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消费者权益是“国之大者”,也是金融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9月15日,为期一个月的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在全国正式启动。其中,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指导下,由南方都市报社、N视频、湾财社启动的第二届“最美金融消保人”风采展示预热活动,被纳入广东三大特色活动之一。
值此之际,为更好地传递广东金融机构消保声音,南都·湾财社启动《对话·最美消保人:说出你的故事》栏目,特邀广东银行保险机构、行业组织高管,共话教育宣传月,展示广东金融消保新风貌。
日前,围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投诉处理工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话题,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刘刚接受了南都·湾财社记者专访。
建立产品服务全生命周期“消保保护圈”
南都·湾财社:2023年3月1日起,《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明确银行保险机构工作机制和管理要求,强调保护金融消费者八大权益。请介绍近年来贵行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实践中有哪些重点方向?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果?
刘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是金融机构政治性和人民性最直接的体现。工行广东省分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人民金融”本色,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积极主动落实落细《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这一纲领性的消保文件各项工作要求,结合我行的工作实践,探索出具有工行特色的多项消保工作举措,推进“全行做消保”工程持续走实走深。
在产品消费者权益保护全流程管理方面,我行专门创设了对“新”(新产品和新流程)、“专”(适老化、数字货币等专业针对性强的产品)、“精”(经典热销)产品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准入和后评价管理机制,以客户视角、消费体验为基准,在产品设计、风险评估、审批发布、后评价、变更/退出等全流程进行分析、评价,建立对产品服务全生命周期“消保保护圈”。
在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方面,我行总结多年发展经验,创新构建了“2+N”多维度消保教育宣传体系。“2”是“2个课堂”,即“南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素养教育课堂负责宣传讲授金融知识,省行微信公众号“安安微课堂”负责日常传播消保知识和风险防范技巧;“N”是宣教活动的变量。
2023年前三季度,我行以“行长撑消保”“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志愿行活动”“行长接访日”“宣教暗访监督”四大特色活动为核心积极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组织20家地市分行及超千家网点共开展各项教育宣传活动超3000场次,行长带头宣传,内外齐动员,宣传热点持续轮动,日日有活动,实现近1.5亿的触达人次,极大的延展宣教覆盖面,延伸消保知识触角。
着力打造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体系
南都·湾财社:消费投诉处理工作是银行保险机构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一环。请介绍当前贵行在投诉处理工作的受理渠道、处理时效等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和亮点?未来将如何进一步加强?
刘刚: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金融发展道路上,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与提供金融服务同样重要。一直以来,我行积极践行新金融行动,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多层次、系统化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不断提升投诉处理与纠纷化解效率,增强客户体验感和满意度。
锻造“轻巧工具包”、实现对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功能的巧转变,是我行“消保为民”在纠纷化解领域的新举措。例如以快速便捷解决客户诉求为服务目标,我行建立了客户意见8小时直联处理机制,即对首次提出、诉求简单清晰的客户意见在8小时内联系客户并提出解决方案。得益于这一机制,我行快速回应解决近八成消费者的紧急金融诉求。
不仅如此,我行还建立了小额纠纷快速处理、伪卡纠纷资金疑义、仲裁、“调解+司法确认”第三方调解等机制,最大程度简化纠纷化解工作流程,提升客户问题处理服务体验。
对重点群体提供个性化金融知识普及
南都·湾财社:今年7月,第二届“最美金融消保人”风采展示活动正式启动。围绕普及金融知识、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办好为民实事等方面,今年贵行预计将聚焦哪些重点内容展开传播?
刘刚:近年来,我行持续完善消保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消保治理能力,助力构建和谐金融消费环境。为积极展示我行特色的消保治理体系,我行提出了“携手·消保”“融合·消保”“和谐·消保”三大消保理念,并将其融合到我行的最美金融消保人等宣传活动中。
2023年,我行针对不同金融消费者群体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关注热点和我行业务实际,围绕金融知识普及的“高效务实”特性全面开展宣传工作。
一是突出对新市民、“一老一小”、农村居民、残障人士等重点群体的教育宣传,并与“工银爱相伴”“工行驿站”“工银兴农通”等服务品牌建设紧密融合,在提供针对性服务的同时提供个性化金融知识普及。
二是普及内容以基础金融知识、违法违规金融活动的最新特点,监管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工行反欺诈产品和服务等功能更新为主,让普惠金融之光普照更多群体。
三是强化线上、践行绿色金融和数字化教育宣传理念相融汇。主动践行绿色教育宣传理念,设计编制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数字化产品,利用数字媒体新技术、新手段,采取直播互动、网上答题、宣传短片、漫画长图、消保微课堂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将知识传递给消费者,以移动互联方式推动教育宣传覆盖面、生动性和有效性同步提升。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文妍 实习生 郭燕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