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读+|绿美广东,不仅是面子的事儿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从空中俯拍广东,一边是高楼林立、大道纵横,一边是水网密布、绿意满屏。

这绿,是广州白云山枝头探出的新芽,是深圳茅洲河畔的花草摇曳,是湛江金牛岛上的声声鹭鸣,是肇庆鼎湖山满眼的青峦迭起。

面朝大海、背枕南岭,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努力下,广东森林覆盖率达到53.03%,森林面积较40年前增长67%。绿色,日益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和澎湃动能。

站在新起点上,广东不仅要绿,还要美。造绿为民、以绿养心、点绿成金……这背后可不简单!

02:26

绿美广东

广东绿色“家底”

9月6日,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意味着深圳将成为国际多边环境治理机制的全球枢纽之一,广东将绿的触角伸得更远。

去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目前年均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预计到2035年完全建成时,有望跻身全球前三的植物园。

华南国家植物园。资料图

华南国家植物园。资料图

近年来,广东将“绿美”绣入发展蓝图,“绿色版图”不断扩大。

点状的绿。193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和17个古树公园落成,森林乡村、绿美古树乡村、绿美红色乡村串珠成线。

一片片的绿。除了华南国家植物园、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南岭国家公园等也加速推进,对标国际国内一流。

大片大片铺开晕染的绿。广东14个市成为“国家森林城市”,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基本建成。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创造了众多奇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着力保护好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久久为功,在岭南山水间下好这盘绿色发展大棋。

广东深圳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日报资料图

广东深圳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日报资料图

为何绿美这么重要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绿美,彰显责任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天荒坪镇余村曾是浙江省安吉县的“首富村”。20世纪90年代初,余村靠自办水泥厂、开采石灰岩富了起来,但付出的代价却是“大炮一声震天响,黑烟灰尘雾茫茫”。破坏生态给他们带来了一时的利益,却没有真正带来一座挖不走的金山银山,生态环境的恶化也让当地人尝尽苦果。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余村人关停了矿山和水泥厂,复垦复绿。自此,充满生机的和美乡村图景徐徐展开。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建设生态文明是必须答好的必答题;走好高质量发展这条根本出路,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是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口。

绿美,创造获得感。谁都不喜欢生活在乌烟瘴气、乱七八糟的环境里。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让森林融入城乡,让人们融入自然,可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生态带来好心情,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茂名根子镇元坝村有519户2600多人,说起过去,不少村民直皱眉,“竹木横生,污水横流,旧房屋很多,乱堆乱放随处可见。”元坝村干部带领群众“三清三拆三整治”,提升村庄风貌。如今,这条村依靠种植荔枝实现蝶变,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是广东十大美丽乡村之一。

茂名果农在采摘荔枝。张鹏飞 摄

茂名果农在采摘荔枝。张鹏飞 摄

在福建,闽西长汀是南方红壤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之一,曾经“山光、水浊、田瘦、人穷”。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先后5次赴长汀调研,到中央工作后,又两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进则全胜,不进则退”,要持续加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过努力,今天的长汀,水土流失面积从1985年的146.2万亩下降到31.52万亩,水土流失率下降到6.78%。植树、造林,“火焰山”变“花果山”,广大群众成为水土流失治理和乡村振兴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森林保住了水土,也汇聚了财富。林下经济火起来,日子越过越甜。

绿一点,美一点,幸福不止一点点。

瞄准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广东样板,广东正在展示一个经济大省的“绿色担当”。

“美”事怎么办好?

对于广东来说,“绿起来”的目标可以说基本实现,如何更好地“美起来”?新的加力竞速攻坚已经开启。

要提升颜值有“面子”。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的同时,广东提出开展“六大行动”,包括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城乡一体绿美提升、绿色通道品质提升等,丰富“绿”的内涵,做足“美”的文章,让广东的绿更出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国有林场和造林、护林、用林机制改革,在规划和管理上全面提质升级,让自然之美、生态之美、发展之美交融共生。

绿色成为城市最动人的底色。黄伟兴 摄

绿色成为城市最动人的底色。黄伟兴 摄

要绿色入心有“里子”。植绿护绿养绿,不能只依靠一个人,绿色不仅要在山川大地蔓延,也要在人们心中延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积累看得见的“绿”,精心培养看不见的“绿”,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全民行动,大家一起来,在日常生活中增强绿色意识,让“绿美行动”成为“绿美自觉”。

要发展致富有“路子”。从低效粗放发展,到绿色低碳发展,广东要积极抢占新质生产力发展制高点,着力发展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同时,携手港澳推进美丽湾区建设,全力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广东力量、湾区力量。

让生态美、产业强、文化兴、百姓富——志走在前列的广东,就是要“鱼和熊掌兼得”,把“美”事办美,把好事办好!


【撰文】话题研究员 朱丹 胡良光 陈明诗

【策划】曹斯

【视频评论】丁建庭

编辑 朱丹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