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产教融合?南海掀起一场职教人的“头脑风暴”

南方+ 记者

9月25日,以“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为主题的南海美好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在桂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召开。现场,南海6所职业院校的参会代表围绕如何推进产教融合、专业设置改革等话题畅所欲言,掀起了一场南海职教人的“头脑风暴”。在这场思维的碰撞、观点的交锋中,他们致力于为南海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寻找答案和方向,找到南海职业教育的春天,全力助推“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

9月25日,南海美好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召开。陈雪婷 摄

9月25日,南海美好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召开。陈雪婷 摄

让产业项目进校园

把课堂搬进车间厂房

本次论坛分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论坛”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论坛”两部分。每场论坛由三部分组成,南海6个职校的参会代表轮番进行主题演讲、自由讨论和总结发言。

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定位之一,就是为产业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论坛环节,参会代表结合南海区的产业背景、人才需求以及学校实际情况,探讨南海应如何促进产教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南海区九江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黎国玉表示,将通过构建校(行)企二元现代学徒制模式、建设“粤菜师傅”公共实训中心和推动南海产业学院建设等方式有效推动产教融合,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论坛环节。陈雪婷 摄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论坛环节。陈雪婷 摄

当前,南海区积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目前已有超过16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比重达40%。随着数智化转型的加速推进,南海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在此背景下,“南信—汇博产业学院”应运而生。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副校长洪志龙介绍了学校与智能制造技术装备供应商广东汇博机器人合作建设机器人产业学院的情况,该项目预计在2023年11月前完成所有基础建设,并正式投产运营。据介绍,南信正努力将其打造为南海区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并积极申报国家级开放型公共实践中心,为南海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自由讨论环节,与会代表针对“学校如何支持推进产教融合体”进行讨论。“产教融合本质是资源的互换,我们需要思考学校能拿什么资源去吸引企业”“我们要立足南海和学校情况,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南海职教人要有敢吃螃蟹的勇气,勇于突破创新的锐气、敢于挑战的底气”……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最大的区别。“各位代表的发言有案例、有思考、有感受、有见解,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提供了很多思路和具体方案。”南海区教育相关负责人说。

许多参会代表也纷纷表示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同行进行思维碰撞,收获良多。南海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曾晓平表示,加下来将紧扣南海两高四新产业,调研产业人才需求,全力创建产业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度,不断提升各个专业内涵,助力产教融合不断发展。

围绕职校专业建设畅所欲言

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论坛环节,各学校参会代表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围绕人才培养,师资团队,专业群建设等展开分享。

“我们坚持‘把工厂办到学校’的理念,培养了一批电梯专业的人才,每年毕业生都非常抢手。”南海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处主任叶威分享了学校品牌特色专业——电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之路。南海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副主任王洋提到,需要有效融合专业发展前景、硬件水平、专业内涵、教师团队和人才培养质量等五方面,才能形成“五位一体”的南海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模式,推动专业的发展。

为优化南海区职业院校专业布局结构,提高专业对接产业精准度,今年8月初,南海区教育局联合发改、科技、经促、人社、卫健等部门,成立南海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并计划于10月开展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评议工作。

活动现场,参会代表也围绕职业院校专业的设置标准进行了激烈讨论,最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紧扣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校企共育技能人才”“有稳定的招生规模,且毕业生三年巩固率高”等因素被纳为重点考虑因素,此外还有“弥补本地技能人才缺口”“合理的师资结构”“稳定且较高的就业率”等。同时参会代表还补充提出了“三教改革成效突出”“办学硬件条件”“能否促进专业群发展”等考虑要素。

“产教融合和专业改革都是南海区教育局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今天很高兴听到大家不同的声音,南海区各个职校都是产教联合体创建过程中的主力军。”活动最后,南海区教育局副局长焦玉君介绍了职业教育的前世今生,他表示职业教育潜力巨大,未来发展大有可为,他鼓励南海职教人要鼓足干劲、勇于担当,齐心协力共创南海职教新辉煌,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海区教育局副局长焦玉君介绍了职业教育的前世今生,他表示职业教育潜力巨大,未来发展大有可为。陈雪婷 摄

南海区教育局副局长焦玉君介绍了职业教育的前世今生,他表示职业教育潜力巨大,未来发展大有可为。陈雪婷 摄

南方+记者 陈雪婷

通讯员 李婷

编辑 杨晖桃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