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4天!
在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假期
(9月29日至10月1日)
增城荔湖广场将举办
大型惠民文化活动——
主题为“家国同庆·情满湾区”的
增城荔湖百琴音乐会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
增城,频频出圈
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
文艺增城这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以第一名成绩入选广东省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A级旅游景区数量进入全省前十,首届广东温泉企业30强温泉酒店入选数量名列全省第一;高端赛事活动相继落户,竞技体育成绩斐然,群众体育蓬勃发展,进一步擦亮增城“粤港澳大湾区运动之城”名片。今年以来,2023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自行车挑战赛(广州·增城站)、2023粤港澳大湾区铁人三项赛、龙三格斗环球拳王广州邀请赛、全国毽球公开赛(广东站)、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跆拳道赛、广东省中小学生(小学组)乒乓球锦标赛等赛事活动相继在增城成功举办,获得各界一致好评。“现在流行周边游,每到周末,我们店里都是满房,遇上节假日还要提前预定“……近来,作为东部中心的重要承载区的增城频频出圈,以赛事、旅游、文创等多领域,向大家展示一座千年古邑的无限可能。
1978电影小镇
一组组亮眼的“成绩单”的背后,正是文艺增城不断发展的成果。近年来,增城牢牢把握重大发展机遇,把“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作为目标,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做好历史文化、文化名人、名胜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四大文章,加快推动增城建设文化名区。
白水寨
NO.01
展示悠久文化历史 赓续千年文脉
增城始建于东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
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近年来
增城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
不断通过跨界、融合等方式创新城市发展
并契合年轻群体的爱好
让充满人文底蕴的增城
以各种方式迅速“走红”
今年4月,增城区依托深厚的荔枝文化底蕴,以荔为媒、以荔促商、以荔兴游、以荔会友,将‘荔枝文化旅游节’延伸、拉长、跨度,创新打造“挂绿之夏”2023广州增城荔枝文化旅游季新模式,相继举办荔湖音乐节,推出独具魅力的歌曲《挂绿之夏》,推介增城荔枝文化。
将荔枝这一传统岭南佳果拟人化,围绕挂绿、仙进奉、妃子笑、桂味、糯米糍等增城著名荔枝品种,打造七大佳“荔”的古风美人仕女形象,推出以“南国有佳‘荔’”为主题的国风手绘系列视觉传播活动,以诗化文案、手绘国风海报、动画视频等形式传播荔枝文化。
《长恨歌》中“杨贵妃”的扮演者李洁为西安游客选品
举办“放怀岭南,情系增城:挂绿之夏’名家经典作品朗诵会”,以“名家名篇名果”为主线,通过名家经典诵读的艺术表现形式,赓续增城源远流长的千年文脉,铺展荔乡崭新的山水画卷,展示增城文化之独特魅力。
近年来,增城区还通过诗歌讲好增城故事、传播增城故事,先后举办了“2022湾区诗会·诗意增城”“诗意增城”诗歌音乐晚会、“全国诗歌创作大赛”“全国著名诗人走进增城”“诗赞荔乡”诗词大赛、“东荡子诗歌奖”颁奖典礼等诗歌活动,引进“十大诗人”落户增城,出版了《当代诗人笔下的增城》和《发现增城美》等一系列诗歌作品,为广大市民群众营造诗意文化环境,助力增城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诗词创作高地、思想文化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
中秋国庆期间
百琴音乐会还将在增城区荔湖广场举办
营造万民同乐的浓厚氛围
NO.02
擦亮文化名人名片 打造文化名区
今年7月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2023年暑期三下乡
“创“造未来社会实践队到莲花书院
了解历史发展与岭南文化发展
的璀璨成果
“增城有这样一处古迹遗址,我们会觉得很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也不必舍近求远,去别的地方做实践活动。”该实践队一名学生说。
深挖文化名人事迹
据悉,莲花书院遗址作为明代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创办的40余所书院中目前唯一经过考古发掘且保存完整的重要遗址,而“南粤先贤”湛若水又是增城八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近年来,增城立足于独特的历史文化,深挖崔与之、湛若水、何仙姑等文化名人事迹,加强对他们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深入开展与之相关的学习研究,进一步推动文化名人与文创、文旅融合发展,将其打造重要的文化名片。
提升甘泉文化的影响力
以湛甘泉为例,为进一步提升甘泉文化的影响力,近年来,增城区启动甘泉文化工程,从加强甘泉文化保护传承、深入开展甘泉文化学术研究、加强甘泉文化展示推广、推动甘泉文化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等方面,系统推进甘泉文化工程建设。
一方面
增城区推出“名家解读湛甘泉”活动,邀请国内权威学者授课,围绕湛甘泉生平故事、文化学说的影响及价值深入解读湛甘泉思想,推出15期短视频,生动立体展现湛甘泉形象,讲好甘泉故事,打造城市“金”名片。
另一方面
增城区正大力推动甘泉文化,把其纳入规划中,与属地高校联动推动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成立甘泉文化研究中心,探索推动市一级甘泉文化研究会成立,进一步擦亮甘泉文化名片。
此外,增城还启动了一代大儒湛甘泉纪录片剧本创作及实地拍摄等工作,致力把甘泉文化打造成增城、乃至广州高质量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文化名片。
NO.03
宣介保护名胜古迹 提升城市品位
五月增城初入夏
半城绿树半城花
骑行增城,遇见美好
2023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自行车挑战赛
在广州市增城区增江画廊景区正式启动
“增城这边我经常过来,不但路况好,还交通便利,我很多东莞、深圳附近的骑友都会经常过来这边骑车。”来自东莞的选手吴小姐说。
借着赛事落户增城的契机,增城区发布了增江画廊·荔湖碧道休闲体验路线、乡村振兴·丝苗源地休闲挑战路线、增江文旅·正果美食休闲运动路线、仙姑故里·白水仙瀑运动体验路线、多彩增城·甜美荔乡运动挑战路线等5条骑行增城精品路线,将旅游景区、绿道碧道、历史文化、特色美食、生态休闲等资源进行整合,串珠成链,进一步彰显文艺增城的魅力,进一步提升我区的城市品位。
5条骑行增城精品路线(左右滑动查看)
近年来
增城全力做好名胜古迹的
推介宣传以及保护工作
↓↓↓
● 先后策划举办“历史的见证,不屈的精神——增抗日战争图片展”“为文化遗产点赞,为美丽增城添彩——增城区不可移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图片展”“走近金兰寺六千年历史 触摸历史文脉——增城区金兰寺古村落研学体验”等系列活动,增强公众参与文物保护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金兰寺村古巷道
● 探索创新“沉浸式”红色教育方式,选取一批具有展示推广效果的不可移动文物,涵盖古村落、红色革命文物、文物活化利用典型案例等,进行全景VR拍摄制作,扩大增城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宣传力度,让文物“活”起来
。
瓜岭村
● 全面梳理辖内各级各类不可移动文物,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将保存较好、价值较高的一批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申报认定为区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推动全区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提档升级。
NO.04
活化利用非遗资源 赋能文旅融合
今年6月,“彩韵生辉”全国非遗作品增城展在增城区城市馆展示了广东、广西、云南、湖北、浙江、河北、山东、新疆等多个省(自治区)300多件非遗作品。
该展览是增城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增城区多措并举,先后完善保护传承体系,设立非遗保护中心,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建立非遗项目数据库,开展非遗项目及传承人认定,健全国家、省、市、区四级名录体系。
榄雕《荔乡怀古·丰收时节迎亲归》
在20所学校中引进榄雕、剪纸、舞貔貅等项目学习,通过开设特色课程、开展双师教学等方式,将非遗融入教育体系,打造富有增城本土特色的非遗课堂,厚植非遗沃土;
区级非遗项目小龙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卢建南为学生讲解示范小龙舟制作流程
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活动,推出非遗展示、体验及销售活动,打造“非遗集市”品牌活动,掀起非遗体验及销售热潮;
在增城广场、1978数字文创小镇等地打造“展示+美食”的非遗特色区域,增强非遗体验场景,提升非遗吸引力;
联合高校举办非遗文创大赛,在邓山村、正果老街展销非遗美食、非遗文创产品等,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推动非遗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正果榄雕博物馆
举办全国百项非遗作品展,邀请全国百项非遗传承人进荔枝果园、进商圈、进景区、进社区,实现历史与现代的接续传递,以非遗赋能文旅融合。
非遗传承人和游客一起品荔
据统计,目前,增城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现有增城区共有13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各级代表性传承人69名;设立广州市级非遗工作站1个,非遗传承基地20个;设立非遗展厅3个、非遗工作室1个,引入社会力量合办非遗生活馆2个。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陈颖诗
编辑:刘樱洁
责编:黄家荣、郑德宏
审核:朱卓东、张慧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