成链”。
“焕新”就是以传统绿色建材产业强链延链,加快塔牌等3家建材骨干企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百亿绿色建材产业集群。
“再造”就是双轮驱动,优化产业结构。高起点规划打造广东乃至华南地区优质的绿色重钙循环经济产业园,力争五年再造一个资源经济新支柱。
“成链”就是以世界寿乡优质的食材、富硒的土壤接二连三打造大健康产业链条。从田间地头不断延伸产业链,探索建设食品(保健品)产业园。
主持人:今天塔牌集团的何总也在现场,接下来在蕉岭有哪些投资和建设计划?
何坤皇:我们将推进建设绿色工厂和智能工厂,至2024年全面完成所有水泥生产线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同时,推进建设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项目、光伏发电和新型储能项目,借融湾先行区建设东风,推进企业多元化发展。
塔牌集团的控制室内员工正在查看各个场所的情况。汪敬淼 摄
主持人:刚刚书记也讲到,要再造资源经济新支柱,这如何理解?
刘鸿涛:再造资源经济新支柱,主要的出发点还是优化结构,要积极寻找产业发展的新路径。碳酸钙号称“工业粮食、工业味精”,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要体现资源的合理价值,最核心的就是要把产业链建起来。同时,打造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大力培植根植于本地的特色产业,这也与“百千万工程”提出的“立足资源禀赋”“分类引导差异化发展”相吻合。
主持人:打造百亿绿色重钙产业集群,具体有哪些硬核举措?请县自然资源局的钟局长讲一讲。
钟光庆:一是高起点编制好园区规划,在广福镇科学规划了13平方公里的百亿绿色重钙循环经济产业园。二是充分发展资源潜力,在园区新设立一个大型大理岩矿区,同时积极引进优质企业和项目。三是全力抓好要素保障,积极争取资金73亿元,向省、市争取了1600多亩新增建设用地。
主持人:今天现场也请到了行业专家刘秘书长,您对蕉岭未来产业的布局有什么好的建议?
刘平:有三点建议:建议蕉岭建设绿色重钙新材料产业园,覆盖上下游全产业链,提升产业产值、附加值和税收。建议成立绿色建材产业专班,专人专业管控发展产业。建议由大型央企或国企担当重任,以保障产业发展所需资金和人力的持续投入。
刘鸿涛:我觉得非常好,我们将设立一个特色产业科,在园区专门就碳酸钙产业的发展问题加强研究、加强推动,整体规划、久久为功。
“四突出四打造”,争创省“百千万工程”示范县
主持人:今年是广东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开局之年,蕉岭如何推进好这项“头号工程”?
刘鸿涛:在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蕉岭县坚持一体化促进强县促镇带村,通过狠抓融湾入海重心、县域经济核心,擦亮绿美生态底色、改革创新特色的“2+2”工作体系,全力争创全省“百千万工程”示范县,主要是“四突出四打造”:
一是突出制造业当家,打造全省乃至华南地区高起点规划、高附加值收益的绿色重钙循环经济产业园。
二是突出产业为要,打造石窟河“寿乡画廊”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的全省标杆。
三是突出绿美经济,打造绿美广东梅州样板的蕉岭示范。
四是突出党建赋能,打造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省级示范。
群众正在“寿乡画廊”散步。汪敬淼 摄
主持人:书记刚刚提到产业兴村。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建设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蕉岭有什么打法?
刘鸿涛:我们的打法可以用八个字概况:接二连三,联农带农。
一是把“一粒米”做成大品牌,推动丝苗米产业园扩容提质率先形成乡村产业社区。二是把“一根竹”做成大产业,推动毛竹产业园打造国内领先的活性炭生产基地,三是把“一瓶蜜”做成大市场,推动蜜蜂产业园向食品、保健品产业延伸升级,建设健康食品生产基地。
蕉岭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龙安片区。汪敬淼 摄
主持人:毛竹产业园正是健态牵头建设的。请问严总,当初为何选择在蕉岭?
严兰明:我是闽商,选择蕉岭有两个原因,一是蕉岭产业基础好,毛竹具有发展成规模产业的基础和潜力;二是蕉岭营商环境好,在政策、投融资等方面对毛竹产业有很大支持。我们将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对传统毛竹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争取在2024年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活性炭生产基地。
主持人:新铺镇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请问罗书记是如何推进这项试点工作的?
罗伟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新的土地改革,“点土成金”,推动县域、镇域经济发展。
一是通过调田、汇田、增田、聚田“四田”赋能,在石窟河沿线打造1.2万亩的耕地保护集聚区。二是通过治山、治水、治林、治田“四治”提质,全面提档升级镇域185平方公里的山水林田生态。三是优化存量地、闲置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四地”布局,腾挪空间推动蕉华园区扩园提质。
新铺镇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徐志宝 摄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书记您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梅州工作,您觉得蕉岭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刘鸿涛:从我们国家《梅州方案》融湾政策的出台,到省委“百千万工程”、绿美生态建设、产业有序转移平台等重大战略部署的实施推进,让我真切感受到梅州蕉岭苏区振兴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了。这两年来,梅州人民、苏区人民的精气神大幅提升,苏区融湾入海振兴发展的大好局面正在显现。
主持人:请书记用两句话来推介蕉岭。
刘鸿涛:老区不老,苏区不“输”。蕉岭以“百千万努力”落实“百千万工程”,做有为政府,建有效市场,全力开辟新赛道、打造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成果的新窗口。选择蕉岭,共赢未来。
>>更多相关阅读
如何打造大湾区旅游目的地?清新这样做 | 县委书记打擂台·第三季
“中国第一甜县”遂溪如何让产业更兴?|县委书记打擂台·第三季
【总制片】王义军 郎国华
【总统筹】王溪勇 王海军 陈戈 林焕辉 曹斯
【编导】彭琳 张盛良 黄进 石磊
【视觉统筹】张由琼 李细华 张西陆 张哲
【主持】南方+记者 彭琳
【脚本】南方+记者 彭琳 陈萍 陈薇
【采写】南方+记者 陈薇 陈萍 黄韬炜 实习生 方雯秀
【拍摄】南方+记者 石磊
【摄影助理】刘建 苏颖 黄彬翔
【剪辑】南方+记者 周鑫宇
【海报】甘展平
【运营】丁晓然 陈明诗 唐林珍 马吉池
【支持】蕉岭县融媒中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