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视评|个体户闯非洲,如何做到“东非轮胎大王”?

南方+ 记者

最会做非洲生意,还做到“爆单”的中小企业,有什么好经验呢?这一期给你讲讲他们的故事。

南方+视评,我是叶洁纯。非洲拥有全球最快的人口增速、最年轻的人口结构。按照麦肯锡的预测,到2050年,非洲人口将达到25亿。今年7月,我们在非洲的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实地调研的时候发现,当地市场确实很大,但是也很“薄”,也就是当地购买力还比较弱,对很多产品有需要,但是还不能完全转化为需求。

那像非洲这样,是不是得等市场成长起来再去呢?那可不一定,有一批来自中国的中小企业已经在非洲打出了名堂,我们在非洲看了10多家,其中有两家“爆单”的企业,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第一家:“东非轮胎大王”,CCLE摩托车轮胎厂,在乌干达起家,轮胎占到了东非60%的市场份额。创始人是一位重庆小伙子,19年前,作为个体户创业者,他跑到非洲做摩托车配件生意,做了九年贸易,到了第十年他开始在非洲建轮胎厂,现在订单非常好,正在扩建好几个工厂。

这家企业给我几点启发:

一是先贸后工,先有市场再有工厂。个体户或者是中小企业打非洲要快,但也不能急。海外设厂并不是适合所有的企业,CCLE轮胎工厂就是我们看到的最常见的模式,先做好贸易,再考虑工业化,小步快跑,这样成功率会更高。

二是读懂非洲,薄中取厚。非洲的工业还很不成熟,有很多行业确实很稀缺,但是又存在“薄”的问题,一做很容易市场就满了,所以你要学会挑行业。CCLE轮胎厂创始人在非洲做贸易的时候发现,在国内已是夕阳行业的摩托车,去到非洲是朝阳行业,摩托车需求很旺盛,轮胎的消费频次相对也会更高,那就是在大多“薄”的行业中,轮胎的市场相对会更“厚”。选准方向后,企业抓住了时机的红利,从个体户晋升“大王”。

第二家:“卢旺达服装一哥”,C&D服饰。一家在非洲做出口欧美市场的服装企业,是卢旺达最大的服装工厂,也是非洲最大的夹克工厂。我们在现场看到,因为订单太多,工厂每天都在赶工,厂里已经有5000位工人,还在扩招,生意好得不得了。

C&D给我们的启发是企业去非洲,不是先想着怎么赚非洲的钱,要先想着怎么帮非洲赚钱。C&D的老总表示,工厂员工月工资500块,原料进口、成衣出口欧洲都是免税,所以立足非洲,做全球生意非常有优势。

北大的周其仁老师认为,这也是中国工业化的经验,通过出口来带动国内工业化的发展,这样能够把“薄”的市场养“厚”,这也是最厉害的商人,先帮助别人赚钱,再赚他的钱。

其实佛山也有不少打非洲市场的高手。“东非的陶瓷一哥”旺康陶瓷,就藏身在佛山市南海区。还有大家所熟悉的“双达”,科达以及博达,同样也是淘金非洲的好手。

打非洲市场需要有冒险精神,更要有科学精神,企业学会对标选标,找对你的“老师”,或者是善于与强者结盟,能够有效缩短企业的学习曲线,让你更快地掌握非洲的生意经。

【出镜/撰文】南方+记者 叶洁纯

【拍摄】南方+记者 戴嘉信

【剪辑】梁彩敏

编辑 熊琳 梁彩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