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清晨,坡头南三岛,随着太阳冉冉升起,橘红色的朝霞转变为金灿灿的流光,撒在盐田卤水镜面里,波光粼粼、璀璨如金。
王彦申 摄
从高空俯瞰南三盐场,色彩斑斓的盐田,像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色彩鲜明、如梦似幻。盐田绚烂如霞,盐田旁堆积如山的盐洁白似雪,在晒盐工的木耙下收拢着,像是一幅“诗与远方”的迷人画卷。
夕阳下的不夜天,南三南陈村的傍晚。黄春英 摄
黄春英 摄
无人机镜头下的南三盐场,分布在南三岛的南部岸线,在晒盐田的卤水里,由于含有大量的卤化物,随着无人机高度的变化,在卤素的光衍射作用下,盐田的颜色也发生明显的变化。
收盐。彭镇强 摄
优质盐田须具备海水盐分高、浅滩广阔、日晒充足的三大要素,在南三岛均突出存在,使其成为晒海盐的黄金宝地。因为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南三岛至今还保存古老的海水盐场、晒制盐工艺及盐耕文化。
全胜义 摄
郭王生 摄
南三岛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鲜为人知的是,历史上,南三岛还是粤西地区主要盐产区,盐业生产条件优越,制盐历史久远。由晒沙取卤煮熟盐,发展到滩晒生盐。据《宋会要辑稿·良货》记载,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本地有化州茂晖盐场(今坡头南三一带)、蚕村盐场(今遂溪乐民港附近)、零绿场(今廉江西岸下洋村)三大盐场,占广南西路盐额一半以上。
目前,南三盐场是南三镇直属企业,实行承包管理责任制,不断深化改革,激活盐场经济。在“三化三大”发展思路牵引下,当地深挖南三盐场历史,注重盐场修复保护,传承制盐古老工艺,讲好新时代的“南三老海盐”故事。
郭王生 摄
围绕南三盐场,当地政府逐步完善盐场设施,抓紧推进周边路网规划,拟建设多条以“盐”为主题的海岛公路,如盐都路、盐府路、盐城路、盐姑路、盐仙路等。
同时,坡头借力“南三岛的老海盐”,融入海盐科技,深挖海盐文化,做强海盐产业,带动南三岛大文旅开发,打造观光、度假、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岛。
彭镇强 摄
许鹰 摄
乘借湛江大文旅开发东风,地处湛江湾东岸的坡头借机发力,因势而谋、乘势而上。今年中秋、国庆节期间,围绕“南三老海盐 ”主题 ,坡头正聚力办好“生态海盐文化季”系列文旅活动,搅热人气,做旺旅游。
9月底,备受瞩目的2023年湛江市生态海盐文化季启动仪式将在南三岛举行,坡头以“南三老海盐 ”为媒,做足盐场文章,激活大文旅“一池春水”。
前来盐田采风的摄影爱好者。郭王生 摄
据了解,活动现场将打造沉浸式氛围体验,围绕海盐文化、乡村风貌、鹭洲大桥等元素打造独特的视觉空间,让市民游客来到现场就能感受到南三盐田风貌,感受浓浓海岛风情。
【撰文】邓耀瑞 杨证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