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广州到杭州:33年3届亚运会见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国民精神进化丨快评

南方周末
+订阅

辛省志

责任编辑 | 陈斌

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开幕。点火仪式上,一个巨大的“数字人”从场外飞奔而至,与现场的真人一同点亮主火炬,让这场充满科技感的开幕式达到了高潮。

不仅仅是数字人点火,这场开幕式,可以说是迄今为止科技感最强的一场运动会开幕式。空中悬垂下来一张总长185米、高20米的“网幕”,地上一块6000平方米的地屏,让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成为一个巨大的立体显示屏幕。另有裸眼3D、AR等数字技术的加持,数字烟花灿烂夺目,开幕演出虚拟与实景融合,未来感十足。

这是中国三十多年来第三次举办亚运会。而这三次亚运会的举办,也正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与国民精神心态的发展历程。

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大型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那时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1983年中国提出承办亚运会的申请,希望展现对外开放的形象。经济上,当时中国的发展刚刚起步,到亚运会举办的1990年,全国GDP总量只有1.89万亿元人民币,不到3609亿美元,人均GDP在全球排名更在130位之外,在亚洲也并不靠前。当时,甚至连筹办亚运会也缺少资金,不得不面向全国开展了募捐活动,全国数千万人参与,共捐款2.7亿元,超过北京亚运会全部投入的十分之一。

中国第二次举办亚运会是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20年间,尤其是新世纪初加入WTO、融入全球市场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尽管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一定影响,但中国经济迅速恢复了发展速度。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40万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超过6万亿,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这次亚运会的举办地选在广州。广州是千年商都、改革开放的前沿,珠三角也是中国外向型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与外贸基地之一。

而这次杭州亚运会,距离广州亚运会又过去了十多年。这十多年间,中国经济又增长了近2倍。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的科技含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数字经济领域引领全球。而杭州正是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大本营所在地。杭州亚运开幕式上那些华丽的数字人、数字烟花,正是中国高端数字技术的集中展现。

不过,这三次亚运会引起的关注度也有所不同,相信稍年长的朋友会更有体会。

北京亚运会从申办成功到筹备和成功举办,都引起了举国空前的关注。记得当时电视机在中国还没有普及,尤其是在农村,黑白电视机也不多见,彩电更稀罕,有些村只有村委会有一台彩电供村民们观看。农民白天要忙农活,没时间看亚运直播,到了晚上,村委会的彩电前就挤满了看比赛的农民。当然,更多的比赛消息,是从第二天早上村里大喇叭的广播里听到的,每一次有中国队获胜的消息,都会引起一阵狂欢。长城图案组成的会徽、吉祥物熊猫盼盼、宣传曲《亚洲雄风》都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匠心独运,非常出彩,“白云之帆”,显示出开放、开拓的宏大气象,不过,论关注度恐怕比不了北京亚运会那种全民参与的炽热状态。我2010年10月份从北京来到广州工作,正是广州亚运会举办前夕。就在前两年,中国刚刚举办了2008年奥运会。全球参与的顶级赛事都举办过了,国人的心理阈值自然上升了。

而现在,移动网络已经成为传播的主渠道。每个人的手机上都装着各式各样的短视频、新闻App,就连支付宝这样的支付工具上也有亚运视频报道,随时随地都可以接收到亚运会的信息。在这样便捷的传播环境下,亚运会数字火炬传递活动得到了1亿多人的参与。不过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进化,我们也再没法见到全民端坐电视机前的那种状态。

亚运会关注度的变化,也是中国经济社会与国民心态精神发展的必然结果。北京亚运时,中国经济仍然比较落后,亚运会是一次凝聚国人力量、展现民族自豪感的机会,官方媒体的大力宣传,让北京亚运人人皆知。而到广州亚运和这次的杭州亚运,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在中国举办的世界级体育赛事已经多得数不过来。普通人也有更多渠道接触更多的信息,他们的注意力被分散了,当然,这也是好事,那些爱好体育的人,会初心不改地关注亚运会。

三十年三届亚运会,正是中国发展与国民精神进化的见证。在这个意义上,亚运会开幕式科技含量上升,关注度不比当年,恰是丰富多彩和发展进步的体现。

校对:胡晓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