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叔,有一段时间没有来看您了,最近生意怎么样?”“现在生意好多了,感谢党委政府的支持与帮助,让我可以学习到一门自食其力的技术。”近日,英德市石灰铺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来到了包生近经营的“近康盲人按摩店”,与他聊起了档口的情况。
石灰铺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走访慰问包生近。
包生近是石灰铺镇子塘村人,1986年10月,他怀着保家卫国的理想、带着亲人的嘱托参军入伍。在部队服役期间,包生近工作积极主动、思想上进、训练刻苦认真,接连受到连部嘉奖。在军营的四年里,从新兵到老兵,从“一无所知”到技术骨干,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岗位都练就了他坚韧的性格、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退伍后,包生近进入民营企业工作,虽然他已脱下军装,但在部队养成的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担当的军人精神,促使他在平凡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与此同时,包生近也与等待他三年的爱人结婚,并生下儿子。
就在包生近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幸福美满之时,不幸突然降临。包生近26岁的时候,左眼因病导致模糊不清,为了治好眼睛,他们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都未能换来左眼的光明。
四年后,家人慢慢接受包生近左眼失明的事实。然而,命途多舛,包生近的右眼也突然失明。
双目失明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包生近陷入了深深的绝望。“那时候,我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是妻子不离不弃的陪伴和鼓励,我才慢慢走出了双目失明的阴影。”包生近回忆道。
包生近为群众进行按摩。
重获生活信心的包生近在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参加了清远市残联组织的盲人按摩技术培训班,跟随省中医院的知名专家和教授学习盲人按摩技术。
他时刻激励与提醒自己:“虽然我失去了双眼,但我可以用手触摸光明。我要发挥军人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继续好好生活,把儿女养育成人。”
包生近非常刻苦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一年的学习和实践,以熟练的按摩手法通过考试和资格认证,获得保健按摩师四级(中级)证书。“眼睛看不见了,学一门技术也能养活一家人。”掌握了一门技术,包生近开始重新迎接生活的“光明”。
包生近在盲人按摩学习班毕业后,长期在外地从事盲人按摩行业。多年来,他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军人不怕困难的精神和不屈的信念撑起家庭。如今,儿女都有各自的工作和幸福生活。
2017年,儿女参加工作后,包生近产生了回家与妻子一起生活的想法。于是他便回到石灰铺镇开办了“近康盲人按摩店”(个体户),主要通过按摩、刮痧、拔罐等方式,调理和缓解头、颈、肩、腰等身体部位疼痛,缓解肩周炎、偏头痛、椎间盘突出、手脚麻痹等。凭借规范的经营和精湛的技术,在店里接受过按摩理疗的街坊邻里,都对他的技术赞不绝口。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身残志不残。这是包生近的真实写照。“我们残疾人也并不是社会的负担,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会服务。”包生近总是这么说。
南方+记者 陈咏怀
通讯员 刘学聪 陈翔 黄芷蕾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